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感动最长久
——原创歌剧《沂蒙山》首演

2019-03-23 03:45游之图片提供山东歌舞剧院
歌剧 2019年2期
关键词:沂蒙山沂蒙海棠

文:游之 图片提供:山东歌舞剧院

“都有自己的爹,都有自己的娘,省下最后一口粮,为了前方。都有自己的儿,都有自己的女,送上自己的亲骨肉,血洒战场。”这是原创歌剧《沂蒙山》尾声合唱中的一段词,情真意切,质朴感人,寥寥数笔便展现了沂蒙老区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歌剧《沂蒙山》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英雄传说——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直到今天,在山东临沂,每到腊月的小年,家家户户都要祭拜革命先烈,因为这里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

2018年12月19日,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歌剧《沂蒙山》首演。从走进剧场的那一刻,我就被无比热烈的氛围所感染。虽然是新作品,但剧场里满满当当,座无虚席,据说两场的演出票早已售罄,连主创手中都没有多余的票,足以说明山东人深厚的“沂蒙情结”。演出中,台上台下的互动感很强,观众入戏很深,不时会听到唏嘘和抽泣声。一部新戏,能够引起观众如此投入的真诚关注和共情实在难得。

对于山东人而言,歌剧《沂蒙山》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当那段壮烈感人的历史在舞台上再现的时候,尘封的记忆被唤醒,埋藏的情感被复苏。提起沂蒙山,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红嫂。红嫂到底是谁?事实上,红嫂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她是千千万万沂蒙女儿中的一员。就如歌剧《沂蒙山》中的海棠,抚养海棠长大的舅舅为了掩护受伤的八路军牺牲;新婚的丈夫林生加入八路军走上了前线,又为了掩护乡亲们献出了生命;海棠为了保护八路军的遗孤小沂蒙,不得不忍痛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小山子惨死……当年,像海棠一家为了支持革命而牺牲的英烈不计其数,所以这部歌剧塑造的是当年千千万万为了革命牺牲奉献的沂蒙儿女的群像,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的艺术展现。

OUTLINE/The national operaYimengshanpremiered on December 19, 2018 at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Grand Theatre. For natives of Shandong province, this work bears far more significance than just art. Deep emotions from yesteryear were unearthed as performers reenacted this historical event.

歌剧《沂蒙山》的故事并不复杂。海棠是核心人物,海棠的舅舅孙九龙、海棠的丈夫林生、八路军女战士夏荷、海棠的儿子小山子这四个人物,则通过各种戏剧性事件与海棠产生了紧密的关联。每一事件的发生,都会带给海棠一次心灵的震颤,精神上也会得到重生和成长。剧本整体具有非常诗化的意象。编剧之一的王晓岭尤其擅长歌词的写作,很多唱词文辞优美、意境悠远,更有很多唱词充满了纯真质朴的乡土气息。总体而言,下半场的唱词更加歌剧化,与人物本身的形象也更契合,与戏剧动作的结合也更加紧密。但是从剧本的戏剧结构上来说,上半场的戏剧相对丰满,冲突更强烈,下半场比较单调,戏剧矛盾和冲突相对弱一些,这也是作品进一步打磨时需要剧作家考量的。

山东籍的军旅作曲家栾凯在音乐写作上,以人们熟知的《沂蒙山小调》作为主要的音乐动机,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变化,同时将山东快书、秧歌的音乐元素也自然地融入其中。演奏为交响乐队,配之以民族乐器如竹笛、唢呐、琵琶、坠琴等,使得音乐上既有歌剧的交响性,又具有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情,唤醒人们很多难忘的红色记忆。剧中有几段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林生、海棠的重唱《等着我,亲爱的人》,海棠、林生的对唱《一双鞋子针儿密》,孙九龙牺牲前的咏叹调《再看一眼亲人吧》,夏荷的咏叹调《血水、泪水、奶水》,海棠的咏叹调《等上一辈子》等唱段,既有歌唱的旋律,也有人物的情感,同时与戏剧的发展相吻合。“巍巍蒙山高,沂水长,我们都是你的儿女,你是永远的爹娘”,剧末尾的合唱《沂蒙山,永远的爹娘》在颂歌体的旋律中,点明了全剧的主题立意,将情感情绪推向了最高潮。总体而言,作品下半场在音乐戏剧性的写作上更加歌剧化,配器方面在某些地方还需要更加细致些。因为乐队采用扩音,所以对音乐的精准呈现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本剧的二度呈现为这部歌剧的最终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舞台上巍峨挺拔的高山、土坯小屋,以及小推车、摊煎饼、欢庆的扭秧歌群众、山东快书摊等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乡土气息非常浓郁的服装造型等,真实地再现于舞台,让作品更具有了一种视觉写实的史诗性般气质,宏大而震撼。虽然全写实,但是舞台调度灵动流畅,层次感与画面感兼具,很有艺术感染力。近两年,黄定山导演了多部歌剧作品,都以主旋律和红色题材为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军旅艺术家出身的黄定山也善于攻坚克难,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件原本看起来不容易实现的艺术构想,以专业的面貌呈现于舞台。

山东歌舞剧院此次为了歌剧《沂蒙山》,特别招募了专职合唱团。这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合唱团的建立,不仅有利于这次歌剧创排,也为山东未来的歌剧发展奠定了职业化的团队基础。在这部歌剧中,合唱所占的比例不少,为了实现声音和表演的最佳舞台艺术效果,导演黄定山要求所有的合唱全部在台上完成。但是,合唱团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团队,没有过歌剧演出的经验,在台上如何站位都不甚明了,更不要说边唱边演了。为了训练这支队伍,黄定山使出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全都用上,最后嗓子都喊哑了!功夫下到了,自然会有收获!演出时,合唱团不负导演的辛苦和厚望,若非专业人士,很难看得出他们是“新手”,每个人都非常投入在戏剧的状态中,体现出了难得的专业水准。

本剧女主角海棠由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饰演,因为排练时间紧,戏份又很重,下半场基本上都是海棠的戏,繁重的排演任务使得王丽达在演出前罹患重感冒。好在演出时王丽达的状态调整得不错,音色亮丽,控制自如,整体完成很好,在人物形象气质的把握上也很到位。杨小勇饰演的孙九龙在舞台上非常出挑,虽然这个人物的戏份不多,在上半场没结束的时候就牺牲了,但是杨小勇的演唱和表演把这个人物的个性特征准确展现出来,让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跃然舞台上。张卓饰演的夏荷也给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最后的那段咏叹调,完成得非常好,催人泪下。王传亮饰演的林生虽然戏份很少,但是他的音色高亢,声音富有穿透力,将一位沂蒙热血青年塑造得令人信服。

指挥家杨又青执棒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这个乐团随着近年来各种演出的增多,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整体呈现都比较令人满意。

在看剧之前,我就多次被提醒,一定要准备好纸巾,因为《沂蒙山》是一部特别催泪的歌剧。现场观看时,我多次体会到了热泪盈眶的感动。不过,真正让我无法忘怀的有两处,一处是当女主人公海棠把自己抚养长大的沂蒙,交还她的亲生父亲、八路军的赵团长时,赵团长说:“我要是领走孩子,可就苦了你一个人了……”海棠默默地从怀里摸出一大一小两双鞋,深情地摩挲着说:“不,俺的两个男人永远陪着俺呢!……沂蒙,跟你亲爹走吧!”沂蒙哭着跪在海棠面前:“你就是俺娘!俺的亲娘!”还有一处就是谢幕,其感人至深的程度不亚于剧本身,在金黄的麦浪中,海棠终于和死去的丈夫林生、儿子小山子“重逢”,一家三口紧紧相拥在一起……这两处,我都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如泄洪般奔涌而出。

据说,排练的过程中,演员们常常因为感动而哭得唱不下去。我想,这种哭泣并不仅仅是同情,更是因为情绪中包含着对以主人公海棠为代表的沂蒙儿女无比崇敬的感情。一部艺术作品,赢得泪水不难,难的是在流泪的感动中体会到一种崇高的精神,这样的感动将是长久的!

猜你喜欢
沂蒙山沂蒙海棠
沂蒙山小调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大嘴狗》
找春天①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海棠酒满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