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生物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10-21 11:21刘德旺
考试与评价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物能力教学

刘德旺

【摘 要】高一学生刚结束初中学习生活进入高中,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还不能与高中阶段相适应。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对高中生活的好奇与新鲜感之中,其言谈举止仍稚气未脱,而且该阶段是这些学生身心发育转型的关键时期。那么,在高一生物学教学中应如何更好地实现初高中教学衔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呢?

【关键词】生物 教学 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1)基础知识;(2)基本技能;(3)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4)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高一新生学习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笔者调查发现,尤其农村初中,生物课通常是语数外老师的附加课,专业生物学教师匮乏,这就造成了照本宣讲或一言堂教学模式,也就谈不上教学生怎样使用教材了。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没有了解社会、参与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新课程强调课程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课程具有生成性、丰富性、复杂性。生物课程作为科学领域的课程,体现的主要是科学文化,其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新的课程观,重新全面认识新课程,形成生命形态的课程观。课程是师生交流对话的过程,教师要与学生互教互学,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研究课程,教学就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新的课程观指导下充分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使用教材。其次,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课本为“本”,以课外资料为辅,切勿本末倒置。在研究透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前提下再向课外辐射。长期任教高三的老师会发现,再好的教辅资料其实都是对课本重点知识点的重新梳理与再现。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也常出现课本中的习题。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

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更应该根据课改精神和新课标的要求,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结合实际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充分体现出探究、思维过程。例如,在“生长素的发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会有向光性?学生可能提出各种猜想,哪种猜想更为合理?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论证猜想。其间,教师可以在实验材料、方法处理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而论证实验的过程、具体方案由学生完成。在学生的充分思考、相互合作、讨论学习后,可以提供达尔文、温特等人发现生长素的过程供学生参考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实验设计与经典实验过程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若发现自己的设计和经典实验过程相似或相同,学生会有莫大的满足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如果不同,学生也会在感叹经典实验之绝妙的同时主动反思,从而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在学习知识、方法和提升能力的同时,更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和愉悦。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三、教会学生正确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

学生最佳的学习时间是课堂。课堂上有老师的引导,有同学的帮助,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许多学生不注意这一点,上课思想开小差,课后花费大量精力去弥补。有的学生认为最佳学习时间是晚上,白天浪费时间,晚上加班去学习,长期下去,结果是晚上休息不够,白天精力不足,成绩也无法提高。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初中阶段,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促使其学习的动力。而高中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正确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以课堂为根本,以自习为主阵地,劳逸结合,科学合理地学习。

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老师

学生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老师会不适应。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老师的发音及说话习惯。不同的老师亲和力不一样,有的老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有的老师比较严肃,甚至让学生望而生畏。而听懂老师的说话是听课的前提,不能因为听不懂老师的说话、害怕或不喜欢某老师而不喜欢这门学科,这样的例子很多,对今后的学习影响巨大。

五、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由欧文顿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由荷兰两位科学家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由罗伯特森1959年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由1970年科学家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最后到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总结出什么观点,这样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总结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论。这样,学生的思考得到肯定,印象就非常深刻,而且从学习中获得成功和喜悦感,尝到自主学习的甜头,也有助于积极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这点对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尤为重要。

六、仔细观察,善于想象,用心去记

小学初中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高中教材中的图更抽象,立体感更强,尤其是细胞结构图、细胞的代谢,看不见,摸不着。就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认真仔细观察、比较、想象课本上描绘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图,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异同,DNA双螺旋结构,细胞中各种生理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发生的过程、场所、区别与联系等。这样指导学生通過观察、比较,找区别,抓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用心记忆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生物能力教学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