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自主性绘画的思考

2019-01-11 23:12
好家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吹泡泡自主性风筝

文 王 涵

幼儿自主性绘画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运用自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绘自主活动,幼儿绘画是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幼儿、想画的而不是画大人眼里好看的东西。当幼儿总是重复画一些的画面时,这是可悲的,说明他们的思维已经被固定了。例如,当老师要求给画面添加背景时,幼儿都会在画纸的一角画上圆形或半圆行的太阳,差不多形状的一两片白云,长相一样的几只小鸟,以及差不多的小花、小草等;老师让画小朋友时,女孩永远都是扎两条辫子,穿红色的裙子;画大树时也都是简单的树干和树冠,几乎每个幼儿都画得差不多。这时幼儿的思维已经被固定,绘画内容并没有体现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有时候当幼儿身心还没发展到动作和视觉可以较好地协调时,家长常盼望幼儿画出“相像”的可“辨认”的东西,可结果却是,幼儿不光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还失去了自由创作的勇气。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绘画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一、激发幼儿自主创作的激情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将游戏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在美术活动“小圆形”中,活动以儿歌的形式进行,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设想,幼儿便可以进行大胆的自主想象和创作。

二、积极调动幼儿的兴趣

对幼儿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使幼儿保持对绘画的兴趣。例如,在传统节日“雨水”节气中,我们开展了绘画活动“下雨天”,在下雨时,让幼儿到雨里去尽情地玩耍,去亲身体验、感受;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带领幼儿到大自然里感受春天的气息,看看杏树发芽的状态,隔两周再去看看杏树长出花苞的状态,再隔一周继续去看看杏花开放的状态,数一数花瓣,看一看颜色,让幼儿亲自用眼睛去看、去记录、去感受,在幼儿有了直接感知后再去进行绘画,这时幼儿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绘画活动也就能很好地开展了。

再如美术活动“踢足球”,幼儿都会踢足球,但他们对于足球场的分布并不是都很清楚,这时可以带着幼儿观看一场足球比赛,看一看足球场的整体形象,看一看运动员踢球时的动作和队形,让幼儿亲身体验踢球,互相观察踢球时的动作,然后再去进行绘画,就会有不一样的画面呈现。

三、学会转化

我们要学会通过所教的知识和绘画基础技能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使新旧知识结合,从而将新经验内化。当有绘画需要时,再引导幼儿将已有经验重新组合、转化为新颖的绘画内容。如剩美术活动“泡泡变一变”,幼儿都有过吹泡泡的经验,教师在活动前带幼儿吹泡泡。让能吹出泡泡的一部分幼儿先进行活动,剩下的幼儿继续吹泡泡,幼儿只有掌握了吹泡泡的技能,才能顺利地完成“泡泡变一变”的绘画活动。

再如美术活动“放风筝”,幼儿都有放风筝的经验,但制作风筝的经验却寥寥无几。教师准备材料,带领幼儿制作简单的风筝,帮助每一个幼儿搭建“制作风筝”的平台,只有当幼儿自己掌握了制作技能,清楚了风筝的结构,才能在绘画时将放风筝的画面呈现得惟妙惟肖。

四、适时的指导

自主性绘画更需要我们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教师的选择、策划、组织、适度干预以及与答案保持一定距离的引导策略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味灌输只会适得其反,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思维需要教师去激活,想象力需要教师去开发。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学会启发和诱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另外,我们应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评价幼儿的作品,违背幼儿心理发展的美术教育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对于幼儿绘画的教育,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让幼儿自己想着去画,而不是把幼儿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去剥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猜你喜欢
吹泡泡自主性风筝
吹泡泡
吹泡泡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吹泡泡
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发展性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