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4-30 04:22杨平安
考试周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培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其中主要包括字、词、句基础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融合、优化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明辨事件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关键词: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课堂教学流程中的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审美、挖掘文化蕴含的价值、思想价值。由此,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外,更要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流程和时间分配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和文本之间相互融合和交流的一个过程,它是人的心灵与文本底蕴之间的沟通,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道德修养和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環节。在合理的教学流程和时间的分配下,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合理开展,保证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学习和充分体验,同时要重视实际操作类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学会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

二、

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和培养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堂教学中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供多样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巧,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同时,学校要加强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接触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书籍,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其广泛的阅读兴趣,夯实阅读基础,加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激发学习动力,使其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 重视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的各项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是语文思维训练。训练学生思维,需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组织教学,摒弃程式化的授课,让阅读教学成为质疑、解疑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制造时机,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感受作者当时生活的社会背景、理想和命运,同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自我的丰富与发展。一方面能将文字读懂,用思维去释义;另一方面,是将读到的说清楚,用思维去表达。有质量的思维,是真正阅读的前提。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构建以思维为核心的阅读活动体系,是发展学生重要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四、

变“要学”为“会学”,夯实文化底蕴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考纲、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的训练,缺乏“人的视角”下的赏读,其语言能力与人文修养全然被考纲牵着跑之虚无。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这就要求做到“三个读懂”:即读懂作者,用心去触摸作品的意境和心境;读懂形象,得到精神上的安详;读懂自己,改变情愫。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白板、课件教学、慕课、翻转课堂、线上课堂、移动学习、微课、创客活动接踵而至,“无处不在的学习”“没有教室的学校”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运行规则。一些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学生语法规范意识的淡薄,语文能力的日趋下降等等,实在是语文教学领域内的一个相当有深度的课题。语文教师要立足教材,整合教材,决不能丢弃文本,需要“+”点包容有大视野,合理拓展,注重延伸,不漠视经典、不局限于文本,聚焦语言,训练思维,除了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求博、杂,具备最佳的知识结构。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积淀的厚实程度,阅读面的广泛程度,当语文阅读积淀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知识与能力,设计种种疑问与矛盾,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带着问题走进学生,不遗余力地引导、开发学生的问题潜能,通过理解、玩味,营造师生互动和有效对话的良好氛围,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五、

拓展课堂教学视野,注重健康人格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行的是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了观众,而把自己当成了表演者,课堂教学视角狭窄,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读、去说、去演,把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适度的拓展相关内容。让学生去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去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去演表现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将文本置于更广阔更开放的知识体系之中,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学习效果更明显。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拓宽教学视角,挖掘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现象,优秀文学作品中人物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对学生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要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

[2]潘桂法.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5).

作者简介:

杨平安,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培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