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28 11:18吴婵琼
成才之路 2019年1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吴婵琼

摘 要:信息化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在“图形与几何”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打造高效课堂,优化练习设计,检验学习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1-0055-02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应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革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选取数学课堂中“图形与几何”方面的教学内容,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想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就要明确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创设能够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一是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为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应积极支持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引入计算机设备和电子白板设备等,为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撑。二是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要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三是能够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都会得到提升,确保师生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良好高效的互动交流,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从而在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方面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图形与几何”的相关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因此,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学难度大,学生往往无法将理论知识完全消化,就会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可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增强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1.应用信息技术趣味导入

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兴趣,初步形成对知识点的形象化感知,就可以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趣味性教学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主动探究,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例如,为有效开展“认识图形”的课程教学,教师可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图形,如圆形的摩天轮、时钟、自行车轮子,长方形的桌面、黑板、窗户、书本,三角形的小旗子、金字塔、人行道标识牌等。在学生对这些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学生看到丰富的图片后,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开始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于是教师顺利导入“认识图形”方面的教学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应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执教能力。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改变传统板书式教学的枯燥情形,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学生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学习和探索,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都会大幅度提高。所以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灵活高效的课堂。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时,发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认识不够明确,部分学生无法正确进行判断,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以微课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多种长方体、正方體的3D六面展开图,并将图形展开和合上的整个过程通过动画进行呈现,使学生的空间感得到强化,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如果有的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全消化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把微课内容上传,供学生随时学习,对不理解的部分可以反复观看。这样就凸显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效,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奠定了基础。

3.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练习设计

教师在练习课中,要促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不断优化练习内容。信息技术在练习设计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教师可运用电子白板,使“练习”的设计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从易到难,体现差异性和层次性。学生可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逐步过渡到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过渡到融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教师应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数量的尝试性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练习课变得灵活高效,数学题型不仅可以变化多样,而且可以实现一题多变,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4.应用信息技术检验学习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微课模式,即将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制作成趣味性较强的微视频,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讲授后,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微课参与到学习训练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

例如,在组织学生完成对“多边形的面积”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后,为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在微课中向学生展示“铺一铺”的趣味性小游戏,指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游戏进行闯关操作。在学生参与微课游戏的基础上,教师整体分析学生的游戏训练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优势和不足,进而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数学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切实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图形与几何”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课程导入环节增强趣味性,在知识讲授环节增强互动性,在练习环节增强层次性,在检验学习效果环节增强游戏性,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如此,才能强化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探究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堂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分析[J].吉林教育,2015(02).

[2]胥洪敏.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6.

[3]杜红梅.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图形与几何”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饶坤芳.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7(35).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