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区域认知能力为目标,优化国家地理的教学策略

2018-12-29 09:13王平王碧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比较法

王平 王碧

摘 要:初中地理教材中国家部分属于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差异性特点,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好案例。按照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通常采用区域定位法、区域要素分析法、区域比较法,能够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区域地理;国家区域;定位法;要素分析法;比较法;区域认知素养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区域地理知识,这些区域可分为大洲部分、国家部分和地区部分。其中国家区域部分从各大洲选取了日本、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国。中国地理专门用一学年时间在初二集中学习。掌握区域地理的一般教学方法和国家区域的教学方法,能够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总结我在教国家区域地理常用的三种方法。

一、用区域定位法,分析位置的优势和不足

位置定位一般从三方面去确定。(一)半球位置。如美国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与我国相比,南半球国家的气候与我国相反,西半球国家的时间与我国的时间差异很大。(二)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一个区域的气候。如中国位于北纬4°N~55°N之间,位于中低纬度,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属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俄罗斯位于50°N~70°N,属于中高纬度,由于纬度高,气候终年寒冷。引导学生确定国家的纬度范围,就可以确定本区域的气候类型。(三)海陆位置。海陆位置决定一个国家的降水量和气候、交通、资源和战略位置。如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邻太平洋。美国位于北美洲中南部,三面环海,都是海陆兼备的大国。中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季风气候显著。西部陆地广阔,邻国众多。美国海洋资源众多,海上运输尤为便利。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海湾港口众多,陆地过于狭小,资源匮乏。从以上三方面就大体确定一个国家的温度带、气候、地形、人口、资源和发展

程度。

二、学习区域内地理各要素特点,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规律

区域要素特征包括两方面。(一)自然地理要素特征。主要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植被、资源等。一般来说,一个区域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决定了本区域的气候类型,气候和地形地势决定了河流特征,气候又决定了植被特征,这些要素是相互影响的。例如,美国的地形分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东部山区,西部山地高原纵横,面积广大,中部有三大平原,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受此地形地势的影响,东部山脉低小,大西洋暖湿气流能够影响东部中部广大地区,降水丰富,而西部山脉高大,阻挡了洋流,气候干旱。(二)人文地理要素特征。主要包括人口、人种、民族、宗教、文化、经济等要素。一般而言,自然要素决定人文要素,人文要素影响着自然要素。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人种的社会,本土和世界各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来自全世界大量的移民,形成各民族大熔炉,各民族智慧共同促进了美国快速发展;印度利用本國人力资源丰富、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优势,发展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

三、用不同区域比较法,深入认识不同区域的异同点

比较法是认识区域的好方法。澳大利亚和巴西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这几方面要素做比较。

综上所述,学习国家地理,我们必须从区域的视角去认识,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为根本目的。将区域定位法、区域要素分析法、区域比较法综合应用。用区域定位法,确定了国家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成因;通过区域要素分析和综合,明确了区域地理特征和差异、地理过程和地理联系;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和评价,培养了地理优化能力。长期自觉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拥有必备的区域地理知识,形成认识区域的方法、研究区域的能力、认识区域的观点,这样,学生的区域地理认知素养就逐渐形

成了。

参考文献:

周雪忠.浅谈国家地理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07(2):29-31.

注:本文为甘肃省平凉市课题(立项号:PLWKT2017262):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研究——以“北方地区”为例阶段研究成果。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比较法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基于滞环比较法的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
借助GIS辅助手段的区域地理教学新探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宪法上的禁止酷刑——比较法角度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