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金湖西安村墓地发掘简报

2019-05-30 06:50淮安市博物馆
考古与文物 2019年2期
关键词:底径肩部墓葬

淮安市博物馆

西安村墓地位于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胜利村,俗称“西安村”(图一)。2013年1~4月为配合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淮安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计发掘墓葬46座,其时代包括汉、南朝、唐、宋、清等。墓地延续时间较长,除4座清代墓葬被破坏严重外,其余相对较好。现将该墓地汉、南朝、唐和宋时期墓葬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汉代墓葬

(一)墓葬形制

共计37座,分为土坑竖穴墓和砖室墓两类。

1.土坑竖穴墓

共21座。单人墓18座,双人合葬墓3座。墓室平面均为长方形,均无椁,盗扰严重,随葬品较少。以M26和M38为墓例介绍。

M26 墓口距地表0.4米,整体呈东西向,方向102°。北壁被M23打破。口大底小,上口长2.5、宽1.7、底长2.25、宽1.54、墓深0.65米。墓圹四壁修凿粗糙,内填较硬五花土。单棺,木棺已朽,棺痕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长1.8、宽0.65~0.5米。人骨保存较差,仅四肢骨可辨,头东足西,面向不详。随葬品12件,墓主头部有窍塞、口琀,足端有铜镜、漆盒,均位于棺内,其余陶器则位于棺外南侧(图二)。

M38 墓口距地表0.4米,整体呈南北向,方向185°。口底同大,长2.9、宽2.34~2.16、墓深0.8米。西壁、南壁有生土二层台,均高0.35米;西壁二层台宽0.45~0.5米,南壁二层台宽0.1米。棺室平面呈南北长方形,木棺2具,已朽成灰痕。均长1.96、东棺宽0.55~0.6、西棺宽0.58米。人骨无存,葬式不详。墓室东北角放置陶器,铜镜、铜钱、口琀、铁刀、铁剑等均置于棺内(图三)。

2.砖室墓

共16座。根据墓道有无,分二型。

A型 无墓道,共5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

M9 墓口距地表0.25米,整体呈南北向,方向15°。墓室长4.7、宽2.8、高0.35米。顶部遭破坏,南壁、北壁均残,西壁和东壁受挤压坍塌而向内弧收,西壁残存7层平砖,东壁残存10层平砖。墓室底部基本为顺砖错缝平砌。遭盗扰,葬具、葬式、随葬品均不详(图四)。

B型 有墓道,共11座,依墓室形状,分二亚型。

Ba型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

M24 墓口距地表0.6米,整体呈南北向,方向178°。墓道位于东侧,斜坡状,平面呈长方形,长2.3、宽0.8~0.85、深0~0.85米。墓室长4.2、宽1、残高0.75米。墓室中部有一圆形盗洞,墓内填土中发现大量的红陶残片。三壁都用顺砖平砌,墓门遭破坏。东、西壁残存14层砖,北壁残存15层砖。墓底沿东、西、南三壁为顺砖平铺,中间为“人”字形砖平铺。砖上模印菱形纹。遭盗扰,葬具、葬式不详,仅墓室底部发现残铁剑和铜钱(图五)。

Bb型 墓室平面呈凸字形。

M2 墓口距地表0.5米,方向273°。墓道位于墓室中部,斜坡状,未完全发掘。墓室长4.6、宽2.37、残高1.07米,顶部遭破坏。四壁均为砖砌。西壁上部为5排顺砖平砌,下部为4排顺砖立砌,间隔1~2排顺砖平砌。近墓门处为18排顺砖平砌。东壁弧形起券,上部遭破坏。花纹砖纹饰为半同心圆。遭盗扰,葬具、葬式、随葬品不详(图六)。

(二)出土器物

该墓地经严重盗扰,后经过多方努力追回一批文物。简报中将这批文物也归入墓地出土器物进行了整理、研究,以求能更完整地反映出墓地的文化面貌。因此有些标本编号为采集号,特此说明。

1.陶器 灰陶为主,红陶较少。器类为鼎、壶、罐、灶、甑等。

鼎 1件。标本采:0665,泥质灰陶。器身子口微敛,方唇。斜弧腹,下腹微垂,平底,三个蹄形高足。弧形盖,顶近平,有三等距环钮,钮孔穿透。盖身饰一道凹弦纹。鼎身口径15.5、底径10.2、最大腹径18.2、通高16.8厘米,盖口径16.7厘米(图七,12)。

罐 均为泥质,有红陶也有灰陶。灰陶罐依整体形态分小灰陶罐、双耳罐、直口罐、折腹罐、高领罐。

红陶罐 1件。标本M44:2,器型较大,短直口,弧肩,下腹微鼓斜内收,圜底。肩部一道凹弦纹。器表上腹拍印竖向绳纹,下腹拍印横向绳纹。口径22、最大腹径42、通高29.8厘米(图七,15)。

小灰陶罐 2件。短直口,圆唇,溜肩,下腹斜收,平底微内凹。标本采:0690,口微侈,鼓腹。口径8、底径5、最大腹径12.4、通高6.3厘米(图七,13)。标本采:0689,器腹中部较直。口径9、底径5.9、最大腹径13.4、通高5.8厘米(图七,14)。

双耳罐 5件。依口部不同,分二型。

A型 1件。直口微侈。标本M44:1,方唇,微束颈,鼓肩,圆鼓腹,底内凹。肩置一对牛鼻耳。器腹中部拍印横向间断绳纹。口径11.2、底径5.1、最大腹径25.2、通高20.1厘米(图七,1)。

B型 4件。侈口。依腹部变化分三式。

Ⅰ式 1件。圆鼓腹。标本M28:1,尖圆唇,束颈较长,溜肩,底内凹。肩部对置牛鼻耳。下腹近底处拍印斜向绳纹。口径14.4、底径9.6、最大腹径26.6、通高25.6厘米(图七,2)。

Ⅱ式 1件。垂腹。标本M30:2,尖圆唇,束颈较短,溜肩,底内凹。肩部对置牛鼻耳。器身上部饰凹弦纹,下腹近底处拍印斜向和横向绳纹。口径13.4、底径11.6、最大腹径28.4、通高28.2厘米(图七,3)。

Ⅲ式 2件。器腹中部近直,下腹略垂。标本M37:13,侈口外撇,尖圆唇,短束颈,溜肩,底内凹。肩部对置牛鼻耳。下腹近底处拍印斜向和横向绳纹。口径14.8、底径11、最大腹径26、通高25.4厘米(图七,4)。

直口罐 3件。直口,方唇,依肩部不同分三型。

A型 1件。溜肩。标本M31:3,弧腹斜收,平底。肩部饰三道凹弦纹。口径8、底径10.4、最大腹径22.9、通高21.7厘米(图七,5)。

B型 1件。鼓肩。标本M45:1,弧腹斜收,平底。素面。口径15.5、底径16、最大腹径26、通高19.1厘米(图七,6)。

C型 1件。折肩。标本M36:2,弧腹斜收,平底微内凹。下腹部及近底部拍印横向连续绳纹和斜向绳纹。口径13.2、底径8、最大腹径25.1、通高20厘米(图七,7)。

折腹罐 1件。标本M43:1,侈口。短束颈,折肩,折腹,平底,素面。口径14.4、底径13.2、最大腹径23.1、通高20.9厘米(图七,8)。

高领罐 1件。标本M29:1,直口微侈,长颈微束,方唇。折肩,器腹中部较直,下腹弧形内收,平底,素面。口径8.9、底径6.6、最大腹径20.1、通高24.1厘米(图七,9)。

灶 1件。标本M4:5,泥质灰陶。整体呈船形,前尖后方,尖头略翘起。灶面上有两圆形火眼,方形不落地灶门。灶壁及灶门上刻划有三道凹弦纹。长33.3、宽24.7、高12.5厘米(图七,10)。

甑 1件。标本M13:6,泥质灰陶。敞口,圆唇,斜弧腹,平底。底部有7个圆形小孔,未穿透。口径11.4、底径4.1、通高6.8厘米(图七,11)。

2.釉陶器 器类为鼎、瓿、壶、罐等。

鼎 4件。鼎身均为子口,上下腹部间有一道折棱,平底。上承覆钵形盖。依腹部不同,分三型。

A型 1件。下腹弧形内收。标本采:0667,鼎身为敛口尖圆唇,肩部对置长方形外撇附耳,长方形耳孔,耳面饰细线纹。三矮蹄形足,足跟部较粗壮,饰粗线兽面纹。盖顶近平,置三环钮。灰色胎,器盖及鼎上腹部原施釉,脱釉严重。鼎身口径15.4、底径11.2、最大腹径16.7、通高16.9厘米;盖径15.1厘米(图八,7)。

B型 2件。 腹部微弧,微鼓肩。依足部不同分为二式。

Ⅰ式 1件。三蹄足较高,足尖外撇。标本采:0668,器身敛口,尖圆唇。肩部对置长方形外撇附耳,长方形耳孔,四角各有一条直线。盖顶近平,置三环钮。红褐色胎,盖面及上腹部均施青黄釉。鼎身口径 13.6、 底 径 13、最大腹径17.4、通高20.3厘米;盖径15.3厘米(图八,8)。

Ⅱ式 1件。三蹄足较矮,器身变矮扁。标本采:0670,器身敛口,圆唇。肩部对置长方形微外撇附耳,长方形耳孔,耳面饰卷云纹。盖顶设矮圈足捉手。灰色胎,盖面及上腹部原施釉,脱釉严重。鼎身口径14.4、底径10.6、最大腹径18.5、通高16.5厘米;盖径16厘米(图八,9)。

C型 1件。斜直腹。标本采:0669,器身为敛口,尖圆唇。肩部对置长方形短直附耳,长方形耳孔。三蹄形矮足。盖顶微内凹,仅剩一环钮,钮孔穿透。灰色胎,盖面施青黄釉,器身上腹部原施釉,脱釉严重。鼎身口径14.8、底径9、最大腹径17.2、通高18.1厘米;盖径15.5厘米(图八,10)。

罐 1件。标本M26:10,微侈口,方唇,束颈,溜肩,鼓腹,平底。肩部对置蕉叶纹桥形耳。红褐色胎,外壁施青黄釉,施釉不及底,脱釉严重。口径7.8、底径11.5、最大腹径17.5、通高15.7厘米(图八,6)。

A型 5件。直口,平沿,溜肩,鼓腹,下腹斜收,肩部对置兽面纹桥形耳。又依底部不同分二个亚型。

Aa型 2件。平底。标本M23:1,肩部饰一道凹弦纹。器身外壁有轮制旋纹。胎色灰褐,器身上部原施釉,基本脱落无存。口径9.2、底径13.7、最大腹径26.2、通高23.8厘米(图八,1)。

Ab型 3件。底 部 内 凹。标本采:0682,上承盖,盖面塔状捉手。肩腹部饰5道凹弦纹,近底部饰1道凹弦纹。灰褐色胎,器盖及器身上部原施青黄釉,脱釉严重。器身口径11、底径16.3、最大腹径24.8、通高27.6厘米;盖径11.4厘米(图八,2)。

B型 2件。敛口,斜沿,溜肩,鼓腹,下腹斜收,肩部对置兽面纹桥形耳。依底部不同分二亚型。

Ba型 1件。底部内凹。标本采:0687,肩部饰4组凸弦纹带,下腹部有凸棱纹。灰色胎,器表上腹部原施釉,脱釉严重。器身口径7.6、底径13.8、最大腹径23.5、通高21厘米(图八,3)。

Bb型 1件。平底。标本采:0683,耳上部堆塑“∽”形纹。下腹部饰凸棱纹。灰褐色胎,器身上部施青黄釉。器身口径8.2、底径14.4、最大腹径27.1、通高24.8厘米(图八,4)。

C型 1件。子母口,口外有一圈凸棱。标本采:0688,溜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内凹。肩部对置蕉叶纹桥形耳。肩、腹部各饰一道凹弦纹。器内外壁均有轮制旋纹。上承盖,盖面塔状捉手。灰褐色胎,盖面及器身上部原施青黄釉,脱釉严重。器身口径10.5、底径9.5、最大腹径22.2、通高23.4厘米;盖口径10.7厘米(图八,5)。

方案一:逻辑模块用或门,温度模块采用10K的NTC热敏电阻MF58,NTC热敏电阻由特殊配置的金属氧化物陶瓷材料制成,电阻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壶 2 0件。依口部分不同为三型。

A型10件。喇叭口。依颈部和腹部不同分三个亚型。

Aa型 5件。长直颈,溜肩,尖鼓腹。肩置对称叶脉纹桥形耳或叶脉、兽面纹组合耳。依颈部和圈足变化,分五式。

Ⅰ式 1件。外撇高圈足。标本采:0680,肩部微耸,器腹较扁鼓。肩饰三道凹弦纹和两组水波纹。褐色胎,口内及外壁均施青黄釉,局部有气泡鼓起。口径11、底径10.8、最大腹径22.7、通高27.3厘米(图九,3)。

Ⅱ式 1件。外撇圈足变矮。标本采:0674,颈根部饰一道凹弦纹,肩饰两道凹弦纹和两组水波纹。褐色胎,口内及器物肩部施青黄釉。口径10.8、底径10.4、最大腹径21.6、通高31.6厘米(图九,4)。

Ⅲ式 1件。颈部微短,圈足近直微外撇。标本采:0677,肩饰五道凹弦纹和两组水波纹。颈部及下腹部内外壁均有轮制旋纹。褐色胎,口内、颈根及上腹部施青黄釉。口径9.5、底径10、最大腹径24、通高28.7厘米(图九,5)。

Ⅳ式 1件。颈部微短,矮直圈足。标本采:0675,上腹部有轮制旋纹。褐色胎,口内及器身上部施青黄釉。口径8.9、底径11.6、最大腹径26、通高31.3厘米(图九,6)。

Ⅴ式 1件。颈部微短,圈足变平底,微内凹。标本采:0671,肩饰四道凹弦纹。灰色胎,口内及器表上部均施青黄釉,局部有釉泪,脱釉严重。口径15.9、底径17.7、最大腹径35、通高39厘米(图九,1)。

Ab型 3件。长直颈,圆鼓腹,溜肩,平底。肩部对置叶脉纹桥形耳。依颈部及圈足变化分为三式。

Ⅰ式 1件。细长颈,较直,外撇高圈足。标本采:0678,肩饰5道凹弦纹和2组水波纹。褐色胎,口内、颈根及肩部施青黄釉。口径9.7、底径9、最大腹径18.8、通高29厘米(图九,7)。

II式 1件。外撇圈足变矮。标本采:0691,颈根部饰一道凹弦纹。肩饰2道凹弦纹。器内壁有轮制旋纹。灰褐色胎,口内及器身腹部施青黄釉,局部脱落。口径9.9、底径12.4、最大腹径20.1、通高27.2厘米(图九,8)。

Ⅲ式 1件。粗直颈,直矮圈足。标本采:0673,肩饰一道凹弦纹,器内、外壁均有轮制旋纹。口内及器身上部施青黄釉。口径9.9、底径13.1、最大腹径26.3、通高30.2厘米(图九,9)。

Ac型 3件。短束颈,尖鼓腹。溜肩,圈足。肩部对置叶脉纹桥形耳。根据腹部及圈足变化分为二式。

Ⅰ式 1件。最大腹径在中部。圈足外撇。标本采:0681,红褐色胎,口内、颈根及上腹部施青黄釉。口径10.2、底径15、最大腹径26.2、通高30.4厘米(图九,10)。

Ⅱ式 2件。最大腹径下移,下腹鼓或微垂。圈足矮直。标本采:0679,肩部及器壁内部有轮制旋纹。红褐色胎,口内及器身上部施青黄釉。口径9.1、底径11.7、最大腹径20.9、通高25.2厘米(图九,11)。

B型 4件。口部外侈似浅盘,圆唇,长束颈较直,溜肩,鼓腹,矮圈足。标本M37:8,肩部对置蕉叶纹桥形耳。颈根饰凹弦纹和水波纹,肩饰两组凹弦纹带,下腹部饰凸棱纹。红褐色胎,口沿内壁及肩腹部原施青黄釉,脱釉严重。口径12.3、底径10.5、最大腹径18.8、通高24.5厘米(图九,12)。

C型 6件。深盘口。依底部不同分二个亚型。

Ca型 5件。平底。依盘口深浅及颈部变化分2式。

Ⅰ式 2件。盘口略深,束颈较细。标本采:0686,溜肩,尖鼓腹。肩部对置蕉叶纹桥形耳。口沿下两道凹弦纹,肩饰两组弦纹带,肩腹部均有凸棱纹。灰色胎,口沿内壁及器外壁均施青黄釉,脱釉严重。口径11、底径9.8、最大腹径21.5、通高27.4厘米(图九,13)。

Ⅱ式 3件。盘口略浅,圆唇,口颈转角处折痕不甚明显,束颈较宽。标本M13:3,溜肩,鼓腹。肩部对置蕉叶纹桥形耳。口沿下饰2道凹弦纹,肩饰两组弦纹带。褐色胎,口沿内壁及器身外壁均施酱釉。口径9、底径8.1、最大腹径16.4、通高22厘米(图九,14)。

Cb型 1件。圈足,微外撇。标本采:0666,溜肩,垂腹。肩部对置叶脉纹桥形耳,耳上部堆塑羊角纹。口沿外壁及颈根均饰水波纹和凹弦纹,肩部饰两组凸弦纹带。褐色胎,口内及肩部施青黄釉。口径14.8、底径15.7、最大腹径32.2、通高42.2厘米(图九,2)。

3.铜器 有镜、钱币、带钩、环等。

镜 14件。3件严重锈蚀不可辨认,余分四类。

四乳四魑镜 3件。标本M37:1,圆形,镜面微凸,较厚。半圆钮,圆钮座,宽平素缘。座外饰有四组三道短竖线和4道短斜线。其外两道凸弦纹和两圈栉节纹,主纹为四个乳钉和四个蟠螭鸟雀组合。直径9厘米(图一〇,3)。

昭明镜 3件。标本采:1,圆形,半圆钮,圆钮座,宽平素缘。座外饰向内八连弧纹。其外两圈凸弦纹,间有铭文“内清而以昭而明光而象夫日而月”。直径8.8厘米(图一〇,5)。

日光镜 3件。标本采:2,圆形,半圆钮,圆钮座,窄素缘。座外饰向内饰八连弧纹。其外两圈凸弦纹,间有铭文“见日月之象夫勿忘”。直径6.7厘米(图一〇,4)。

神兽博局镜 2件。标本M8:1,圆形,镜面微凸。半圆形钮,柿蒂纹钮座。座外饰方形凸弦纹、凹面方格纹各一周,间饰双竖短线。其外以八乳钉纹及博局纹分饰四区,各区对置神兽两只,外侧饰双凸弦纹,间有铭文“尚方作镜真大巧上有山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兮”,外有一圈栉节纹。宽缘,缘面两圈锯齿纹间饰凸弦纹和双水波纹。直径15.7厘米(图一〇,1)。标本M41:1,圆形,镜面平直。半圆形钮,柿蒂纹钮座,外饰凹面方格纹一周。以一圈凸弦纹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有四乳钉纹和四个T字纹,每个T字纹三边各饰有一只瑞兽。外区四个L字纹和四个V字纹间共饰有八只瑞兽。其外一圈凹面纹和一圈栉节纹。宽缘,两道凹弦纹间饰有一圈勾连云气纹。直径14.7厘米(图一〇,2)。

钱币 有五铢和大泉五十两种(图一一)。

带钩 7件。残损3件,余4件分二型。

A型 2件。器型较小。琵琶形钩身,圆鼓腹,背有一圆钮。标本M4:6,长3、宽1.3、高1.3厘米(图一二,4)。

B型 2件。瘦长琵琶形钩身,背有一圆钮。标本M23:7,钩身素面,长7.1、宽1.2、高1.2厘米(图一二,5)。标本M4:2,钩身饰瓜棱纹,长7.3、宽1、高1厘米(图一二,6)。

环 1件。标本M28:2,圆环状,内径1.4、外径2.3厘米(图一二,2)。

4.银器

环 1件。标本M8:10,圆环状,外径2、内径1.8厘米(图一二,7)。

5.铁器 器类有剑、环首刀、刀等,残朽严重,不可修复。

6.漆器 器类有盒、耳杯等,均残朽,无法提取。

7.玻璃器

口琀 5件。外形如蝉,背部凸起,中间起脊,素面,截面为三角形。标本M25:2,首端刻一道凹弦纹,长3.5、宽2.1厘米、高0.5厘米(图一二,8);标本M23:2,首端刻3道凹弦纹,长3.8、宽2.2、高0.5厘米(图一二,9)。

窍塞 15件,可分两类。一类11件,柱状体,一头稍尖圆,素面。标本M25:4,长1.6、宽0.6厘米(图一二,10)。标本M38:4,长2.4、宽0.8厘米(图一二,11)。另一类4件,残损。深蓝色,管状中空。标本M8:2,喇叭底,高0.6、底宽1.2、孔径0.15厘米(图一二,12)。标本M8:5,高1.3、宽0.5~0.6、孔径0.1厘米(图一二,13)。

9.石器

黛板 1组2件,由黛板和研石组成。标本M37:2,石板,长方形,中间残断,两面均打磨的较平整,一面留有墨痕,长12.7、宽4.3、厚0.3厘米。研石,方形钮座,圆钮,边长3.2、钮径3.2厘米(图一二,3)。

研石 1件。标本M23:4,方形钮座,圆钮,边长3.2、钮径3.1厘米。圆钮表面有红色彩绘图案,局部残损,不可辨认(图一二,1)。

二、南朝墓葬

(一)墓葬形制

仅发现1座,为砖室墓。

M22 墓口距地表0.25米,方向63°。整体呈东西向“甲”字形,总长度8.2米。从东到西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四部门组成。斜坡墓道,平面呈长方形,未全部发掘,已发掘部分深1.2米。封门已毁,残存少许砖块。甬道南壁残存1~2层砖,顺砖平砌,东西长1.2、残高0.06米。北壁被破坏,宽度不详。前室平面呈长方形,南北两壁残存1~3层砖墙,为三顺一丁、顺砖前后错缝砌成。前室与甬道底部在同一平面上,“人”字形铺砖地面。后室紧接前室,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2.1、南北宽1.7米,残存约8层砖。西壁为三顺一丁和四顺一丁铺砌,地面为顺砖错缝平砌。后室地面比前室高出约0.2米形成棺床,由一平一立两层砖组成。遭盗扰,葬具、葬式不详,仅有5件青瓷器散落放置在前后室。砖纹有变形莲花纹、半同心圆纹、十字纹等(图一三)。

(二)出土器物

青瓷碗 5件。圆唇,弧腹,假圈足。胎色浅灰,胎质粗糙。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不及底。胎色青黄,有光泽,局部脱釉。标本M22:1,深弧腹。口沿下刻莲瓣纹。口径16.2、底径6.8、通高9.6厘米(图一四,1)。标本M22:3,口沿下一道凹弦纹,口径15.6、底径7.4、通高6.5厘米(图一四,2)。标本M22:2,口径8.8、底径3、通高4.3厘米(图一四,3)。标本M22:4,口径9、底径3.4、通高4.5厘米(图一四,4)。标本M22:5,口径9.5、底径4.2、通高4.4厘米(图一四,5)。

三、唐代墓葬

(一)墓葬形制

2座,均为砖石墓,其中M5破坏严重,以M7为例。

M7 整体呈两端宽中间窄的长方形,方向58°。墓口距地表0.5米,墓圹长2.4、宽0.6~0.8、墓深0.5、墓室长2.3、宽0.5~0.6米。墓室底部用顺砖错缝平铺,四周用顺砖纵向前后错缝立砌起基,转角与接合处用残砖填塞,后在立砖基础上自下而上叠涩内收顺砖平砌9层。砖尺寸为24×12×13厘米。葬具、葬式不详,仅在墓室东北角发现几颗牙齿。墓室内有碗、注子各1件(图一五)。

(二)出土器物

青瓷碗 1件。标本M7:1,敞口,尖圆唇,斜弧腹,饼足。褐色胎,胎质粗糙,表面施有一层化妆土。碗内有三个支钉痕迹。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黄中泛青,脱釉严重。口径14.1、底径7、通高5.8厘米(图一六,1)。

青瓷注子 1件。标本M7:2,喇叭口,短直径,溜肩,圆鼓腹,下腹斜收,平底。肩置一多棱形短流,前后对置双系,弧形把手。黄褐色胎,胎质粗糙,表面施有化妆土。口沿内壁及器外壁均施黄釉,底部无釉,釉色黄中泛青,局部脱釉。口径10.8、底径10.9、最大腹径18、通高24厘米(图一六,2)。

四、宋代墓葬

(一)墓葬形制

2座。其中M17为单人竖穴土坑墓,仅随葬一件粗瓷瓶。M21为砖石墓。

M21 墓口距地表0.65米,整体呈南北向,方向210°。砖砌单室墓,似船形,南端尖似船头,北端略宽似船尾。墓口长2.06、宽0.44~0.6米。墓室两边用顺砖纵向前后错缝立砌起基,转角与接合处用残砖填塞,北端用一块顺砖立砌作为墓门。后在立砖基础上自下而上叠涩内收顺砖平砌5层,其上中部到墓门处交叉35块整砖,南半部分则用平砖堆砌。砖尺寸为23×11×3厘米。葬具、葬式不详,仅在墓室头端有一白瓷碟(图一七)。

(二)出土器物

瓷瓶 1件。标本M17:1,小口,平沿,弧肩,直腹,下腹斜收,平底。肩置四系,均残。下腹部有制作轮旋纹。胎色灰褐,胎质较粗糙。口沿内壁及肩部施釉青黄釉。口径7.3、底径9.1、最大腹径18.2、通高38.6厘米(图一八,1)。

瓷碟 1件。标本M21:1,花口,圆唇,斜直壁,平底,圈足。胎色洁白,胎质细腻,通体施透明釉。口径15.1、底径6.7、通高3.4厘米(图一八,2)。

五、明代墓葬

采集到一块明代买地券(图一九),附录劵文如下:

大明国直隶扬州府高邮州昌平乡平阿西村纪家宅/住孝子纪懋勲等以故妣生于万历癸酉年五月初三/日戌时,卒于崇祯戌辰年二月初二日巳时,奄逝以来/未卜安茔,今卜本乡□墎坂阴地一□,□□元吉,谨凭/白鹤仙师置金钱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致敬於/开皇后土元君位下,买到本山,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止青天,下止黄泉,中止亡人,吉穴内/方勾陈,分掌四域,谨守封界,道路将军,齐肃阡陌,若有干犯诃禁,将军即行动,付河伯谨以牲牢酒礼,共盟信/誓,财地两相交付。敬择崇祯甲戌年十二月十五日,天/地开通,鸣吠良辰,取卯时斩草破土,巳时奉柩安葬,山/川钟灵,永锡洪庥,若违斯约,地府主吏,自当厥祸,神其/掌握,内外存亡,永叶贞吉,急急奉/太上五帝律令敕。

六、结语

金湖西安村墓地年代跨越汉、南朝、唐、宋、明等,所获资料为研究该地区区域性文化、丧葬习俗等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材料依据,尤其是大批汉代墓葬的发掘,更为该地汉代文化的研究提供极大的补充。

西安村墓地的汉代墓葬分为竖穴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种,西汉墓葬以土坑竖穴为主,砖室墓为东汉常用葬制,基本都为长方形和凸字形,多数带墓道,并无前后室及耳室。由于被盗严重,墓葬出土随葬品较少,其中釉陶器居多,基本器物组合为壶、瓿、罐、盒。参照周边地区汉墓发掘材料,墓地出土如双耳罐M28:1与江苏淮安王庄村墓地[1]M46:2特征相似,均为鼓肩,圆鼓腹,年代应比较接近,属于西汉中期。与它有型式上演化关系的双耳罐M30:2和M37:13分别与王庄村M95:5和M50:1为同类器,属于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时的器物。釉陶壶M13:3与江苏高淳东汉下坝墓M2:12[2]及江苏常州恽家墩汉墓[3]M31:1形制近同,时代应为新莽至东汉早期。同时汉代墓葬出土的铜镜基本为日光镜、昭明镜、神兽博局镜等,都是西汉中晚期的流行镜式。征集器物时段特征也比较明显,如釉陶瓿采:0682与恽家墩M26:55和王庄村M36:6同为广肩,圆鼓腹的造型,时代应一致,为西汉中期。釉陶鼎采:0668在1992年发掘的大云山西汉墓[4]中也能找到同类器,属于西汉早期。其他如釉陶壶采:0680与王庄村M98:12,采:0674与安徽天长三角圩战国西汉墓[5]M6:2,采:0666与江苏盱眙仁昌汉墓[6]M1:1,采:0686与恽家墩M5:5 等,都具有形制上的对应关系,其年代跨越西汉早期到东汉早期,叮将墓地年代上限提至西汉早期。如此,西安村墓地的使用年代应为西汉早期至东汉早期。

南朝墓葬仅发掘M22一座,前后室,后室抬高作为棺床,宁波鄞州老虎岩东晋、南朝墓葬等均采用了这种做法[7],所出的莲瓣纹碗与南京太平门外刘宋明昙憘墓所出的青瓷碗十分相似[8]。唐代墓葬M7出土的黄釉注子是唐代寿州窑的典型器物。宋代船形砖室墓在淮安地区更是屡有发现,例如本次发掘的M21与淮安山头遗址M53[9],形制基本相似,都是使用顺砖错缝立砌后平砖起券封顶,形成一头尖一头方的“船”形。此外,在西安村墓地范围内还采集到一块明代末年的买地券,这表明该墓地还应包含有明代时期的墓葬,进一步丰富了墓地内涵和存续时段。

执 笔:胡 兵 薛玲玲 赵李博

[1]a.淮安市博物馆.江苏淮安王庄村汉墓群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2016(5).b.胡兵.江苏淮安王庄村汉墓群的发现与研究——兼谈淮安地区汉代土墩墓[J].东南文化,2016(5).

[2]李文明,郝明华.江苏高淳县下坝东汉墓[J].东南文化,1988(1).

[3]常州博物馆.江苏常州兰陵恽家墩汉墓发掘简报[J].南方文物,2011(3).

[4]淮安市博物馆.盱眙东阳大云山西汉墓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1993(3).

[5]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长县文物管理处.安徽天长县三角圩战国西汉墓出土文物[J].文物,1993(9).

[6]淮安市博物馆.江苏盱眙仁昌汉墓发掘报告[J].东南文化,2014(4).

[7]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宁波鄞州老虎岩三国至唐代墓葬发掘报告[J].东南文化,2011(2).

[8]李蔚然.南京太平门外刘宋明昙憘墓[J].考古,1976(1).

[9]淮安市博物馆.江苏淮安山头遗址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0(6).

猜你喜欢
底径肩部墓葬
寿州窑瓷器里的碗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江苏溧阳子午墩土墩墓D1发掘简报
江苏省无锡市城南遗址瓮棺墓葬发掘简报
临颍县固厢墓地M15发掘简报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