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和DHS内固定术疗效的临床研究

2019-07-04 01:39曾德华梁元强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骨二科重庆402760
系统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优良率股骨切口

曾德华,梁元强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骨二科,重庆 402760

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而骨质疏松则是老年人引发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原因[1-2]。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当中,以往常采用非手术治疗,但这类治疗方法需要患者长期卧床休息,在此期间患者很容易引发其它并发症,对于临床治疗造成影响[3]。因此在该次研究中,该院将2017年5月—2018年8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PFNA和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经诊断所有患者均被确诊,该院征求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且该次研究得到了伦理委员会的许可。所有患者比随机分到两组,PFNA组55例患者,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5~85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72.7±9.1)岁;DHS 组 55 例患者,男性患者 33 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5~88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73.4±9.4)岁。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信息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PFNA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术前为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随后在C臂X线机透视下实施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在股骨大转子上6 cm侧方处取直切口,用手指触摸以确定股骨大转子顶点位置,在股骨大转子顶点的前1/3和后2/3交界处入钉,同时向股骨颈打入两枚克氏针加以固定,随后使用开口器将粗隆部进针点扩大。选取规格合适的PFNA,并利用手柄连接器将主钉置入髓腔,确认位置良好后安置瞄准器,通过瞄准器引导钻孔将近侧防螺旋钉拧入,随后在将远侧加压螺钉拧入,确认无误后对切口进行冲洗,最后逐层缝合并放置引流管[4]。DHS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术,以股骨外侧大粗隆为起点,向肢体远端作一纵形切口,使得股骨近端逐层暴露出来,从股骨大转子切迹向股骨颈两枚克氏针作为临时固定,随后在股骨大转子顶点下2~3 cm处,利用DHS角度引导器将导针转入,确定位置无误后使用导钻向股骨头方向钻入股骨头皮质下1.5 cm,然后选择规格合适的DHS拉力螺钉和钢板,并将其固定在股骨干,随后将螺钉尾帽拧入,确认无误后对切口进行冲洗并逐层缝合[5]。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调查。

1.3 考察标准

采用该院自制《骨折患者恢复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查,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恢复效果越好。该次研究该院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优:患者评分90分及以上;良:患者评分 75~89 分;中:患者评分 60~74 分;差:患者评价低于60分。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患者术后恢复的优良率用百分数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指标情况

PFNA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DHS组患者,数据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在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面,PFNA组中恢复效果为优的患者20例,效果为良的患者23例,效果为中的患者10例,效果为差的患者2例,优良率为78.18%;DHS组中恢复效果为优的患者17例,效果为良的患者22例,效果为中的患者11例,效果为差的患者5例,优良率为70.91%,数据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n(%)]

3 讨论

传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DHS内固定术,DHS为钉板系统,其具有轴向滑动加压和持续静态加压,能够有效刺激骨折面,促进骨折的愈合,但是其只对患者的外侧皮质进行了固定[6],一旦有内侧皮质不连续或复位效果差的情况出现,很可能引起患者内侧皮质的压缩,使得患者骨折无法正常恢复,并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髋内翻或股骨头切割[7-9],同时DHS内固定术的操作时间长、手术创面大。PFNA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内固定装置系统,是由PFN改进而来,PFNA的头钉属于直径较粗的螺旋刀片,其可自动的完成抗旋转锁定,而且只会对部分骨皮质造成损伤,即使患者骨质疏松的极为严重,在螺旋刀片固定好后,其依然具有良好的抗旋转能力,而且在螺旋刀片置入过程中通常不会发生头颈分离或旋转,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压、抗拉能力。在该次研究中,PFNA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DHS组患者,可见PFNA内固定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相对较少,同时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在恢复效果方面,PFNA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DHS组患者。在蔡保塔等人[10]的研究中,PFNA组患者的优良率 (80.00%)高于DHS组患者优良率(72.50%),且前者的手术指标同样显著优于后者,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PFNA 组(n=55)DHS组(n=55)t值P值切口长度(cm)14.32±1.87 23.51±2.73 9.32<0.05手术时间(min)70.83±20.33 112.75±25.91 13.29<0.05术中出血量(mL)285.53±88.90 412.74±102.79 22.95<0.05术后引流量(mL)90.26±42.73 305.58±77.12 17.83<0.05愈合时间(周)9.35±2.67 15.42±3.55 8.25<0.05

综上所述,与DHS内固定术相比,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相对较小,后期恢复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股骨切口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