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2019-04-17 01:44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模具课程体系实训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40)

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制度和方式,已在德国等制造业强国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德国采用“双元制职业教育”,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芬兰早于1992年专门颁布的《学徒制培训法》规定了学徒制培训的实施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瑞士通过加强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探索改进和完善学徒培训制度从双元制(学徒的职业培训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平行进行)模式到三元制(学徒培训由企业、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或实训车间三条腿支撑)模式、从封闭结业式到开放深造式的转变。[1-4]我国也意识到现代学徒制对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将建立现代学徒制纳入国家制度。在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为此,教育部也制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各职业院校及相关研究机构都在加强学徒制的研究及实践。[5-6]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特性,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点在于课程体系的构建。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搭建需要考虑生源、学制、学生的职业面向与岗位、学徒制合作企业培训条件及用人要求等。

一、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

(一)生源及学制

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应与企业合作确定生源,是在在校生中选,还是在高职院校招生时单列,不同的情况,课程体系构建模式不同。如果是在在校生中选,课程体系需要考虑已开设的课程与学徒制后续课程的兼容性;如果是在高职院校招生时单列,则只需要考虑招收的学生质量。学制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这也与生源的选择有关。如果是在在校生中选,学制肯定会缩短,会影响课程体系的安排;如果是在高职院校招生时单列,学制相对要完整,校企合作培养时间更长。

(二)职业面向与岗位分析

职业面向与岗位内容分析是模具专业学徒制培养的依据,也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职业面向与岗位内容的分析应根据模具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模具企业一般的典型岗位为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调试、模具检测等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典型工作任务具体见表1。

表1 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三)用人单位对学生毕业条件要求

现代学徒制专班的学生需要接受学校、企业的双重考评督导,进行多方面综合评价,包括各科考试/演练成绩、证书获取情况、老师/师傅评价、班级其他同学评价、突出表现情况等。学生毕业的条件要达到入职企业需要的基本要求,一般企业的要求见表2。

表2 用人单位要求

(四)企业培养学生模式

企业是生产性经营体,其培养学徒的模式一般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其特点:一是有人数限制,二是容错率较低。人数限制主要是师傅精力有限,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不可能同时指导多人;容错率低是因为企业生产不同于课堂的模拟生产,是实际的生产,所以从企业经营性的角度,犯错率需要控制。为此,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需要考虑哪些课程适合放在企业授课,哪些课程适合由学校完成。

二、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内容的拟定;二是教学的实施。

(一)教学内容确定

根据现代学徒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职业面向与岗位分析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现代学徒制专班的教学内容根据表1中典型工作任务以及表2中用人单位要求,可将培养课程/项目分为公共基础模块、技术平台模块、职业专项能力模块、职业综合能力模块四大类别。

公共基础模块主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与健康(含大学生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素养养成与现代信息检索、军事理论(讲座,结合军事训练)、军事训练等。这些课程主要由学校负责。

技术平台模块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创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钳工实训、模具装配与调试实训、计算机绘图、机加工实训、铣磨实训、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三维建模(UG)、模具CAM技术、质量管理与知识产权、模具CAD/CAE技术、科技英语以及企业有特殊要求的课程等。这些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承建。

职业专项能力模块主要课程有:电加工实训、数控实训、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等。这些课程也由校企双方共同承建。

(二)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师资安排以及具体教学课程的实施标准。

1.教学进度安排

考虑企业培养学生的模式以及结合学校实施的可行性,可将学生的三个学年作为学生培养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基础能力培养、职业基础培养、业务技能培养。模具专班学生第一学年主要在学校学习公共基础模块课程,完成基础能力培养;从第二学年开始,培养模式主要按照学校学习-企业培训-业务实践三个环节循环进行,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知识、技能外,还将在企业中进行专业岗位实践,这样来完成技术平台模块课程和职业专项能力模块课程。

2.教学师资安排

学徒制专班的教学团队可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有经验的师傅构成,在具体培养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的教学安排以及课程属性,调节教学团队的实际构成。公共基础模块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学校老师来承担;技术平台模块课程需要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侧重于学校专业教师;职业专项能力模块课程也需要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但侧重于企业师傅承担。

3.课程教学标准

学徒制专班的课程教学标准应根据每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制定,需要考虑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等要素。比如,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这门课程的教学标准就需要明确:学习的地点主要在企业,学习方式是师傅带徒弟,学习目标是初步适应企业设计制造模具的流程,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的知识。在制定该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时,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就需要考虑这些具体因素。

三、结论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是生源学制、培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企业的基本要求等。学徒制课程要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来确定,应涵盖公共基础模块、技术平台模块、职业专项能力模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学徒制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进度安排、师资安排以及具体教学课程标准制定等方面都需要依据实际的教学过程实施情况。

猜你喜欢
模具课程体系实训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