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园本研修 让农村幼师在反思中成长

2018-11-28 15:19何素华
名师在线 2018年17期
关键词:园本研修幼儿教师

何素华

(辽宁省瓦房店市教师进修学校,辽宁瓦房店 116300)

引 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博士提出园本教研要具备三个核心要素,即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初级水平的教研活动至少要出现两个要素[1]。以前的培训对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教师们处于被动跟随的状态。当把研修主动权还给教师,让他们成为研修活动主人的时候,经受传统培训下的教师们倒是觉得迷茫,信心不足。他们的问题和疑虑都需要研训部门认真思考、认真解决。

笔者先从参加省级课题《基于互助研修促进农村幼师专业成长》研究的两所乡镇中心园着手。复州城镇中心园和元台镇中心园二园,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三星级乡镇公办园。2016年统计,复州城镇中心园一线幼师共有40人,均为编外聘任制,30岁以下年轻教师为27人,占67.5%,学历状况逐年上升,70%以上为专本科学历;元台二园有教师11名,50岁以上的教师占到总数的45.6%,中专及以下学历占64%,只有两人参加过区级以上的研修活动,好在还有两名在编的年轻大连市骨干教师可以起到带动作用。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反映出来的问题有以下几个:第一,接受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极不均衡;第二,对于研修活动的认识存在误区,理解有偏差;第三,普遍对本园自己开展研修活动持不乐观态度;第四,对自我反思的认知严重不足,形式主义,应付检查。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在这两个幼儿园里开展了多次活动,做了很多方面的尝试。

一、改变教研员角色定位,给幼儿园研修活动主持人提供心理和专业上的支持

(一)研训教师重新定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教师的定位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教师从传统的“教书育人”观念里走出来需要一个羽化成蝶的艰苦过程,作为幼儿教师“培训者要变讲授者为倾听者、变检查者为挖掘者、变评价者为置疑者、变要求者为建议者[2]”也很不容易,从传经布道式的台上传授走到台下专心地倾听,从面对电脑屏幕麦克风到与教师、幼儿面对面,引导大家汲取有益经验,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与实际调整。

(二)培养独当一面的幼儿园同伴互助的引领者

复州城镇中心园的段桂范老师最先被李密园长推到了研修活动的前沿阵地,她虚心学习,勇于实践;但因为年龄偏大,专业理论和文字功底偏弱,每次活动之前笔者都要帮她严把研修方案设计关,从研修目标到研修过程逐句逐字地斟酌。经过多次外出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段老师的主持功力大增,她不仅可以组织开展本园的研修活动,还可以带动姐妹园的教师围绕来自基层的主题开展互助研讨,使研修活动成为复州城镇中心园的一种常态教研形式。

元台镇中心园二园的园本互助研修活动于2016年6月正式上线。主持人王维卫老师是一名年轻的一线带班教师。加入课题组之后,笔者有意培养她从普通教师向主持人转变。当她得知自己也要像基地园主持人那样独挑大梁的时候,期待与焦虑一起涌上心头。为此,笔者跟她做了两次沟通,帮她做园内教师情况分析,给她鼓励和力量。

(三)提供专业支持

园本互助研修让每位教师的感官系统充分调动起来,讨论、实操、汇报和再讨论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十分深刻。园本研修就是以园为本,以幼儿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以幼儿园的教师为研究主体。研,是研磨,越磨越细,抓住一个真问题深入研究,研究透彻,最后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变成园本课程,实现研究价值;修,是修理、修正,教师的课程和教师本身。园本研修活动都会有一些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修正,一边研一边修,效果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经得起考验。

二、营造氛围,给教师更大的空间,让教师主动参与,体验互助带来的利益

笔者强调把“要我研”转变成 “我要研”,争取打破园际间教研组间以及教师间的壁垒,教研员退后成为研修活动的支持者,成为参研教师的合作者。元台中心园二园研修案例表明:即使以前没有参加过,即使表达能力和理论基础能力还很薄弱,大家研讨时表现非常拘谨,不好意思先开口,也不知道怎么去做;但是,随着环节的深入进行,到汇报和演示的时候,大家彻底释然,团队力量凸显。这样的活动如果继续坚持下去,教师们一定会更加放开,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徐波老师看到主持人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参研教师互帮互助默契配合,积极参与研讨交流和汇报时,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团队合作和互帮互助的重要性。最可贵的是她能把教师集体讨论的“报纸的玩法”进行整理,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其他教师也有感慨: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里不仅集中了二十几个游戏内容,还对游戏玩法和规则进行了展示。这是个人力量无法企及的,园本互助研修活动就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一个平台。

三、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与互助研讨、专业引领互为支撑

(一)认清反思的作用,补上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短板

按刘占兰教授所讲,研修活动如果向高一层水平迈进,必须有互助研修、专业引领和自我反思三者参与[3],而教师特别是农村乡镇幼儿园教师恰恰在自我反思这里成为短板。所以,想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必须补上反思这块短板。

(二)结合课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教师学会反思

笔者在复州城镇中心园做精准帮扶时,李姚瑶老师执教一个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变变变》。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场处理过后,笔者跟李老师要来了教学反思文字稿。因为要上交,李老师显然在“作业”上下了一番功夫,但读起来给人感觉就像一篇检讨书。笔者把李老师的反思用在了一次专题研讨活动中,带领教师们对什么是反思、为什么要做反思和怎样反思等具体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李姚瑶老师在这次活动后又做了一次反思:“通过大家评价,我深刻认识到那次反思的不足。比如没有幼儿学情分析,对幼儿观察不足;只说疏漏和不足,最后的调整与改进不具体……我必须重新认识反思的重要性,学习怎样去反思,做一个会反思的教师。”

李彩君老师说:“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这句话:‘写一辈子教案,不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语)王巧媛老师:“通过跟其他幼儿园同行的研讨交流,发现了自己跟其他园老师的差距,让我在如何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方面得到提高,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结 语

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任重而道远,行进在这条路上需要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和专业引领三驾马车助力。笔者会继续努力为基层幼儿园营造有利于主持人成长和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研修环境,点燃教师互助研修的热情,挖掘教师的潜能,让更多的农村教师在互助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

猜你喜欢
园本研修幼儿教师
立足“四个一”,关注园本研修中的教师立场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