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本关键处 启动课堂读写练

2019-09-10 10:11王利琼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王利琼

【摘 要】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而读写结合实现的关键点在于挖掘教学资源,找到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控学生的主观感受,从而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阅读,笔者在文中就此为核心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71-0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初见成效,语文教育的内容以及空间得以拓展,小学生的阅读量也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读写教学的实现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语文教学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较为生硬,学生的能力、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因此,如何實现读写结合,把握阅读、写作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要点。

一、注重课堂指导

(一)捕捉读写衔接点,构建读写框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不过40分钟,想要在短短的40分钟内,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实现读写结合,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掌握阅读、写作的对应点,探寻到教学内容中可实现读写结合的要点。因此,教师要透彻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到单元中课文的特点[1]。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衔接要点:第一,文本阅读主题和作文拟题相互衔接;第二,阅读材料和写作材料相互衔接;第三,文章主次和作文详略相互衔接;第四,阅读中心内容和写作中心内容相互衔接;第五,阅读中的优美语句和写作中的遣词造句相互衔接;第六,阅读文本材料的组织结构和作文组织结构相互衔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宏观上让学生了解阅读、写作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从写作方法、阅读方法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从而构建出读写结合的“教学框架”[2]。

(二)创作文本空白点,构建读写纽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读写关系、掌握读写连接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个性特征,深度分析文本内容,找到学生的兴趣点,适当“留白”,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实现读写结合。如在教授《爬山虎的脚》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将课文中的“自然环境”以及“爬山虎”的生长特性,作为读写教学中的“空白”,然后向学生提问“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置‘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它是怎样爬墙的呢?”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回想周边的自然环境,引导其应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另外,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要求学生批注书本中的段落、句子,将读写教学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将碎片化、即时化的思想呈现在批注中[3]。批注内容的长短、深浅不需要有具体的要求,学生的感悟可以是一个成语,也可以是一段话,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批注内容会显得稚嫩、浅显,但是却能够凸显出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真情实感,体现出学生个体在阅读文本时的感悟以及深度。

二、拓展课外阅读

(一)抓住思路结构,临摹美文佳篇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深受传统教学观念所影响,语文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教材”,而古今中外,数不尽的名篇佳作,其实都是实现读写结合教育的重要典范。语文教学大可以这些课外读物为基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更多地接触语文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语文规律,以“量变”来引发“质变”。诸多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等问题,而学生的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写作的宽度、厚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积极帮助学生挑选课外读物,然后通过定期的“读书会”,让学生在“读书会”上,总结在阅读中记录的优美句子、段落,最后再指导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剖析、仿写,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掌握这些文章的结构、写法。阅读材料给予学生的是一个个生动的写作案例,仿写则是一个能够发展学生能力、学习水平的重要支点[4]。

(二)倡导真情写作,实现仿中创新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定期、定时、定量的开展读写活动。如教师可每周一次,利用20~30分钟的时间,开展班级读书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教材内容出发,利用相关的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如一年级、二年级的小学生就可将《小王子》《昆虫记》等读物作为读书会中的主要内容;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将《智慧的背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读物作为主要内容[5]。同时,还要让学生摘录课外读物中的优美句子,引导学生仿写这些句子,在临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分析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进而让这些知识内容内化、整合为学生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储备。并且还要鼓励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大胆创作。对有创意、新颖的习作,教师不仅要表扬学生,同时还要将其陈列在班级中,这就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创作意识。

三、实现双向评价

合理的评价,有着激励、导向的功能,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尤其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将评价重心放在兴趣激发、方向引导上,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观察,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少采用指责的语言,尽可能地去探寻小学生的优点。并且,教师还可积极应用“学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另外,教师要能够透过阅读评价,渗透写作指导,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教师不仅要把握读写结合的要点,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笔者在文中仅对读写教学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更为深入的问题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东野广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

[2]何慧.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时代教育,2017(6).

[3]荆晓萌.读写在思维碰撞中闪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J].天津教育,2017(z1).

[4]赵玉波,姜俊丽.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指导策略探析[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8(1).

[5]花晓燕.将阅读融入写作,将写作植入阅读——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7(7).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