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的比较

2018-09-11 02:36杨冰开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优良率髓内螺钉

杨冰开

白城市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1]。多发生于摔倒或外力撞击后,骨折部位肿胀、疼痛感明显,有时髋外侧皮下瘀血斑,骨折后运动功能出现障碍[2]。手术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固定术、外固定术和人工假体置换术[3],但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和骨质条件较差,应选取操作难度低、手术创伤小、固定稳定可靠,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的术式进行治疗[4]。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粗隆间骨折情况选择内固定术治疗方案,恢复粗隆间解剖结构,尽快缓解患肢运动功能障碍。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术式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分别应用PFNA和PCCP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为摔倒或低能量损伤所致。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PFNA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在60~85岁,中位年龄72.0岁;从骨折分型看,A1型16例,A2型15例,A3型14例;27例合并内科慢性疾病。PCCP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在61~87岁,中位年龄73.0岁;从骨折分型看,A1型15例,A2型,14例,A3型16例;25例合并内科慢性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中位年龄以及骨折分型和合并内科慢性疾病构成比等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机体恢复情况。对症个体化非药物和药物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血压和血糖值分别在150/80 mmHg和9 mmol/L以下。为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每天应用4 000 IU肝素钙;术前48 h透视下用骨科牵引床牵、引内旋、内收闭合复位,直至骨折位线复位满意;内固定植入前30 min,预防性静脉滴注抗菌药物。

患者取仰卧位麻醉后,为PCCP组患者患侧臀下垫枕,大粗隆处开长3 cm左右切口,插入连接导入器钢板,循患肢股骨干外侧向下滑动,在透视下检查并调整钢板位置,使钢板能良好贴合股骨干。继而在患肢开另一个长2 cm左右切口,插入经皮骨钩,将钢板稳固固定在股骨干上。经手柄最下方斜形孔插入导针套筒进入到钢板斜孔中,钻入导针,适当调整其所处位置,使导针在前后位和侧位图像分别处于股骨矩基底部上方2~3 cm和股骨颈中1/3区域内,间接测量颈部螺钉长度,置入第一枚股骨颈活动加压螺钉,从钢板远端置入一枚股骨干螺钉,最后置入第二枚股骨颈滑动加压螺钉,同时置入股骨干螺钉,松开同时去除导入器,缝合切口,采用负压装置引流。PFNA组在大粗隆顶点开长5 cm左右纵形切口,用三棱锥开口器在大粗隆顶点向股骨髓腔方向开口,然后插入导针,扩张髓腔,置入主钉,然后钻入导针于股骨颈内,用空心钻头循导针钻孔,循导针敲入螺旋刀片,通过定位器引导置入两枚锁钉,去掉定位器锁上尾帽,缝合切口。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出院时应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依据评分值判定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5]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满分为100分,如评分值在90分以上则判定疗效为优,如评分值在80~89分之间则判定疗效为良,如评分值在70~79分则判定疗效为可,如评分值在70分以下则判定疗效为差。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比较

PFNA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1.84±22.45)mL,手术时间为(67.38±18.53)min;PCCP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1.42±5.63)mL,手术时间为(45.24±8.57)min,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比较(±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PFNA 组(n=45)PCCP 组(n=45)101.84±22.45 81.42±5.63 67.38±18.53 45.24±8.57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FNA组,手术时间低于PFNA组。

2.2 两组患者疗效和优良率的比较

PFNA组患者中,优21例,良1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88.89%;PCCP组患者中,优24例,良1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3%,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和优良率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疗效和治疗优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髋部骨骼损伤病症,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保守治疗能影响远期生存质量[6],故临床常采用根据患者的骨骼损伤情况及体质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应用比例较高的是内固定术。

目前临床常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材料较多,其中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经皮加压钢板和锁定加压钢板等属于髓外钉板系统固定材料,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Inter Tan髓内钉属于髓内钉板系统固定材料。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有利于恢复患肢运动功能。该研究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经皮加压钢板作为固定材料,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施行内固定术治疗。

PFNA是对股骨近端髓内钉的进一步完善,该固定材料用螺旋刀片替代股骨头颈处2枚防旋螺钉,前者以敲击方式进入,具有骨质隧道,显著增加了固定材料与松质骨的接触面积[7],增强了把持力和稳定性。相较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能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较适用于身材矮小的亚洲人,适用范围广[8],任何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均可选用这一术式;新研发的PFNAⅡ代固定材料可有效避免术中撞击外侧骨皮质,适用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9]。

PCCP是基于微创治疗理念开发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是在微创经皮铜板固定术的基础上,结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改进而来[10]。PCCP内固定术的关键是2个可滑动的加压螺钉能让患者保持较大颈干角,手术后患者可早日离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康复速度快[11]。与传统的髓外内固定手术相比,PCCP内固定术不需要骨膜剥离操作,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的优点,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无移位和移位后可复位骨折[12]。

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术式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分别应用PFNA和PCCP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CC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FNA组,手术时间低于PFNA组;两组疗效和治疗优良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PFNA和PCCP内固定术均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术式,由于前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后者,且前者的手术时间高于后者,建议临床骨科医生选择PCCP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猜你喜欢
优良率髓内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
不脱出螺钉联接结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