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的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

2018-09-11 02:36周娟陈红张晓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桡骨开放性上肢

周娟,陈红,张晓燕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安徽合肥 230601

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是上肢骨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一般需要及时采用手术完成治疗。由于患者骨折十分严重,加上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其在手术后的疼痛程度相对严重,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依从性下降的情况[1]。疼痛可使病人的血压、心率加快,导致体内酶系统和激素异常,若不能及时缓解,易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含量,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影响病人的呼吸、咳嗽、下床 活动等,增加并发症发生率[2]。然而,Sommer等[3]与傅文婷[4]分别报道仍有 41%和37.4%的患者术后经历了中到重度疼痛,术后镇痛不全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在患者手术后需要给予其有效及时的疼痛护理,给病人舒适感,提高病人依从性,促进病人术后康复。该研究对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100例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 22 例,患者年龄 21~71 岁,平均年龄(42.5±86.45)岁。试验组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2.95±6.27)岁。纳入标准:①已明确诊断;②患者都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身体条件尚可,无其他重要器官疾病;④思维清晰,能有效配合完成调查。排除标准:①患者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②患者有其他术后并发症;③患者意识不清,不能进行有效配合调查。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于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持续疼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镇痛护理,在可能因相关操作而引发剧烈疼痛时,不给予患者预防性镇痛处理,在患者感受到明显疼痛后再实施镇痛操作,在患者VAS疼痛评分超过4分或疼痛十分明显时,进给予其静脉镇痛处理。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1 d进行多模式镇痛的宣教,让患者及其家属对多模式镇痛的概念、方法和作用等有较好了解,并强调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作用机制及效果,详细介绍镇痛泵的作用原理、留置位置和效果等。在患者术后疼痛在3分及以内时,采用转移注意力等心理护理缓解其疼痛,在患者疼痛评分超过4分时,应及时给予其多模式镇痛护理,主要是在确保镇痛泵有效按压的同时使用40 mg帕瑞昔布钠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或将10 mL氟比洛芬酯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护理过程中定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按时给药。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分,用VAS评分量表完成,分值在0~10分,0分代表无痛,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估,共评分0~10分。在术后4、12、24 h共 3个时间点对病人的疼痛情况进行调查。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试验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疼痛评分[(±s),分]

表1 疼痛评分[(±s),分]

组别 术后4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试验组(n=45)对照组(n=45)2.28±0.65 3.79±0.85 1.86±0.43 2.95±0.57 1.35±0.26 2.47±0.39

3 讨论

目前,疼痛已成为继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5]。术后疼痛会显著影响病人的心情,一些病人会因疼痛而出现恐惧、焦虑、烦躁等情况,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内源性抑痛物质的减少,致痛物质的增加,增加病人术后对疼痛的敏感性和切口疼痛的主观感受,形成恶性循环[6-7]。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功能,可能会导致患者 康复锻炼依从性下降,甚至失去坚持锻炼的信心[8]。尺桡骨骨折是上肢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开放性骨折相对严重,加上前臂肌肉结构复杂且骨折后会有旋转和移位等情况,会导致患者前臂功能严重受损。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骨折后的疼痛程度相对较重,很容易对其心态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其依从性下降,严重影响其术后恢复[9]。因此,在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后必须要给予其有效的镇痛护理,促使其依从性的提升。

常规镇痛护理模式的应用主要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镇痛药物镇痛,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但对患者及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不利于患者疼痛的缓解。多模式镇痛是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两种及以上的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方式,通过镇痛作用的协同或叠加,让镇痛效果得到有效提升[10]。理论上讲,多模式镇痛是通过联合应用能减弱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的阿片类药和区域阻滞及主要作用于外周以抑制疼痛信号的触发为目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而实现的。相关研究表明,多模式镇痛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精神压力,缩短其手术后的恢复时间,还能让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控制;同时,多模式镇痛的实施时间较早,能有效缓解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不良情绪,促使其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对其术后恢复速度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另外,多模式镇痛应用过程中疼痛评估更加合理,能更好地给予患者心里安慰,从而促使其配合度的提升。骨折病人的术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能够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势必有利于病人的术后舒适度的提高和早期康复锻炼的介入,进而提高康复效果。

该研究对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患者手术后各个时点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的管理中,多模式镇痛护理更优于常规镇痛护理,提高病人依从性,更有利于病人后期的康复。张媛等的研究表明,有效地控制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可促进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患者进行正确的及时地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减轻患肢肢体肿胀,促进骨折愈合,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同时,在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和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及时沟通,同时熟练多模式镇痛护理的理论基础,了解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护理要点,熟悉各种药物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观察伤口有无异常情况,及时评估患者疼痛级别,以及镇痛药物的效果。

综上所述,多模式镇痛护理在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使其术后恢复速度的提升,而且多模式镇痛使用了不少于2种,且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或方法,提供了术后早期疼痛地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没有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值得推广。但是镇痛药物的联合不仅只根据药物联合镇痛效果的好坏,还要根据联合后药物相互作用是否会产生甚至加剧副作用来选择。因此,未来MMA的发展需要更多关于药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药理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方面的研究证据支持,以给广大患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经济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桡骨开放性上肢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