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在胃癌手术中的镇痛效果临床研究

2019-07-04 01:38周晓松
系统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芬太尼平面

周晓松

云南省楚雄州中医院麻醉科,云南楚雄 675000

早期,胃癌根治术的主要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伴随着临床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器械的不断丰富,近年来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作为针对腹部区域组织镇痛的新型麻醉方式也在胃癌手术的临床麻醉中得到应用[1-2]。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该种麻醉方式的镇痛效果尚未得到大量实践研究证实。基于上述研究现状,该研究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麻醉方式用于胃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该院收治的110例胃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②肿瘤TNM分期为Ⅰ期或Ⅱ期;③ASA分级为Ⅱ级或Ⅲ级。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治疗禁忌证;②既往有麻醉药物过敏史;③长期或近期服用免疫干扰药物。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均衡性良好 (P>0.05),见表1、表2。该研究在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实施,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麻醉前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计数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比较(±s)

组别 年龄(岁) BMI(kg/m2)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49.30±4.56 49.04±4.51 0.301 0.764 27.29±2.11 27.35±2.02 0.512 0.879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单纯全身麻醉,试验组合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所有患者入室后均取仰卧位,监测生命体征,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利多卡因(0.5 mg/kg;国药准字 H21021148)、丙泊酚(2 mg/kg;国药准字 H20123318)、舒芬太尼(0.5 μg/kg;国药准字 H20054172)、罗库溴铵(0.6 mg/kg;国药准字 H20 093186)麻醉诱导,肌松满意后行气管插管。暴露试验组患者腹部,超声扫描,识别腹部组织结构,确定腹横肌平面穿刺点,确认针尖在腹横肌平面、回抽无血后,于两侧腋中线附近腹横肌平面分别注入20 mL 0.375%罗哌卡因 (国药准字H20061065)+0.5%利多卡因混合液。术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7)、顺式阿曲库铵(国药准字 H20090202)维持麻醉和肌松,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照组术中维持麻醉和肌松方案与试验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该研究比较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切皮前、后1 min的血压、心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 (术后6、12、24 h)的 VAS 评分。

VAS评分[3]: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1~3分为轻度疼痛,疼痛明显,轻微影响睡眠,能够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疼痛强烈,明显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需要给予镇痛处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 描述,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均较对照组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s),mg/(kg·min)]

表3 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s),mg/(kg·min)]

组别 丙泊酚 瑞芬太尼试验组(n=55)对照组(n=55)t值 P值0.07±0.02 0.12±0.02 13.110 0.000 0.08±0.02 0.12±0.03 8.228 0.000

2.2 两组切皮前、后1 min的血压、心率比较

两组切皮前1 min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片后 1 min的血压、心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切皮前、后1min的血压、心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切皮前、后1min的血压、心率比较(±s)

注:血压为平均动脉压。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血压(mmHg)切皮前1 min 切皮后1 min心率(次/min)切皮前1 min 切皮后1 min 73.98±6.22 72.43±5.98 1.332 0.186 85.03±5.46 90.11±5.50 4.861 0.000 68.27±3.88 69.01±3.80 1.011 0.315 72.03±4.01 80.15±4.16 10.422 0.000

2.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

试验组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 5。

表5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试验组(n=55)对照组(n=55)t值P值4.25±1.02 6.03±0.95 9.471 0.000 4.69±0.98 5.52±1.01 4.374 0.000 4.38±1.03 5.30±1.09 4.550 0.000

3 讨论

胃癌根治术为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胃癌的常用方法,也是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该术式具有手术范围广、创伤性大、手术时间长的特点,因此,会导致患者围手术期应激水平升高,同时也对临床麻醉提出了更高要求[4]。既往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全身麻醉用于胃癌手术能够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但与此同时也发现,该种麻醉方式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较大,较易导致患者发生呼吸抑制、认知功能障碍等麻醉不良反应[5-6]。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为本世纪初提出的一种麻醉方式,是指通过阻滞腹内腹横肌和腹斜肌内的神经发挥镇痛效果,早期主要被用于下腹部手术,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该麻醉方式用于上腹部手术也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7]。

该研究对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用于胃癌手术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以全身麻醉为对照,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0.07±0.02)mg/(kg·min)、(0.08±0.02)mg/(kg·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切皮后1 min的血压、心率分别为(85.03±5.46)mmHg、(72.03±4.01)次/min,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4.25±1.02)分、(4.69±0.98)分、(4.38±1.03)分,均较对照组患者低。崔守勇[8]的研究也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用于胃癌手术的镇痛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拔管后、术后 6 h、12 h、1 d、2 d的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切皮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66.13±6.17)次/min、(85.00±5.47)mmHg,较对照组的(82.14±8.51)次/min、(90.18±8.66)mmHg 低。 该研究所得研究结果崔守勇[8]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出,全麻合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且对患者生命体征产生的影响更小,镇痛效果更显著。分析得到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主要阻滞前腹壁神经,阻滞范围可达脐下,胃癌根治术的手术范围较广,选择该种麻醉方式能够获得更大范围的有效神经阻滞。因此,能够获得更满意的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该研究得出全麻合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用于胃癌根治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药剂量,获得优于单纯全身麻醉的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芬太尼平面
更正声明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乳腺癌术后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的镇痛效果观察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