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行稳致远再出发

2019-03-18 11:53范希望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立德课程标准素质教育

范希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已经位居世界中上行列,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日臻形成和完善。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我们会发现成就主要得益于两个发展向度上的突破:一是办学资源的管理和扩展上成绩巨大,所谓穷国办大教育和富教育;二是驰而不息的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使“立德树人”蜚声世界。此处,我谨就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十八年来的逻辑演进作些梳理。

从“双基”到“三维”,是我国教育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新世纪之初,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深度最深的一次课程改革,也就是所谓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它的标志就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该《纲要》第一次提出了我们要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而全面发展,并将以往总是强调的“双基”目标要求,转变成新的“三维”目标追求。

“三维”目标的落地关键在于完成两个方向的课程“整合”。新课改从本质上要求所有的课改环节,都要向学生的生命本体与现实世界聚焦,目的在于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兴趣和意义。为了实现新观念下的课程改革,整个课改从两个方向上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整合:一是学科整合;二是强调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科世界的整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让素质教育落地,整合本身也需要对相关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准确把握和界定;与此同时,为了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的人才,又亟须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研究。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又为“发展素质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开辟了新的境界。为了将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實处,2014年教育部开始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对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作用重大。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落实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开辟了新征程,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总体部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重点会越来越向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聚焦,育人方式也会发生深刻变化。2019年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已经启动,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路应当会得到延续,学校跨学科课程会有更大的空间,跨学科学习的探索将持续升温,STEM教育、创客教育、项目化学习、场馆式学习等热门学习形态正在受到追捧。中国课程改革的高潮正在到来!

猜你喜欢
立德课程标准素质教育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