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反馈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与评价

2019-09-10 13:46陆金东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参与性

陆金东

摘  要:“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看出反馈强调的是程序实施后的验证,并以此为根据加强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控制。在国内提出反馈教学法的刘显国先生也同样指出,反馈教学法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原理建立的新教法,它主要特点是“把学习结果返回教师和学生中,从而调整教与学,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掌握所教内容,并把教学与评价结合起来,可以看出从一开始当“反馈”被用到教学中去时,人们主要关注的是通过反馈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验证,并使它成为评价教学过程的基础。

关键词:实施与评价;参与性;提升知识;分析整理

一、地理“反馈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条件和操作流程

(一)地理“反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首先,分享的态度是教师进行地理“反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是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最基本的要求。这里所指的分享包括了和学生之间经验的分享,课堂时间的分享以及确定教学内容权力的分享。

其次,教师应该是个学习者,他的知识体系需要随时代而不断更新。反馈是学生生活经验的反馈,他们的反馈除了带有自身的年龄特点外,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仅仅关注课本上地理知识本身的教师就无法很好的和学生之间产生必要的交流。同时从地理学思想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地理学思想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地理知识是动态的知识,有着它自己的时代变化,因此,教师的知识体系需要不断更新,让它和时代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很容易寻找到和学生经验型知识之间的交汇点,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地理知识的存在,并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发展。

2.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首先,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改变依赖多年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教师精妙的讲解,虽然帮助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记忆,但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获取知识的学习习,使学习成為对知识的结果性动作,忽略了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也削弱了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变成了无数知识点的记忆,甚至于机械性的记忆。

其次,在课外,学生需要注意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和交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在知识时代的当下,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人们的视野也随着自身的经历、电视、网络、书刊等不同渠道而逐渐拓展。

3.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地理“反馈型”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反馈成为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桥梁,需要学生有话可讲,这就要求所教授的内容应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学生了解到的知识一般具有松散不成体系的特点,因此概念理解相对较少,涉及实例分析相对较多、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易于本教学模式的展开和实施。

(二)地理“反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学前反馈课—反馈型—学中反馈阶段—课后反馈阶段—学后反馈阶段。

1.开设学前反馈课,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已有的知识是构建新知识的脚手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注意、理解、掌握、记忆和遗忘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让学生回忆过去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这个环节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学模式中重要的一环。在本教学模式中,学前反馈过程被增加为一节课的时间,这和其他教学模式中将“反馈”环节作为一节课中某一个环节有很大的区别,也是本教学模式突出的部分。

2.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正确使用地理教材,要避免“教教材”的简单传授过程。21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日益增长的信息量和有限的中学教育时间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同时变化的不仅是知识信息量本身,而且对以前知识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确定性知识”的不断更新使教学内容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策略。

3.促进学中即时反馈,注重知识的再次生成

课堂是师生之间直接交流反馈的平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在这个场所里,学生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一个思考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冲突中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不是带着疑问强制性接受教师的结论。

4.关注学后延时反馈,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新授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本节知识学习的结束。1992年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提到,“深信地理教育为近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这个地理教育的终极目标告诉我们,地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素养对现在社会的重要性,并使学生能够用已经学到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认识和解决一些现代社会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因此,知识的迁移能力应该成为课后反馈的重点。

二、地理“反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

(一)充分调动课堂参与性

学生的参与性一直是中学地理课堂中被关注的问题。调查中可以发现,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认真听讲。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无法整堂课都集中注意力,而且需要学生自我消化、自己动手、自己观测的地理学科能力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最终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地理课堂失去了兴趣,缺乏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促进表达和维护自己地理观点的能力

地理表达能力强调地理专业术语的使用,在表达过程中需要使用图表数据支持自己的结论。因此,从学生将已知的有关地理知识在组内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地理专业术语使用的状况,并通过反馈评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专业术语来表述自己的结论。

(三)提高收集并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意味着信息的获取渠道多样化,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本身的复杂化。充斥于各种渠道的多种地理信息要求学生能够有目的进行甄选,收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因此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已经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目标。

(四)提高地理知识迁移能力

学前反馈让生从生活中寻找和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让旧知识成为理解新知识的助力;课后作业反馈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当中,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知识间的相关性,养成将自己的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习惯,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反馈型教学设计在地理课中的运用[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1996(1):73-74.

[2]佚名.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2008.

猜你喜欢
参与性
论提高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性的策略
在感性消费时代的创意包装设计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参与性对中职旅行社计调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追寻音乐本色,让活动趋向有效
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教学策略
以音乐教育类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参与性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谈谈进行民间音乐游戏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