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信息素养问题研究

2018-10-26 03:43党欣颜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意识图书馆中职

党欣颜

(西安市卫生学校,陕西 西安 710054)

以“互联网+”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为背景,以最利于学生就业为立足点,探讨中职教育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问题,这不仅仅是计算机操作的简单教学,还是以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作为着眼点进行的教学改革尝试。

1 中职教育的特色

中职教育即中等职业教育,其中的“中等”指的是中等文化教育,应具备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指的是培养具有专门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学生。中职教育在培养方向上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体系中又属于高中阶段教育。中职教育所面对的就是就业市场对其培养成果的检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培养体系建设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2 信息素养

20世纪90年代信息素养传入我国,我国的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应该是信息时代人们所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一切与信息有关的能力,是一切对信息的辨别、获取、加工处理、运用、传播、评价、再创造等的意识和能力的综合。具体来说,是指能够恰当理解信息,并能准确查找、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诸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素养系统。

3 对象与方法

面对如此情况,笔者对三年级已实习回来的护理专业317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信息素养能力的分析和调查(以西安市卫生学校为例)。

4 结果

调查显示,学生的上网率为92%,其中14%的学生上网时间>6小时,18%的学生上网时间少于2小时,22%的学生每天上网4~6小时,大部分学生都处于上网2~4小时的时间范围内(见表1)。在回答“您是否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只有2%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去,不去的学生占到60%,有时去的学生占到38%(见表2)。这些数据表明,在信息化社会中,查询信息的方式方法发生着巨大变化,以“互联网+”为基本技术支持的信息查询逐渐被学生所接受,便捷的信息查询工具和充足的信息会帮助学生更快适应这个社会。

表1 学生上网时间情况调查

表2 学生利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情况

4.1 信息意识

在信息意识方面,学生对于身边的信息关心和注意程度不一,对于获取新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媒体中获取。对于“你是否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信息”,有52%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关心;42%的学生选择了不太关心;而信息意识较强的学生只占了2%,选择了非常关心;还有4%的学生信息意识较弱,选择了从不关心。针对上网目的的调查中,学生的兴趣比较多元化,上网聊天、交友成为首选,占54%(见图1)。

图1 学生上网的目的

4.2 信息知识

对于“信息是什么”这个问题,30%的学生选择了“一切关于语言、文字、图片的东西”,46%的学生选择了“具有新知识、新内容的信息”。说明学生对于信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够全面,而且理解得有些狭隘。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针对日常最常接触的三方面软件做了一个调查(见图2),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基本的网络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于办公软件和网页制作的知识相对欠缺。

图2 学生对软件的熟悉程度

4.3 信息技能

4.3.1 信息获取、分析评价能力 网络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学生如何在网上快速准确地获取知识就是考验学生对于信息获取的能力——搜索引擎的运用。大部分学生有运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的经验,但是在具体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上又有差别。当被问及“你是否能对自己提出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时,22%的学生回答经常且能,34%的学生回答经常但是不能,44%的学生回答两者都很少(见图3)。一半以上的学生经常会给自己设置问题,说明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还是迫切和明确的,但是问题在于学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非常缺乏,所以造成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

图3 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

4.3.2 信息处理、利用能力 对于信息处理能力的调查显示(见图4),将近七成的学生对于收集的信息,稍加改动就开始使用或者直接照搬,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把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使用,可见中职学生对于知识的处理、创造再利用能力非常弱。在“你能运用各种资源和信息针对某一专题内容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加工”的调查中,认为可以的学生占18%,认为还行的学生占54%,说明大部分学生是有资料分类整理意识的,但是还有近30%的学生表示有困难或者做不到。

4.3.3 信息发布、交流能力 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可以促使创新的产生,不同思想间碰撞,才能使创新产生。问及“学生是否愿意和别人共享信息”时,86%的学生表示愿意,但是其中只有34%的学生做到了,而56%的学生虽然想但是苦于技术无法将自己的信息与外界进行交流。对于学生交流信息的方式,将近一半的学生使用电子邮件、QQ(见图5),信息的发布渠道较为局限,而且在网络活动中以娱乐为主。

4.4 信息道德

图4 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调查

图5 学生交流信息的方式

信息道德是一种规范,是对信息使用创造过程中当事人的一种自我约束,可以保证网络大环境向正向良性方面发展。在调查“学生进入不良网站”时发现,58%的学生能够坚决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认为是危害社会,但是有42%的学生因为好奇或者别的原因进入过此类网站(见图6)。由此可见,中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道德,只是由于年龄小、涉世未深,仍有一些薄弱环节。

图6 学生进入不良网站的情况

综上所述,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生基本上已普及上网,上网时间以2~4小时居多,在面对问题时,从网上寻求答案成为习惯,相对而言,现代图书馆的信息功能不被学生重视。(2)学生对于掌握的基本软硬件的原理及使用不充分,所以利用现有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局限。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能力仍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学习的要求。(3)学生有信息需求,但是主要集中在娱乐方面,对于专业性的信息需求比较少,真正利用网络学习的学生也属少数。信息获取的渠道单一,使用技巧也较为简单。(4)对于信息的利用,学生不加修改直接使用的现象比较多,而且主动收集信息的意识较弱。(5)学生有交流共享信息的意识,但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应通过什么方式进行。(6)信息道德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中存在,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涉世未深,缺乏对外界诱惑的抵御能力。

5 讨论

首先,应该注重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不应该单独存在,应与其他专业课相互渗透。在我们讲解搜索引擎的时候,让专业课教师参与进来,使学生能够在专业课教师讲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借助检索技巧,获取专业领域的知识。

其次,应该对现代化图书馆查找信息的功能予以重视。由于学生在网上查找知识非常便捷,因此对于图书馆不够重视。实际上,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现代化的图书馆大力建设,其提供的各种便捷服务与知识数据库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和帮助。我们需要逐一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便捷服务,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去有代表性的图书馆体验。电子数据库的介绍和使用也是教学重点,让学生实际动手并加以练习,以熟悉数据库的操作,并养成在专业数据库中查找知识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再次,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尚浅,自我约束能力不高,还不具备完善的判别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树立榜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和上网规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自身的经验,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情况,总结、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猜你喜欢
意识图书馆中职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图书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去图书馆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