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2018-12-29 09:13杜秀茹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提问策略有效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

杜秀茹

摘 要:课堂教学目标能不能达成,核心素养能不能实现,课堂的设问很关键。通过探究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益。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提问策略

课堂教学中,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精彩的提问,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进行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改掉满堂灌一潭死水的

局面。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一)理论依据

通过提问促进学生学习的理念自古有之,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再到核心素养中启发式教学,虽然名称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基于提问的教学方法。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1)封闭式提问。(2)单一性提问。(3)贸然式提问。(4)面对学生的难题追问,教师缺乏教学机智,没能“棋逢对手”。(5)另外所问的问题与课堂主题关联性差、问题突如其来、问题缺乏挑战性、问法不当等。

课堂提问存在各种问题,严重影响课堂的效益,不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素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善用易混认知,产生“意外惊喜”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没什么兴趣,道法老师更应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意无意给学生设置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造成认知冲突,能有效突破重

难点。

课例: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关于财产权,可以这样设置情境和问题。

材料一:一天,警察小郑在执勤时听到有位女士高喊:“快抓住那个人!他抢了我的皮包。”只见前方一个男子抱着一个皮包在街头飞奔。为了尽快追上那个男子,小郑拦下一辆摩托车,出示警察证件,说:“您好!我是警察,前面有人抢劫,我想借用您的车追人,可以吗?谢谢配合!”车主二话没说把车给了小郑,小郑飞身上车,一踩油门,追了上去,很快抓获那个男子,并把他带回公安局。处理完公务后,小郑把摩托车还给车主,向他表示感谢,并告知车主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向公安机关申请和领取相应补偿。

材料二: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规定:“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结合材料,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

权利?

(2)材料二“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它保障了公民的什么

权利?

(3)第(1)问和第(2)中的权利一样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两则材料情境的设置是为了突破学生的一个难点,区分宪法上的财产权和民法上的财产权,学生一开始会认为这两个权利一样,都是财产权,但通过材料的对比学习和教师点拨,更多学生会惊讶不已,恍然大悟,突破重点;也会有学生继续追问:民法不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吗?怎么会不一样呢?这样的提问既能突破难点,也能激发兴趣,又能引发继续思考,还能锻炼思辨能力,更好落实核心素养。

(二)变直为曲,变换问法,展现“条条大路通罗马”

教师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重复课本知识提问,其启发性大打折扣,学生也会觉得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死记硬背,这种提问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但如果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展示,更加符合“跳一跳,摘颗桃”的“最近发展理论”。

课例:粤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对合作重要性的学习,可以这样设置情境和问题。

材料:金砖五国厦门会晤,习近平主持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并致辞。他指出,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相似的发展任务,深化务实合作,发挥互补优势,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从合作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中“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的理解。

题目考查“合作的意义”,若直接问合作有何意义,显然缺乏挑战性,但是换成“曲问”,能培养学生的不仅仅是记忆能力,而且还有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底蕴、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能力。这个题目结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学生以为只有语文才重视古诗词,竟不知我们这个道德与法治科目更是承担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

再如: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权利与义务关系,可这样设计:

作为公民,为何要“一手捧着珍珠,一手握着锄头”?显然比直接问“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更有考查意义。后者直问学生能说出答案,但课堂平淡无奇,缺乏生机。前者的提问,先引发思考,珍珠和锄头什么意思,跟我们哪个知识有关等,甚至引发一场争论。

由此可见,“曲径通幽处”远比“直来直往”引人入胜,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火焰,还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花”的教学效果。

(三)立足新旧衔接,做到“温故而知新”

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的,知识的内在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起了桥梁,通过教师的设问、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起点—新旧知识衔接点—新知识的延伸点”上展开,促成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生成。

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可以像这样,比如:我们已经学过民法,那么同学们回忆什么是民法呢?……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部新的法律:宪法。同学们能根据民法的内涵,给宪法下个定义

吗?……民法和宪法又有什么区别?……宪法与民法又有什么關系呢?……从而顺理成章,环环相扣进入宪法的学习。

(四)让提问妙趣横生,营造“乐在其中”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切合新鲜情境,给问题做好铺垫,不同角度切入不同角度设问,使问题妙趣横生,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引发积极思考。

道德与法治课堂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增加学习趣味性:

1.立足教材,结合教参。教师应以准备好的素材切入问题,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为条件,设计与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的问题。

2.由近及远的原则设问。教师应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联系的脑子,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素材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

3.结合时事。教师应注重博引旁征,把正面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引入教学,恰到好处地利用好时政资源,达到锦上添花效果。

(五)提问坚持立德树人,达到“润物细无声”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

课例1: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关于公民有维护国家利益和荣誉的义务和正确行使权利的内容学习,德育在这里至关重要,如果只是知识灌输,学生会觉得非常空洞,这里就需要情境渗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材料:2月20日晚间,新浪网友在微博发布消息称,有两名男子穿着日本军服,手持日章旗,在南京紫金山抗战碉堡前凹造型拍照。这两名男子穿日本军装在南京紫金山抗战遗址前摆拍,目前已被行政拘留15日。

甲类网友评:Cosplay而已,有什么必要上纲上线?……

乙类网友评:“十分愤慨”“谴责”“可怜抗日先烈的英灵,被某些不孝的儿孙无情践踏。”

……

学生看了这则材料时,有的无动于衷,有的义愤填膺,老师这时候要抓住机会渗透德育。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赞同甲类网友的有哪些同学?同意乙类网友的同学又有哪些?现在,我们开展一场辩论。正方观点认为只是一件小事,没必要上纲上线。反方观点是必须谴谪、必须严惩不贷。”

在这样辩论中,学生会学以致用,明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用理论去反驳正方观点,据理力争,同龄人说服同龄人更有效果。最后老师给以点拨和分享:历史不能遗忘。读史使人明智,知古方能鉴今。我们每个公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非观,切莫把无知当有趣!爱国乃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这场辩论,希望同学们铭记于心,爱国无小事,将来同学们行使权利时要三思而后行。

(六)提问要纵观多维度,恰到好处,实现“水到渠成”

1.选择好“角度”

课堂提问应该着眼于知识的不同角度,力求新穎的问法,从合适的角度巧妙切入。

2.把握好“坡度”

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关注的答案也有层次区别。

课例: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公平的学习,可以这样设置情境和问题。

材料:《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保障贫困家庭的孩子都可以上学,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许多举措: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成绩;奥赛不加分;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等。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中的做法保障了公民的哪项权利?

(2)材料中的举措体现了怎样的价值追求?

(3)请对这则材料进行点评。

(4)请针对这样的价值追求,再提两条可行措施。

这四个问题,有一定的关联性也有层次性。第(1)问,95%的同学都能回答是受教育权;第(2)问,要拐个弯,先明白价值追求是什么意思,然后结合材料,总结可以得知关键词是公平,AB层的学生也能得出答案,个别同学会无从下手;第(3)(4)问,需要基于基础知识扎实,需要更强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思辨能力等,可开展小组讨论,A层生带着BC层学生一起讨论和学习,汇集出点评的答题模式:一点题(重视教育公平)、二分析(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三表态(具体做法)。第(4)问必须在第(2)问解答的前提上才能继续下去,设计实现公平的可行措施。通过这样层层深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落实教学目标。

3.控制好“密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能保持约为20分钟。一堂课40分钟,不能问个不停,应注意提问的密度和节奏。课堂提问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学生学习。提问力求少而精,问得恰当、问得合理、问得出巧。

问得多不如问得好,问得好不如问得妙。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提问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的提问艺术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趣味无穷、其乐融融,达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效率,凸显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雷金婷.一石激起千层浪: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1.

[3]罗海婴.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问“四要”[J].杂志之家,2007.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提问策略有效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