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8-12-29 09:13杨娜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1期

杨娜

摘 要: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严谨的数学实验教学,切实增强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并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实验教学中要做到帮助学生找出疑惑,解决问题,切实使学生重视数学实验探究,带领学生感受数学世界的奇妙,带领学生探索未知,综合提高学生的认知和个人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实验;实践

数学学科中的大部分概念理论都来源于实验,不少的数学家都从数以万次的实验中获得灵感、获得成果、总结经验并进行结论验证,所以说从小学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拥有正确的教学理念,进行合适的实验指导,才可以真正发挥数学实验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实验教学成了大部分教师的一大难题,本文将从实验性教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析,提供一些教学经验及方法对策帮助教师开展教学任务。

一、数学实验性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重视度不够,学生易于轻视

学生和教师对于数学实验模块没有清晰、正确的认知是现阶段数学实验教学开展受阻的一大元凶,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先综合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思想觉悟,对症下药。小学高年级数学实验设置的难度系数并不高,部分教师也往往因此易于忽视数学实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不用心去教授,造成了教师不重视、学生太轻视的实验教学现状。也有部分教师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实验性教学的重要发展意义,只是单纯地进行实验教学,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除了教师本身的问题意外,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数学实验的结论学生在做实验前早已知晓,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进行自主探究,而是套用直接的结论,略过思索钻研的过程。

2.实验过程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现阶段小学生数学课本中设置的数学实验探究并不多,且较为单一。例如角的验证实验中要求学生实验是否15°的角在放大十倍后仍为15°,或者角度也会随放大倍数成倍增长。学生在实验中量取完以后,得出一个简单结论——角度不会随放大倍数的变化而变化,然后实验就告终,这样学生难免会觉得无趣,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学生对于数学实验积极性逐渐降低的现象。这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出现了问题,教师未能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的本质,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做到知识拓展,使得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单一,进而造成了学生于数学实验掉以轻心的教学现状。

二、关于数学实验性教学的对策分析

1.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重视程度

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实验课的重视度是改变现状的根本方法。一方面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前应在学生面前声明实验性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为学生敲响开门砖。出于学生的安全考虑,教师应在教学开始前向学生仔细说明实验中应遵守的纪律以及注意事項,提高学生的警觉,切实为学生着想。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实验性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授课准备,包括实验中学生可能会发生的突发状况。每一个实验过程中的细小环节教师都应该做好设置,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普及数学实验常识,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量。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实验教学是要通过实验教授学生科学探究问题的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去质疑、验证、探究、发现,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重视程度。

2.实验过程中的趣味性拓展

数学实验教学的设计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去验证某一个单一理论以加强概念记忆,而应该是由一个实验现象或结论引发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的过程。教师为达到课标对于实验教学的要求,在课堂上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切实以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智力水平为目标完成实验教学。数学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区别,其更强烈要求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去获得知识,亲身体验来理解、验证数学原理。这种教学方式更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教师在实验性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与教师讲解相协调配合,引导学生由闭门造车到开放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见解,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促进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以此完成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拓展。

实验课程的有效开展,通过教师指导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亲自体验,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使学生拥有数学实验思想和模式,进而促进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作为实验课堂的引领者,要切实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水平,为学生展现缤纷多彩的实验结果,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栋梁之材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惠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高年级教学的实验初探[J].学苑教育,2018(2):96.

[2]郑顺娣.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8(8).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