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背景下的班本微课程之探

2019-01-11 23:12谢晓华
好家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班本建构班级

文 谢晓华

课程是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的一段美妙旅程,是引发幼儿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载体,是幼儿自主而连续地建构自己经验的过程。省课程游戏化项目要求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园的课程充满游戏精神,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

当前的课程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课程理念凸显以幼儿为中心,但行动却以教师立场为重,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二是教师心中有课程意识,但行动却离不开教材和文本,教师更为关注自己有什么、要给幼儿教什么,忽视了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需求。我们说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因地制宜的,不是千篇一律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不是简单地把书本中的知识灌输给幼儿,要关注和研究幼儿的生活,关注和研究环境和资源,规划真正适合幼儿实际的生动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班本微课程围绕着幼儿的兴趣、问题而展开,以促进班级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为班级幼儿量身打造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切性,给予幼儿探究和调查问题的机会,使幼儿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体验课程,进而不断提升经验。

我园从“十五”开始,以“科技教育”作为构建幼儿园文化核心的理念,着力开展了科技教育特色的实践研究,经过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长达15年的探索和实践,建构了一套富有荡口本土特色的科技化园本课程。2017年6月,我园“十三五”课题《“问号”园所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无锡市教育规划课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定期进行阶段性的主题课程审议,不断调整完善科技园本课程体系,并尝试从儿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出发建构幼儿喜欢的课程,建构适宜幼儿的班本微课程,使幼儿园的课程更有趣、更有效,不断提升课程实施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个性地发展。下面就谈谈我园在科技教育背景下实施开展班本微课程方面所做的工作。

一、理论学习,理解班级微课程的内涵

教师的课程理念支配着其在课程中的角色和行为,科学的课程理念有利于教师的课程参与和专业成长。对班本课程内涵的全面认识和科学理解,有助于教师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综合利用课程资源,构建符合本班特色的课程。于是,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在《指南》指引下,教师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的氛围,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现场指导和项目引领,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理解班本微课程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真正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二、立足教研,提升课程研究力

在课程建设中,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课程的执行者。我们立足教研,深入学习贯彻《指南》精神,共同研究、加强协同,积极推进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

(一)组建研究团队

我们从“课程建设求规范、课程过程求专业、课程质量求实效”入手,成立由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建立“班本课程工作坊”,开展从幼儿经验出发的班级微项目实践,逐步建构更加适宜幼儿的课程。先在教研组长班级进行尝试,以点带面,再到骨干教师班级,然后扩大到更多的班级,逐步实现教师的递进式发展。

(二)专家点拨

我们组织教师自学《生活取向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并邀请学前教育专家来园做微课程专题讲座,让教师对班本课程的来源、实施路径、课程资源的利用等有全新的理解,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为班本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专题研讨

我们从班本课程建设和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入手,针对高质、高效的专题研讨活动展开问题研讨、思维碰撞、分享交流。在“如何开展班级微课程”专题培训中,由幼儿园骨干教师通过PPT进行班级微课程分享,小、中、大三个年级组围绕自己接下去要开展的班级微课程思路和想法或者是困惑进行了研讨,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开展班级微课程的具体做法和策略,提高教师开展班级微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让课程追随儿童”的班本微课程分享交流中,教师对比预设的课程和今天交流的“微课程”,有什么发现和体会?教师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帮助幼儿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或者问题? 如何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适宜地推进微课程?如何有效选择、实施和开展具有本班特色的“微课程”项目?在“头脑风暴——植趣园微课程的开发”中,实施人员用PPT和视频的方式分享班级微课程,介绍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快乐收获,让教师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学习经验。

三、以点带面,尝试微课程实践

《指南》倡导幼儿园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幼儿,并从幼儿出发,去思考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问题。因此,了解幼儿是课程的起点,而观察是了解幼儿的起点。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随时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种种精彩,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在幼儿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追踪基础上不断地给予适时、适宜的支持、引领和推进,尽可能地通过材料的投放、语言的提示等让幼儿与材料、同伴和教师不断地产生互动,不断构建新经验,生发并建构一个个充满儿童色彩的微课程。实施的进程始终围绕“兴趣、问题”展开,不断追随幼儿的“问题”,借助照片、作品、音频或视频记录、课程展板等工具,将幼儿探究活动的点连接成面,帮助幼儿构建连续的经验,由此不断拓展和深化、审议课程,进行“可能的核心经验”梳理,并形成微课程主题实施网络图,以进一步完善微课程,真正实现追随儿童、发现儿童、助推儿童成长的课程价值。微课程的开展是在追随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中架构的课程,幼儿全程自主参与、实践,他们在微课程中是积极、主动、创造、愉悦的。他们是课程活动的主人,在灵动的课程中自然地学习成长,促进了认知、情感能力、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一年多来,各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围绕科技教育研究,积极寻找更加适合幼儿的课程,先后开发了《一位不速之客——鼻涕虫》《轱辘轱辘》《玫瑰园之旅》《奇妙的种子》《金灿灿的油菜花》《可爱的小鱼》《转呀转》《兔子来了》等二十几个班本微课程,体现了班本课程的个性化,在幼儿园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研究氛围,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内容,提升了幼儿园整体课程开发的水平,构建了基于幼儿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幼儿园“问号”特色课程,丰厚了幼儿园特色文化内涵,从而彰显了我园科技教育办园特色,提升了幼儿园科技办园的品位。在班本微课程的研究中,教师经历了“无从下手——雕刻研磨——懵懵懂懂——调理清晰”的全新蜕变,提高了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课程研究的能力,教师在课程的审议和改造中得到了专业滋养和发展,更快地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杜威指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幼儿在有兴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中,与环境互动,不断建构经验,不断生长。教师需要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支持性环境,提供适宜的活动并与他们共同生活,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满足,获得成长,教师也在其中体验快乐,共同成长。我们将在《指南》的引领下,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班本微课程探索之路上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努力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班本建构班级
构建适宜性的幼儿园班本课程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班级“四小怪”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班级英雄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晚清报刊中的粤剧班本及其创作群体探考*——以《时事画报》为主要考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