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26 03:43颜丽芳金松洋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核心技能职业

颜丽芳,金松洋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均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急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但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1],学生学习效果欠佳,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已很难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2]。为凸显职业教学特色,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无缝对接,本课程采用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项目、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机制改革,使课程教学更接近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提高学生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2014级和2015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014级学生共246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25名,女生221名,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将2015级学生共235名作为实验组,其中男生32名,女生203名,采用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均为参加普通高考录取入学,学制3年。急救护理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2学时,两组学生均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第三学期学习了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两组学生急救护理课程教材及授课教师均相同。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理论和操作分开教学,先进行集中理论讲授,然后在实训室教师示教,最后进行分组练习。成绩评价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的形式,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2.2 实验组教学方法

2.2.1 教学内容 深入学校各级实习教学医院进行外科相关护理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了解急救护理核心能力指标(见表1)。由急救护理教研室全体教师与护理专家、护理部主任、急救护理相关科室护士长、护理骨干,根据临床急救护理工作岗位要求进行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分析,遵循“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思想筛选教学内容。结合职业能力和职业证书相关考核要求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注重情景性、科学性和人本性3个结构性原则,体现知识点的合理分配以及知识结构的系统完善和学习能力的循序渐进培养。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涵盖本学习领域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并体现急救护理工作的主要过程,具有代表性。教学内容不根据章节划分,而根据项目化的工作流程,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护、重症监护3个工作模块,见表2。

表1 急救护理职业核心能力指标

表2 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2.2.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典型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原则设计教学情境,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情景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室及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见表3),将学生置于工作任务之中,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

2.3 教学效果评价

2.3.1 理论考核 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同难度的理论考试。考虑学生要进入护理行业工作,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因此试卷题型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相符,考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接轨,为学生日后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实行教考分离,两组考试时间、评分标准相同,采用流水阅卷。满分为100分,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60%。

2.3.2 技能考核 随机抽签决定考核项目,评委、评分标准相同(包括服务态度、团队精神、填写护理表格、着装仪表等)。满分为100分,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40%。

2.3.3 实验组对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授课结束后,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护理等8个维度,分为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3个等级。共发放问卷235份,全部收回,且均为有效问卷。

表3 急救护理学习任务单

2.3.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两组学生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4 两组学生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人数 技能成绩235 246 t P--理论成绩83.14±6.37 74.26±5.49 4.586 0.000 91.28±5.34 86.42±6.36 6.263 0.000

3.2 实验组对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见表5)

表5 实验组对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n(%)]

4 结语

4.1 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

表4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理论及技能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护理操作水平。按照知识、岗位、技能、实际应用等为主线筛选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创新性地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任务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注重学生临床批判性护理思维及“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培养,同时课程中也融入了沟通表达、团队合作和责任心等职业素养的训练,符合临床护理用人需求[3]。

4.2 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没有工作任务,缺少工作情境体验,感觉内容抽象,难以记忆,操作时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目标,在课前尝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对任务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做出临床判断,采取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4]。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协调发展。

4.3 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按照典型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原则设计教学情境,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5],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训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临床思维、批判性思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核心技能职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