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注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形式教学

2019-05-18 09:18覃兰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言形式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覃兰卉

摘 要 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培养人文素养,而忽略了语言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学质量逐年下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于语文课程的明确定义,它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它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言形式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语言形式运用的优势及意义

语言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关注课文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语言形式去表述内容及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意义上地落实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同时增强语言形式的运用不仅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能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2基于语言形式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好似一座宝库,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且文质兼美的语言学习范文。这些范文里又储藏着丰富的语言奥秘,或是精准妥帖的表达形式,或是隽永深刻的语言内涵,或是别具匠心的遣词造句,或是独具个性的布局谋篇……但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将这些“奥秘”都一一拎出来讲解,因此精心地筛选教学内容很有必要。

2.1教学内容筛选的立足点

首先内容应立足于课文特点,语言表达形式会随文章体裁的不同而不同,在面对不同体裁的范文时,为了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尴尬现状,我们应依照文本的特点来挖掘语言的形式。其次应立足于课程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应循序渐进,这也是我们筛选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低级侧重对词语的感性认识、积累和运用;中级学习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句群及段落結构;高级应注重文章的谋篇布局,从表现手法上着力。教师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去寻找语言学习的突破口,使其更灵活,更贴切。最后应立足于学生水平,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各有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时需首先了解学生的情况,清楚哪些是学生已知、已会的,以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在学习中可能感兴趣的方面或是疑惑。这不仅可以避免“炒冷饭”,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同时也可以使教学内容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排除学生可能产生“高不可攀”的畏惧感。

2.2基于语言形式的教学模式

基于语言形式的教学模式要做到“言意兼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验,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内涵,更要关注学生在一节课中有哪些语言方面的收获,换言之就是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运用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运用语言是内化课文语言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语言习得的标志。语文教学只有达到言意兼得,才能真正体现语文的学科本质。

3基于语言形式运用的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和课外语文接触最大的区别在于,课外语文接触更多的是对内容的感知、信息的捕获,而语文教学则是指向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所以语文教学应把目光聚焦到学生的学习盲区——语言形式运用,做针对性的策略探寻,力求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促使学生揭开语言的“神秘面纱”,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真情实感,从而有效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3.1诵读体味,积淀语言

诵读是领悟语言形式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课文中的语言韵律在视觉上有时是隐性的,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使之显现。通过对语言节奏、旋律的把握,可以帮助学生领悟言语形式的规律、特点。首先教师可教授学生通过增减、替换或变换语序等方法来比较品评语言,有助于他们领悟语言形式之精妙及意蕴,发展学生良好的语感。其次儿童的思维方式是感性、形象的。课文中的语言形式的领悟应该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师应引领学生动用自己的想象、情感、直觉等因素,以一种感性的方式触摸词句的温度,让言语形式的习得过程有如大雪无痕般的自然、顺畅。最后因为语文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语文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所以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凭借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对语言形式运用的学习亦如此。

3.2搭建实践平台,实现语言运用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搭建言语实践的平台,给学生创设言语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表达中释放情感,在交流中生长语言,在一次次的“真枪实弹”的历练中不断提升言语能力。

3.2.1文本引路,学以致用

语言学习的起步阶段,正如孩童学拿筷子,需从模仿开始。以文本语言引路,能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比如在《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去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自由园”,“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这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中进行仿写实践,以:( )了,就像( )似的。( )愿意( )就( )。句式造句,让学生能够及时运用拟人手法,促成语言形式学习的有效迁移。通过类似的语言实践,以文本范例引路,为学生的表达铺好台阶,不仅能保证学生的表达规范,更为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打通了一条道路。

3.2.2语境再造,融会贯通

语言的表达离不开特定情境,为防止脱离文本情境“另起炉灶”式的语言实践对课文整体意境的破坏,教师可利用文本语境再造语境。一般老师在课堂中可通过提问或描述的方式去诱导学生想象特定的情境,比如在《怀念母亲》一文的教学中,通过提问季羡林在国外看到哪些情景下才会产生想念家乡和故国到不堪忍受地步的感受,以“触景生情”的语言形式为依托,让学生进行想象练笔,同时通过举一反三的语言实践,让同学达到“触景生情”写作方法的初步掌握。这样的语言实践始终紧扣主题,不仅加深了同学对作者“思乡情”的体验和理解,还促进了“触景生情”这样的语言形式的积累和内化,使得语言的学习十分自然。

4总结

总之,学生的语言形式运用能力是智慧的一种。要想学生真正学会规范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应立足课文的语言形式,破解其密码,凭借高品质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真锤实炼发展语言。学生只有亲密地同课文中的语言进行接触,通过真读、真说、真写、真体验,才能真正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同时在语言能力和素养方面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语言形式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