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印
都说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教师是最光荣的事业,老师拥有着让人们敬畏的灵魂。
1987年9月,我呱呱落地了。伴随着我的出生,家里的经济更显得捉襟见肘,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远在几公里之外的乡村小学上课,那时候的工资,根本不足以维持家庭生计和养一个刚出生的我。为此,在我记事起,记忆里总是有母亲和父亲的争吵,因为父亲的工资太低,根本无法维持生活,在我三岁的时候,母亲不得不踏上了远去广东打工的旅途,从此,我每天便跟随父亲走几公里山路去到他所在的小学和他一起上课。
记得那时候都是山路,我和父亲要走到他的小学必须要翻两座山才能到。天晴的时候还好,一到下雨天,我根本连站立都不行,那时候父亲便背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向他的学校,当时我感觉父亲的肩膀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港湾。父亲在上课的时候,我便偷偷在门口坐着,虽然是语文课,可那时候的父亲是用四川话上课的,父亲也在很努力地学习拼音,他说,他们那一代人的普通话都不行,可不能害了孩子们。于是,我经常看到父亲在下课后拿着书在拼命地练习拼音,他班上的哥哥姐姐告诉我,父亲是一个很严格的老师,也是一位很慈祥的老师,那时候,我还不懂严格和慈祥是什么意思。因为学校离家很远,所以每天父亲都是带着饭到学校的,那时候吃肉是很少的,一般都是咸菜,我和父亲在学校吃了饭后,父亲会阅读,批改作业,而我就在他的办公室周围玩耍。
慢慢地跟随父亲一起上课的日子久了,我也长大了,到了应该上学的年纪,我们自己村上的小学也建好了,父亲也调到了自己的村上,这样,我可以在离家比较近的地方上学,父亲也不用那么辛苦走那么远去隔壁村的小学了,开始了包班的教育生涯。虽然父亲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所带的班级每年都是全乡镇成绩最好的。每天父亲都是忙忙碌碌的,忙着批阅作业,忙着自己备课。父亲很少有时间管我,他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学会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可是我依然不懂,为什么他对他班上的学生那么关怀,我甚至有一些讨厌他。我给妈妈写信,信里吐出了很多委屈,没有妈妈在身边,爸爸把我的长头发剪成了男生的款式;没有妈妈在身边,爸爸因为要花更多时间照顾他的学生而让我自己回家洗衣煮饭喂猪。亲朋好友都不解,为什么从几块钱的工资到几十块,父亲依然对他的岗位不离不弃,身边的公办教师工资已经几百了,父亲这样,能维持基本生活吗?而父亲总是一句话:这是一种精神,教育精神。
慢慢地我长大了,得离开自己的乡村去到镇上上学,因为路途太远所以得住校,那时候我的生活费是一个星期5块,因为吃住都在学校的,身边的同学一个星期都是15块,所以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只能从家里带咸菜到学校吃,而别的同学都是可以去食堂打炒菜的。
每周我回去就会不说话,母亲也让父亲放弃民办教师这个职业去外面打工,而父亲永远都是一句话:教育是一种精神。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的学生们将来一定会对社会有一番作为。
就这样,父親一直在他的岗位上坚持,身边的教师走了一批又一批,转正了一批又一批,他始终都是拿着最低的工资做着最敬业的教育。他送走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可是,一批又一批成功的学生又回来了,回到了这个小山村,到了我的家来看望我父亲,当他的学生看到父亲时,眼里全是感激,我偷偷地在旁边听,他的学生们现在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建筑师,对于自己的启蒙老师,大家都很感激在入学阶段父亲为了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而付出的心血。慢慢地,我好像懂了一些什么,在我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师范专业。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城里的教育岗位而回到了自己的故乡。20岁的我,也同样每天早上骑着车翻山越岭地到达自己的幼儿园,每天都以最饱满、最积极的状态和自己的孩子们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养成好的习惯,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样的生活每天重复,风雨无阻。
山里的路修好了,汽车也多了,可是学校还在原处,家还在原处,父亲忙碌的身影没有变,每天早上6点出门骑车去学校,我也6点出门骑车去学校,我们父女俩每天出门都是相视一笑,傍晚回到家,伴随着炊烟的升起,母亲边做饭边唠叨,这么多年了,还是民办教师,不知道在坚持什么,还不赶紧去喂猪,父亲笑着回道,“好嘞!”
(作者单位: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