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8-12-29 09:13陈荣丰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数学

陈荣丰

摘 要: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教育方针和数学教学大纲出发,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数学教学中的六个方面:介绍数学史,讲授概念、定理、公式,编写应用题,批改作业,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解答题目方面阐述渗透德育的方法,强调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在教学中适时、适当、适量地渗透德育,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关键词:数学;德育;渗透;方法

中国古代思想家兼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唤醒他们的道德,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是党和人民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素质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它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和人民把道德教育作为培养新时期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党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先后都提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通过数学学习,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

每位中学生都处于心理和生理最重要的变化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尊重与关怀。另一方面,这个时期也是锻炼他们意志品质的黄金时期。对于后进生,我们在教学中若能多给予关怀、帮助、鼓励及正确的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从困难、迷惘中振奋起精神,坚定信心,直面困难,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相反,由于困难的累积,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将会丧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3.是数学学科特点的需要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不仅是知识,是工具,同时它也有很强的文化功能和思想功能。在当前更加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每位数学教育者不仅要在教学过程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1.在介绍数学史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正确引导、理性迁移,巧妙的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关于圆周率》《勾股定理》等材料后,告诉学生,自古以来,中国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至少早1000年;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书籍中的记载时间要比欧洲早500多年。又如,在讲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时,老师可以话锋一转,问:“有谁知道中国现代数学家苏步青先生?”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老师点出:他15岁时就能证明这个定理,1931年他放弃日本某大学的邀请,毅然回国,到浙江大学任教,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到了现代,中国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同样让全球的华夏子孙感到骄傲与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他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他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和科学试验,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另有陈景润不怕艰辛,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众多数学家中是最接近结论的一个;吴文俊获得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曾担任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该大会被称为“数学奥林匹克”大会,他是第一个成为此大会主席的中国人。这些生动的数学史实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的热情,树立文化自信心。

2.在讲授数学知识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唯物论和辩证法时刻蕴含在数学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在阐述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例如,在四边形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老师通过对四边形边长的变化和位置的运动,四边形可以在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转换,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中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的两对矛盾,在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减可以转化为加,除可以转化为乘,这充分体现了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的观点;三角函数的正弦和余弦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观点;新的定理、公式、解法的产生过程总是把它转化为熟知的定理、公式、解法来解决,这种把未知转化为熟知,或者将复杂的问题向简单的问题转化的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矛盾转化观点;数学中很多概念、公式、定理、方法都是从特殊的问题中先找到一般的思路,再用这一般的思路解决更多一般的问题,这种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特殊与一般的观点。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适当地渗透一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方法,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而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很有帮助。

3.在编写应用题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要善于将数学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实例相结合,这不仅传授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而且还能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讲分式方程时我编写了这样一道应用题:龙厦铁路2012年7月1日正式开通,全长150公里。动车从龙岩到厦门所用时间比普遍列车所用时间少1.5小时,动车的平均速度是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的2.5倍,问动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完这道题,还向学生介绍了我国高铁的发展历史,如今成了新的“四大发明”,“一带一路”走出了国门。通过这个问题,一方面,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深深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点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學生们了解到祖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带来的便利,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随之得到升华。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时候,要善于把知识点改编成一个个跟现实相联系且有德育内涵的应用题呈现给学生,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得到点燃,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4.在批改作业中渗透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

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含:正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坚定的学习信心,顽强的学习毅力等。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要像语文老师批改学生的日记、作文一样,在作业上写一些具有鞭策、鼓励性的评语,达到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实现育人目标。如对作业书写规范,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写道:“太棒了,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成功一定属于你”;若某些学困生经过自己努力,作业比以前有所进步,我就及时鼓励他,写道:“进步真快,加油,老师相信你还会更优秀的!”如果家庭作业退步,我将首先尝试找出他的作业的优点,并写下:“书写这么流畅,若再提高正确率,这不失为一份优秀的作品”;对于草率和敷衍的学生,我会提醒他们并写道:“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就是做数学”;对于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我会要求他们去攀登数学高峰,写道:“一个国家科技多发达就看它用到的数学有多深”;对于一些学习不刻苦的同学,我会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写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历风雨,怎么見彩虹”;对于厌学的学生,我希望他们能找回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写下:“只要努力,与昨天告别,明天你将成为一个全新的你”等等。经过长时间的交流,我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慢慢消失了,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不见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回来了,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也培养起来了。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中渗透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青少年时期逐步形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功能是确定位置。它将几何中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实现数和形的统一,平面中的任何点由一对有序实数对(横、纵坐标)确定。由此引申,我们所处的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看不见的坐标系,每人在这个坐标系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成就高低概括起来由两个量决定,即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是横坐标,后天因素是纵坐标,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成就高低的唯一因素是后天因素。因此,告诉学生,初中是人生的转折点,面对人生路上第一次选拔性的考试——中考,每个人都应该认识自己,只要后天努力就可以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通过这种引申,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

6.在解答题目中渗透社会法治教育

社会法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一方面可以巩固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自律意识。数学与语文不一样,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且逻辑性很强。在解题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这些都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一步一步都要有理有据。这就需要我们有认真、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缜密、有条不紊的思维方式,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及社会法律法

规等。

总而言之,必须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不仅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在教学中适时、适当、适量地渗透德育,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张奠宙.数学学科德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