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文化 体现数学价值

2018-12-29 09:13王娟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新课程

王娟

摘 要: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应当只有抽象的数字、符号、运算和图形,数学教师不应只是传授数学知识,还应当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文化;数学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建设数学课堂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文明带给人类的智慧提升,让学生不仅拥有数学知识,更拥有数学素养。而小学数学课堂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亲历实践,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在平时备课、上课一系列过程中,我们设想着努力营造一种认知、生活、情感、人格等协调互动、共同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型的生活大课堂,让数学文化更好地渗透在数學课堂中。

一、从“生活”入手而教

曾经,学数学就是学知识,今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不是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计算、概念和法则,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和家长一起上菜场买菜,通过类似活动了解什么是应付的钱、什么是找回的钱,并学习怎样计算找回的钱。而在“统计”一节的学习中,又可以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小区内所认识的叔叔、阿姨一天使用塑料袋的情况,通过收集、整理、查找资料,认识到使用塑料袋的危害。这样既让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又使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数学走出科学的殿堂,回归生活,成为每个学生都要学、都能学、都爱学、都会学的一种文化。

二、从“内需”入手而学

学习是需要动力的。大人如此,更何况是小孩呢?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是需要,是内在的需要。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但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教师可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秋游活动。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面对这个问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买团体票;

(2)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

本课教学教师有意识地提取学生生活中,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容易接纳的学习素材,以活动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原来学数学这么有用,可以节省不少的钱”。其中学习素材和学习活动方式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整堂课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要,自主获得了知识。

三、从“活动”入手体验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自己在活动中领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构建“生本”的课堂文化,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当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案例】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

1.体验“不可能”

教师设计摸球游戏,在暗盒中放入一些白球,让学生尝试摸取黄球。当学生连续多次摸不到黄球时,教师质疑:这是怎么回事?

师生验证:盒子里全是白球。

教师试问:如果在盒子中再增加10颗白球,你能摸到黄球吗?多加几颗白球就可以了呢?如果让你摸100次,能摸到黄球吗?为什么?如果要一摸就摸中黄球该怎么放?

2.体验“可能”

(1)如果要游戏过程中,既能摸到白球,又能摸到黄球,你认为又该怎么放球呢?

(2)小组体验

分小组活动,每人摸3次,做好记录。

(3)反馈活动结果

在上述教学中可见教师特别注重学生参与、注重活动、注重经历,一直围绕学生的全程参与而展开,不论是体验“不可能”,还是“可能”,都试图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教师说:你必须要记住,这是可能的,那就是不可能的。

四、从体验中升华

通过体验学习,学生看似仅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但因为它同时伴随着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悟性的获得等种种内在的精神活动,因此可以说是个体整个身心过程的全面激活,包括知识的升华和情感的升华。

还是以“可能性”一课为例,有了可能性的知识,学生在“假如我是公司策划人”的活动中,就可以客观地预测“全是黄球,全是白球,或白球黄球混合”的游戏结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智地对待现实生活中的摸奖现象。同时,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精神,在摸奖的游戏活动中暴露学生的内心世界,挖掘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所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是“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

总之,当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及“生本文化”等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激发学习热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3.

[2]张海滨.让“圆”在不同场域中得以圆满[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7(11).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关于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