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蹲踞式起跑训练之我见

2019-04-30 04:22包章伟
考试周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训练体育教学

摘 要:古今中外,多少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者致力于短跑起跑的研究,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起跑的姿势也由最早的古希腊的“站立式”逐渐演化至“半蹲踞式”直至现代短跑使用的“蹲踞式”。通过研究,专家们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共识,这些理论与实践的结晶,也被我们的教练员以不同形式运用到少儿的短跑训练中去。

关键词:体育教学;蹲踞式;起跑;训练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跑得快,首先要跑得合理。短跑是由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四个部分组成,而起跑的任务则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尽可能获得较大的起动速度,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技术动作要求应列在首位,而且我们也知道起跑过程包括“各就各位、预备、明抢(或跑)”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技术动作很严格。特别对于少儿运动员,一味地讲解动作要领是极其抽象的,所以我们的训练应从“起跑”这一技术动作开始,严格训练打好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短跑成绩。

一、

“各就位”阶段,针对少儿特点灵活运用

我们的教材中在介绍“各就位”阶段时,要求学生较快走到器前,两手撑地,两脚依次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上,脚尖应触及跑道,后膝跪地,两手在起跑线后撑地、两臂伸直肩,肩与起跑线平行,两手间隔比肩稍宽,四指并拢和拇指成“八”字型,富有弹性的支撑,颈部自然放松,两眼平视前下方约40-50cm……当然就专业运动员或有多年经验的老运动员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而对于我们的少儿运动员来说,是何等抽象的一段文字。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主要是身体和部分肌肉发育还不平衡,骨化过程尚未完善且骨骼比较柔软,容易弯曲变形,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興奋占优势等。首先少儿运动员在没有练习安装起跑器之前对于“普通式”“拉长式”的距离只是个抽象模糊的形象。这时候,我们在训练时就应将抽象的转化成具体的动作尝试。我们让少儿用自己的脚去量前脚离起跑线的距离,对于腿部力量稍弱的少儿,让其前脚离起跑线是自己一只脚的长度,而对力量比较足的少儿则规定为一脚半距离,后膝跪地是在自己的前脚足弓处,而且也规定膝盖与足弓的距离是自己的一个拳头。这样不仅使少儿很容易记住蹲踞式起跑要领,而且很好地搭配了手、脚的距离,充分利用了身体各部分的工作力矩,同时也缓解了少儿由于肌肉发展不平衡造成力量不均衡所引起的手软、脚抖现象,为熟练地运用起跑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预备”阶段,注意狠抓重点

关于“预备”阶段,前人也做了大量研究,主要论述是:“听到‘预备口令后,运动员应吸一口气,平稳地抬起臀部,与肩同高或稍高于肩部,重心适当前移,肩部稍超出起跑线,这时体重主要落于两臂和前腿上……”这段论述也是针对专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而言,我们的少儿运动员毕竟是只有8-13岁的儿童,他们没有那么好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他们的手臂和腿部的力量还不足。起跑时,如果臀部抬起高于肩,同时肩又向前移动,这就大大增加了手臂的负重压力。在实际比赛中如果起跑时间稍长,少儿的四肢就容易发生颤抖甚至突然手软摔倒,从而影响了起跑效果导致比赛失败。要想使短跑速度在起跑上提高宝贵的0.1秒,我觉得起跑技术中“预备阶段是重点之重点”,起跑成败的关键也就是“预备”阶段,这阶段不仅是上一阶段的有力衔接,而且也是为“鸣枪”阶段有效发力创造条件的阶段。这时我们一方面注意加强少儿运动员手指和手臂力量的训练,另一方面有意缩短“预备一鸣枪”的时间。同时,针对个别运动员身体过分前移的缺点;再者适当拉长前后两起跑器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膝关节夹角处于最佳放松状态,从而达到最佳发力态势,然后再慢慢调整前后两脚(或两起跑器)之间的距离,让前脚一侧的胸紧在前腿的大上,这样就有效地保持了身体的稳定性,使少儿运动员顺利地完成了由“预备”到起动的过渡。

三、 “鸣枪”阶段,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发现“鸣枪”阶段也很重要,在“跑”的口令下达之后或“枪响”之后,这是运动员获得初速度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与前面两个阶段衔接得如何也是我们去掉成绩好坏的关键。与少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直接关系,放下诸如“爆发力、灵敏的反应”等素质不提,在训练中,我们发现这一阶段运动员普遍存在着三种缺点,那就是1.抢跑。2.两腿蹬地无力3.起跑后上体抬起过早。针对不同情况我们认真找出原因并及时予以纠正。

1.

抢跑。对于抢跑,我们主要从心理和技术动作上着手。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有的少儿存在侥幸心理,猜枪声起动。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教育运动员克服侥幸心理,培养他们正确的体育竞技观,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控能力。另一方面着重练习他们的反应能力。经过教育和多重引导之后这种情况基本消除。技术动作上造成抢跑的原因是由于“预备”阶段身体抬起过快过猛造成重心过分前移。我们主要用根橡皮带套在少儿的肩和腰处,后面用人拉住,以缓解少儿于臀部抬起过快过猛所造成的重心失控,同时缩短“预备一跑”的时间,经过反复练习,直至少儿的动作巩固了,才解除橡皮带的牵拉。这样,少儿就逐渐养成了听令或听枪声起跑的好习惯。

2.

两腿蹬地无力。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运动员的脚没有压紧地面或起跑器,起动时两脚蹬摆配合不协调、动作无力。”找到了原因,我们就从调整“预备”姿势开始,力求两腿的膝关节处于最佳的发力姿势,另一方面,用橡皮带牵引做起动练习,体会蹬摆的配合,从而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起跑后上体抬起过早。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1)支撑腿力量差(2)头部抬起过早,这时我们所采用的是用橡皮带牵引学生做起跑后的加速跑,要求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身体适当前倾。

对于“蹲据式”起跑的训练,我们的同行还有更高明的训练方法,我所谈到的这些是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点扩展的拙见吧。

参考文献:

[1]史作阳.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新探讨[J].田径,1998(9):12-13.

[2]戴宏贵.对短跑技术中蹲踞式起跑组织教学法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1999(1):67-68.

[3]陈建国.对蹲踞式起跑“预备”动作的理论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院报,1999(6):77-79.

作者简介:

包章伟,福建省宁德市,宁德市屏南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训练体育教学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