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建构开放式历史实证能力

2018-12-29 09:13丁方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主要途径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丁方

摘 要:史料实证,就是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的史料,并以忠实于历史的态度,对获得的史料进行分析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为学生获取史证材料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为发展学生的开放式历史实证能力奠定了基础。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和阐述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建构开放式历史实证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历史实证能力;主要途径

强化初中生的历史实证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之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提升辨别真伪能力,运用规范的历史思维表达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实证能力的培养,也使历史教学从知识的层面向能力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对学生的开放性历史实证能力的培养问题简单谈几点思考。

一、思想上重视历史实证的培养——历史实证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改的推进、新型课堂模式的构建,决定性因素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型的育人观,才能真正走在课改的前列,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贯彻落到实处。为此,历史实证能力的培养首要条件是历史教师在思想上的重视。

目前的历史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多数教师口头唱着新课改的高调,但内心深处与新课改背道而驰,教学中,仍然以历史知识的灌输为主,仍然以考纲解读、考试能力的培养为主。如在讲解“动荡的春秋时期”的内容时,教师教学重心落在知识的层面,如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周王室的衰微、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背诵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等。课堂上,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自认为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教师的“教”有“偷工减料”之嫌,学生的“学”也走了“捷径”。殊不知,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新形势下,课堂教学仍然上演的是“一人演”“众人听”的“独角戏”,置新课标于不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充耳不闻。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总要求下,教师应首先解放思想,转变陈旧的课堂观,从知识的灌输中走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构建、自主探究,借助于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运用信息技术的快捷性,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查询史料,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史料进行分析和探究,从中获得启发、受到启迪。

如在讲解“动荡的春秋时期”的内容时,对于春秋诸侯争霸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于孟子对春秋诸侯争霸的评价“春秋无义战”,引导学生从这句话分析和讨论春秋诸侯争霸的利与弊,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也是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的主要策略。

二、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史料——历史实证的基础

对于历史史料的运用,课堂上教师会屡屡渗透,试卷上也会频频出现,为此,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师也会当做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史料的分析,多是教师给出具体的史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态势,似乎没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但是审视这样的教学,定有不足之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史料,这才是历史实证能力培养的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史料,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搜集史料、搜集什么样的史料。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网络资源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清楚史料的类型:图片、文物、实物、遗址、文学作品等;让学生明确搜集史料的主要途径:书籍、网络、纪念馆、博物馆、旅游胜地等等。

如在讲解“动荡的春秋时期”的内容时,让学生课外阅读《左转》,重点关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通过读《左转》,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情况,通过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析,思考:当时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并分析这个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通过阅读《左转》中的“周王平即位”的一段记载,思考:诸侯扩张,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再比如,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时,让学生走进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搜集一些图片、历史文献等;讲述“秦王扫六合”时,让学生借助于网络资源,搜集关于秦始皇的图片、资料等,阅读《阿房宫赋》等文学作品,并能根据教材涉及的内容,对搜集来的图片、材料进行筛选,既能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提高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的真伪,历史实证素养的关键

历史材料浩如烟海,历史图片也多如牛毛,这些材料、图片真伪难辨,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的真伪,是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历史实证素养培养的关键。

例如在讲解“卢沟桥事变”的知识点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查阅“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史料、图片,阅读中华民国七十五年九月出版的《卢沟桥事变史料》……通過不同“史料的记载”,结合历史教材中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是非观,提高鉴别史料的能力。

历史实证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和必备的品质,在历史教学中,应将这个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始终,不仅引导学生注重教材中的史料,也鼓励学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网络资源,主动搜集图片、材料,看视频,浏览网页,阅读关于历史的记载、文献、文学书籍等,丰富学习资源,提高历史分析能力,发展历史实证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覃爱华.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7).

[2]向莲.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11).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主要途径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高职学生“中国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