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三项改革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以血液学检验教学为例

2018-10-26 03:43孙凤春张福如武天慧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骨髓细胞血液学实验课

张 杰,刘 悦,李 慧,孙凤春,张福如,王 靖,武天慧

(齐鲁医药学院,山东 淄博 255213)

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根据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本课程在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基础上加强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利用显微镜观察分辨各种细胞形态的能力。因此,调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1.5。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能有效完成理论教学又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血液学检验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但原有理论教学内容与临床结合不紧密,内容过多,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实验教学形式和方法陈旧,考试方式单一,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不符,教学效果不满意。因此,笔者通过仔细分析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方面做了大胆改革尝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1.1 教学内容坚持“够用”为度的原则

血液学检验是一门与临床疾病紧密结合的课程,因此笔者深度剖析了我校专科二批学生的素质状况,结合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通过深入各级医院调研,筛选出哪些内容是必须要掌握的,哪些内容是需要熟悉的,哪些内容只需了解即可。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不求“多”但求“精”。

1.2 教学内容坚持“岗位需求和实用性”为度的原则

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面向广大的基层医院就业,毕业后通过医院短时间培训能顶岗独立工作。这就需要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根据基层医院走访和调研,筛选出血液学检验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实验项目,将其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2 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2.1 实施多媒体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血液学检验是一门以骨髓细胞形态学为主的课程,因此在讲述理论课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1],可融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能把各种骨髓细胞的细微结构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来,通过形象感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多媒体课件可重复播放,学生可专心听课,不必担心遗漏笔记。此外,在重要的知识点后都留有一定数量的习题或问题,新生可以下载课件自己测验学习。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近年来教学实践证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引经据典导入课程[2]

血液学检验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与本堂课有关的最新进展引入教学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求知欲。

2.3 运用对比式教学法

骨髓内的细胞形态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系统同一阶段的细胞也不尽相同,这些细胞处于连续的、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辨认清楚这些细胞。鉴于此,在课堂上引入对比式教学方法,把很难鉴别的细胞放在一起通过比较进行鉴别。例如骨髓内形态比较相似的六大系统原始阶段细胞,虽然学生记住了其理论特征,但观片时依然很难区分,所以在学生学完各系统细胞形态后,将六大系统原始细胞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染色质细致和粗糙的区别、染色质疏松和紧密的区别、核仁大小清晰有什么不一样等,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2.4 运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

在学习各论每一种疾病之前,根据学情选择临床常见、典型的病例,包括其简单的病史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查找资料后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给予引导和点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学习“缺铁性贫血”章节之前,先把典型病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预习、回答问题,然后再进行正常教学,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就能有的放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讨论、分析释疑的过程中,提升了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新内容的积极性。

2.5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2.5.1 以疾病种类进行分类,准备高质量的骨髓标本片[3]血液学检验主要的学习内容是骨髓片和血片,骨髓片和血片涂片和染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一般标本片未封片之前经过几次脱油和长时间暴露空气中后,血膜总体会出现褪色现象,细胞的核浆染色变得模糊不清,颗粒和染色质结构不清晰,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收集来或是新购进的标本片我们及时把血膜用中性树胶和血盖片封住。然后在众多标本片中挑选出染色好、涂片厚薄相对均匀、诊断明确的,按疾病的种类将骨髓片及配套血片各一张存放在标本盒内,供学生实验课使用。实验课前,带教教师再重新挑选标本片,尽可能选出显微镜下细胞比较典型的、质量好的标本片用于实验教学,以最大限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5.2 观片采用“先易后难”的原则 在最初实验课观片阶段,大多数学生经常认错细胞,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低,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引导学生入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可先安排学生学习六大系统处于成熟阶段的细胞,这些细胞形态特征鲜明、容易辨认,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容易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去辨认容易混淆的原始和幼稚阶段的各类细胞,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鉴别各种细胞形态了。观片采用“先易后难”这种方法,可明显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5.3 灵活采用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法[4]在学生观察骨髓细胞形态遇到困难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换观察疑难细胞,并要求与同一视野中能认识的其他细胞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分别描述其形态特点,必要时给予适当提示或让其他学生补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印象,还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某些疾病的标本片比较少,教师可以运用电子显微镜集中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充分运用提问式教学法,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总结此类疾病的细胞形态特征,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5.4 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骨髓细胞形态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仅凭实验教学就要求学生掌握各种骨髓细胞形态存在很大困难,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为提高教学效果,就要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实验室学习骨髓细胞形态学知识,因此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观片学习,比较不同疾病的细胞形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骨髓细胞形态。教师经常在实验室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答疑。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而且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验带教水平。

2.5.5 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及点评 血液学检验这门课以骨髓细胞形态学为主,要求学生每次实验课都规范书写实验报告。实验课上要求学生把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典型细胞形态描绘到实验报告纸上,并简单描述其形态特点。通过书写实验报告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细胞形态的理解,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师仔细批改学生实验报告,记录学生普遍性问题,实验课上集中详细讲解。另外,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还可记录学生的个别问题,课后单独进行辅导[4]。

3 考试方式改革与实践

3.1 改革血液学检验考试方式

以往的考试方式过于单一,仅凭期末理论考试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片面性,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改革血液学检验考试方式,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50%,实验考核占50%(实验操作占30%、出勤情况及平时成绩占10%、实验报告占10%)。这样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完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逐渐完善了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单列血液学检验实验考核,主要考核骨髓细胞学内容,每一个考点都建立详细的评分标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骨髓细胞学的重视程度;二是采用形成性评价,实验操作占30%、出勤情况及平时成绩占10%、实验报告占10%。目前主要考核骨髓细胞形态的辨认和病例诊断。在考核中,把学生集中在一间实验室先讲解考试方法、纪律和重要性,然后组织学生按照学号依次进入另外一间实验室进行考核,让学生结合病例在每分钟内识别显微镜下的目的细胞,并写下目的细胞的名称或疾病名称。考场安排4位教师,1位教师在考场外巡考,两位教师监考,1位教师在实验室内维持待考学生的秩序。

4 教学改革效果

笔者对血液学检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3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特别是实验课询问、讨论问题的学生多了,教学质量逐渐提高,在理论和实验考核难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学生不及格率逐渐降低(各年级情况比较见表1)。通过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反馈,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辨认血细胞能力与其他学校学生相比有了较大提高,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同时2013级学生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在形态学比赛中获得山东省团体一等奖,也进一步说明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表1 各年级血液学检验理论+实验总成绩及格率比较

综上所述,根据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够用”“岗位需求和实用性”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实验考核,对提高血液学检验教学质量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有较显著的成效。

猜你喜欢
骨髓细胞血液学实验课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案例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安胎丸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联苯双酯对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探讨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LIMD1,VEGF-C,CTGF和Survivin的mRNA异常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