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索

2019-04-18 07:44张春枝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实践教学

张春枝

【摘 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甚至缺失的现象,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考察、调研、记录等活动,组织开展红色展播、红色参观和红色旅游,让学生走进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重走红色路线,在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遗迹遗址区域深入体会红色内涵,通过“重走抗联路”等精品活动和红色展演等内容,体会红色人物的成长经历,让学生切身地感受红色文化的巨大魅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实践教学

1.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1.1 从理论上系统梳理辽宁红色文化。按照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四大历史时期,发掘辽宁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发扬红色文化先天的育人功能,提炼其中的文化精粹。

1.2 实地录访辽宁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和典型人物。利用假期、周末开展辽宁红色文化调研,寻觅曾经活跃在辽宁广袤的崇山峻岭中的抗联英烈踪迹之路,采录英模或英烈后人。通过行走于深山密林、沟坎河叉,采取录影、实物图片、史志资料、走访、座谈、重走抗联路等方式,采集辽宁红色文化经典。重点影像记录本溪县磨石峪村邓铁梅将军故里、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西征会议遗址、杨靖宇纪念馆、草河掌乡和尚帽子山宋铁岩牺牲地、碱厂街抗联遗迹、普乐堡政府史志办等数十处抗联遗迹遗址等遗迹,采集丰富的辽宁红色文化史诗资料,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红色文化素材。

1.3 系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方面,通过“思政+”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规定相应的授课学时,集体研讨授课内容,教学采取校内外专家联合授课的方式;在实践教学方面,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利用假期走访辽宁省内外红色遗址遗迹开展调研,汇集调查影像资料、图片资料和文字材料,学生利用地域优势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深入领悟红色文化精神实质;通识教学方面,通过背包行走的方式,影像记录红色文化。将采集到的录影、实物图片、史志资料、走访、座谈、重走抗联路等影像及文字资料和相关的红色文化经典与红色文化实景材料,根据模块教学需要,归纳梳理融合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1.4 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传播推广辽宁红色文化。通过学校的大力支持,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的电视墙,可以在课余时间和周末滚动播出“行走的思政”实践成果和地域文化采风内容。

2.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2.1 应对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重要阶段,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艰巨的挑战,如何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是每一名思政教师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能够为大学生营造一种接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氛围,有效应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红色文化教育不仅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落实,而且能传承红色文化经典,使得民族根脉绵延不绝,最终构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2 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空洞说教多的问题。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授课教师不能单纯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各个原理,需要通过生动而鲜活的实例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红色文化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执政理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工作宗旨,同时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价值认同,也能够很好的用实践去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因此,红色文化可以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2.3 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問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实践环节薄弱甚至缺失的现象,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教学通过大量的实地考查、采集、录制、编辑等方式获取素材,并渐进式融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实践课之中,可以为枯燥的理论讲解带来丰富的案例支撑,扩展和延伸理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开展的红色文化考察活动,组织开展红色参观和红色旅游,让学生走进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在红色教育基地深入体会红色精神,通过重走抗联路,体验先辈生活,让学生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巨大魅力。

2.4 解决思政教学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板块化梳理地域红色文化,并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既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需求,又源于地方性大学的应用型特点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需求,因此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既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特色,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挖掘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地方红色文化特色发展。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本地文化与思想政治课融合的创新,是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梳理地域红色文化,推广地域红色文化中的品牌,如辽河文化、关东文化、清满族文化、制造业文化、英模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地方方言等,都可以打开本土文化的视界,提升本土文化的影响力。

3.结论

3.1 思政理论课专题化,创新开展“思政+”、“激情教学”及“精彩双顾”教学模式。思政课以文件形式全面采取专题化教学。在专题化教学基础上,开展“思政+”教学——思政专题教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四门主干课均增加1至2场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同时开展“激情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如开展“爱国主义”激情教学、党日激情教学等。所谓“精彩双顾”,即思政教师与校外聘请专家、思政教师与校内学生工作负责人、思政教师与思政教师互动的模式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3.2 思政实践课模块化。创新开展辽宁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春秋小长假、寒暑假布置学生带着实践任务通过实地考查、采集、录制等方式获取素材,以视频、微电影、电子图集、文本集等方式展示内容,以光盘、校编读本的方式呈现成果,将散落于乡土民间之中,具有浓郁的辽宁地域色彩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并展示推广。

3.3 思政核心通识课特色化,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教学模式。通过背包行走的方式,影像记录辽宁红色文化。探寻为国捐躯的英烈生命轨迹,寻觅曾经活跃在辽宁广袤的崇山峻岭中的英烈踪迹之路,采录英模和英烈后人,根据模块教学需要,归纳整理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激活教学方式。

3.4 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1+1+1”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构建“1+1+1”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形成1种特色,理论教学采取专题+讲座的“思政+”教学模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辽宁红色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构建1个模式,实践教学模块化,将四门思政主干课实践环节优化组合提炼,形成1个系统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并融入辽宁地域文化,模块化推进。完善1个体系,建设1个以辽宁红色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思政核心通识课体系。

【参考文献】

[1]马静.浅议大学红色文化育人及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7).

[2]胥青.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3]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7).

[4]李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6).

[5]张智,王芝华.地方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以湘南学院思政课程改革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6).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实践教学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