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8-11-28 11:59陈晶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估算能力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摘 要: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教师要在课堂中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而估算能力是小学生要掌握的必要能力之一,学习估算不仅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能力,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估算能力

核心素养不同于学科知识,光靠教师讲授无法得到提升,需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估算教学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得出估算结果,这就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空间、统计以及数学应用等理念,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估算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估算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创新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估算的世界,自然而然地进行估算,这样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寻找数学学习的趣味。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估算”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估算概念的基础上创设游戏情境,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搭建一个购物平台,给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发放不同面值的购物卡,让小组成员对照多媒体中商品的价格,估算出不同面额的购物卡最多可以选购多少种产品,分别是哪些,最后展示出来。这样将小组合作与购物情境相结合,学生兴趣高涨,都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在小组展示环节,每一个小组都提出了不同的选购方法,体现了小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其估算能力。

二、联系生活,掌握估算方法

教授学生估算的方法,比让学生反复做题要更加有效。在估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水平。

一是在课堂中联系生活。教师除了创设生活情境外,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估算估算学校的足球场最多可以容纳多少名观众,估算开运动会时一个班需要购买多少瓶水。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让学生一边观察校园,一边思考校园当中存在的估算。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明白估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自己在生活中也会主动去思考“家里的客厅面积估算有多大,我们大约一顿吃多少米饭”等。学生主动开始思考生活中的估算,也就提升了学以致用的水平。二是在解决问题时渗透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当学生学会将估算的概念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可以更好地找到简便算法,快速得到答案。如在解决“杨老师的客厅需要铺地面砖,用每块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来铺,铺200块正好可以铺满,如果换成边长为8分米的地砖来铺,至少需要多少块?”这一问题时,就需要学生运用到估算的理念,不能陷入自己的思维误区,出现“5×5×200÷8”这种算式,而是要运用估算,在脑海中构建客厅的空间,才能够找到准确的答案。利用估算可以更好地打开思维,快速找到解决方法。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提高估算能力

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想法与思路,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进行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在表达当中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体会同样的一道题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虽然教材中的估算方法已经给出了简单而又多样的解决方法,但是教师在教学时,仍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延伸,跳出教材的范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来猜一猜”的游戏活动。教师在多媒体中出示题目:一本数学书大概有多重?老师大概有多高?操场大概有多长?小汽车6小时行驶了460千米,时速大概多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自己的估算值,再挑出几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估算的。这样的游戏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估算能力。

总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将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在估算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估算能力与估算意识,明白什么样的题目能够运用估算得到解决,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运用到估算,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估算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显忠.例谈小学数学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7(28).

[2]杨静梅.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J].山东青年,2017(2).

作者简介:陈晶(1990— ),女,安徽芜湖人,研究生学历,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估算能力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初探
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