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思品教学策略谈

2018-12-29 09:13胡伟艺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胡伟艺

摘 要:我国中小学教学已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而新的时代呼唤新思维的教师。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静下心来重新细读课标教材,研思学科核心素养,理顺深挖教材中包含的核心素养。从延展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策略、转变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把握好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锐意改革,其中在教育领域着墨颇多。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这份文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这一学校教育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是为了打破我国教育发展新瓶颈,考察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先进教育理念和做法,着眼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总目标。至此,我国中小学教育目标由此由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逐步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种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等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表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从这不难发现,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在诸多方面是一致的,从各自的宗旨看是不谋而合的。

2016年9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定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而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自2011年版本后尚未重新修订,但若从2011版的课标来看,结合2011版编写的教科书具体内容而言,个人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几乎涵盖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感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初中思想品德核心素养,有如下几点教学设想:

一、延展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以往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是依据三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而“核心素养更加侧重于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即在教學过程中启发学生心智,让他们自觉地将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实现个人知识体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素质能力的共同提升。”[1]今后,教师要参照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要点,具体到本课,细致地挖掘出相应的素养,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并在教学过程中着重突出。

例如,九年级《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教师细心研读本课的内容可以发现,对照核心素养的要点,本课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即乐学善学、勤于反思,还要学会健康生活,懂得珍爱生命、培养健全人格,即让学生懂得通过培养学习兴趣等达到乐学善学,对面临的学习、考试压力学会反思,调节学习压力,缓解过度考试压力,避免危及自身身心健康。通过这样的分析,教师就可以把本课牵涉到具体核心素养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外,作为另外的教学目标加进去。即核心素养目标:养成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学会健康生活;懂得珍爱生命、培养健全人格。

二、创新教学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正确的“器”即教学方法、策略的运用。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的很多中学的课堂仍然存在严重的“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现象,[2]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式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南辕北辙,思想品德学科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组织指导学生定期时事播报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一个基本的学习方法,思想品德学科是以初中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课程的基础,随着学生生活领域的扩大,要正确处理好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从学科教学内容上看,学生要学习有关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国家基本国情、基本国策政策等知识。因此,时事对学生学好本学科来说至关重要。时事播报,结合实际的课时安排和可操作性,一般原则是让学生一周一播报,课前5分钟播报。让全班学生参与,分配好播报小组。各小组轮流播报。播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时事播报内容要选取当周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国内外新闻事件。并结合教材内容或自己的感想作简要点评或建议。教师或学生给以适当地补充或点评。通过时事播报,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热情,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培养其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这些正契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并经由长期的训练,学生的科学精神、自主发展能力、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可由弱变强、由浅入深、不断增强。

(二)尝试运用“七步八问”课堂模式

为了克服和改变传统的低效的课堂教学,笔者所在学校的思想品德学科现在正在实行的“七步八问”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它最核心的部分是课堂教学七步骤,具体指①创设情境→②出示目标→③自学提纲→④讨论展示→⑤精讲点拨→⑥练习巩固→⑦小结提升,该模式实有一箭三雕之效,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符合我国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精神,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七步骤中的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教师可以使用故事导入法,通过选取古今中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切入新课,增加学生更多的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或者使用时事导入法,通过播报国内外重大新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等。第三、四环节“自学提纲”“讨论展示”,通过学生自学、小组群学、组内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小组代表大方大胆地展示小组成果。而第七环节“小结提升”,让学生自己总结、反思本课内容等,这些极大地增强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养成乐学善学的习惯,勤于反思、自我管理、勇于探究。

(三)挖掘吃透内容丰富教材素材

学生核心素养六大素养中,“人文底蕴”是作为学生首先要具备的一种素养。而思想品德学科教科书中就有大量丰富的古今中外人物事迹、有发人深省的精辟的典故寓言笑话等。这些素材本身就具备内涵丰满的人文知识,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经典,实现童蒙养正、人格养成、开启智慧的目的,从而积淀人文底蕴,奠定厚重的文化基

础。”[3]因此,如何不浪费教材中的这些素材?如何充分地深度地开采这些资源?以八年级上册“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为例。本课开篇用“六尺巷”导入。它讲述了清朝张英大学士的故事。教师可以采取“四精”的方法来充分利用这个素材。一是精读,让学生在课堂上细细品读精读,使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张英心宽如海的优秀品质,体会到张英家人和邻居初始那斤斤计较的小肚鸡肠以及最终互相礼让的豁然开朗。二是精问,“他们若各不相让,可能会有什么后果?”通过这样的发问让学生来深思预测不同的后果。教师在学生各自的答案中水到渠成地总结斤斤计较、不宽容会产生的消极后果。三是精讲,教师借此阐述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这种宽容品质的作用和意义。四是精练,课后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宽容的经典故事。教材这个素材通过这四精,能较好地切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深度,同时也很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积淀,有利于健全人格,养成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转变教学评价

以往教师评价课堂教学目的完成度,主要侧重从知识的角度分析,如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如何?重难点知识有无突出和突破?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无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师检测、巩固、反馈学生知识效果如何?显然,以上这些评价的內容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停留在识记理解等较低层面的能力。它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明显还有较远的距离。当今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反思:(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是否给予学生能力、方法的指导?(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势如何?(3)学生课堂的学习兴奋度是否被较好地激发和调动起来?(4)显露或隐藏在教材中的核心素养是否真正的展露出来?(5)是否运用恰当的工具、手段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等等。

总之,我国中小学教学已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而新的时代呼唤新思维的教师。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静下心来重新细读课标教材,研思学科核心素养,理顺深挖教材中包含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以拓荒者的勇气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把握好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1(4):2.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