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26 03:43黄燕婷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妇产科微课

黄燕婷

(连州卫生学校,广东 连州 513400)

妇产科护理是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探讨提升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将微课运用到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不但能使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还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1]。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抽取两个班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6人,平均年龄为(19.72±1.36)岁,入学平均成绩为(78.5±15.4)分;对照组45人,平均年龄为(19.68±1.35)岁,入学平均成绩为(78.1±15.6)分。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选择同一教材,将实践课(共20个学时)全部安排在理论教学后开展,两组学生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均由同一个教学组的教师教授,教学内容相同。对照组学生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即由授课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上一次教学内容进行回顾,然后讲授新课内容,下课前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实验组的学生则采用微课进行教学,实施步骤如下:(1)课前准备。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护理问题,再结合问题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在上课前一周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利用互联网检索本次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开展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解决教师布置的护理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每个小组4~5人,对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妇产科护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如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要点、生理/病理妊娠、妊娠期及产褥期母体生理心理变化等学生普遍反映理解比较困难的护理问题,由授课教师查询相关资料后制作成小视频(共30个),每个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2)构建微课教学平台。由授课教师通知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收集该小组组员关于妇产科护理的关注热点,再根据病例特征明确授课主题,并根据授课主题制作小视频。授课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教学视频通过QQ群、微信群发送给学生,提醒学生观看,并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在群里充分交流并完成测试题。(3)课堂分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详细讲解微课中提及的内容,结合病例资料加强护理诊断、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等方面的授课,重点讲解学生的疑难问题。(4)课后反馈和总结。课后反馈可以从学生自身、学习小组以及整体方面予以评价,引导学生在课后对知识加以巩固,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课后总结知识点、学习方法等,提高妇产科护理的教学效果。

1.3 效果评价

在课程完成后,统计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对教学的满意度以及教学前后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成绩的考核方式为:组织学生参与两次实践操作考核,取两次考核的平均成绩。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包含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学习兴趣主要在教学前后应用学习兴趣量表进行评价,共设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为非常不感兴趣(1分)、不感兴趣(2分)、稍感兴趣(3分)、基本感兴趣(4分)、非常感兴趣(5分),分值越高代表学生学习兴趣越浓[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做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

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人数46 45 t P--理论考试成绩88.35±6.31 70.36±5.43 14.564<0.05实践操作考核成绩88.54±7.21 70.68±6.35 12.529<0.05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结果发现,实验组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n(%)]

2.3 两组学生学习兴趣评分比较

经统计发现:在教学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妇产科护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后,实验组的学习兴趣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表3 教学前后两组学生学习兴趣评分对比(±s,分)

表3 教学前后两组学生学习兴趣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教学后比较,*P<0.05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时间教学前教学后教学前教学后学习兴趣评分65.35±13.54 93.54±10.57*66.42±12.34 80.12±11.63

3 讨论

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面向医疗、康复、社区以及家庭保健第一线,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基础、较强的护理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妇产科护理是现代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护理知识、护理技巧的掌握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学校和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微课是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进步而衍生出来的新的教学手段。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其播放内容包括课堂上、课堂外的所有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某一个确定的教学主题展开的,包括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也包括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知识,还有对教学流程的录制,要能够展现某一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本文探讨了微课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将微课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不仅提升了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提高了学生学习妇产科护理课程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这主要是因为:(1)微课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将妇产科护理知识有机融入微课视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并且微课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不断深化理解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并且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教学方式灵活,提高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2)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对视频进行分析,寻找与本次实践教学相关的知识点,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查漏补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3)微课是借助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的,因此,其拍摄的内容并非只局限于一位或两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由于长时间听一位教师的课而出现学习疲劳的情况。而应用微课则可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通过网络,能够使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教学风格,进而产生对妇产科护理实践学习的新鲜感,学习妇产科护理的兴趣大大提高[3]。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妇产科微课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