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医用高等数学教学的探究

2019-09-13 07:58周艳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医用医学生育人

周艳丽,孔 平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各高校积极展开课程思政专项改革研究与实践[2-10],为传统课程教学融入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带来新的契机。我院作为医学院校,更要以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为目标,应该对课程思政在医学生道德素养培养中的意义进行探索,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医德教育与课程育人有机融合并相互渗透。

医用高等数学是我院生物医学工程、大数据、临床工程、临床医学、医学影像、药学等专业的重要公共基础课之一,教学对象是刚刚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新生。医用高等数学内容涉及面广,学时多,每周授课4~6学时,共6~8学分。大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医用高等数学在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保证学生心理健康[11]。因此,既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以及育人功能,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高等数学课堂“要有灵魂,要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12]。现阶段将思政教育融入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能提高医学生道德素养,培养优秀医生。

1 挖掘课程的育人元素

“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8]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不仅仅担负着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责任,还应该进行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功能,扭转医用高等数学课程重数学概念、定理和解题套路而轻育人的现状。要将思政教育元素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在备课过程中、教学过程中以及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深入挖掘每个数学符号及各教学环节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认真做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把课程思政渗透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1.1 高等数学中的中国梦

1.2 高等数学中的人文素养

在学习极值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求解函数的极值点和极值,同时还要让其领悟到:人生就像连绵不断的曲面,起起落落是必经之路,是成长的需要,跌入低谷不馁,甘于平淡不放任,伫立高峰不张扬,这才叫宽广胸襟[13]。困境中的我们要坚信:守得云开见红日,拨开云雾见明月,低谷与高峰只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微分和积分就像乘除一样,是一个互逆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对立概念,微分和积分思想有许多一致性,如验证积分的结果是否正确时可以通过求导的方法处理。通过学习微分和积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对立的事物也是可以统一的。同时,通过微分和积分的对立统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定积分的概念可以用“分割、求近似、求和、取极限”10个字概括,定积分起源于处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体积以及其他实际问题,如变速直线运动路程、变力做功等。定积分的概念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想,如量变与质变、常量与变量、近似与精确、分割与组合、局部与整体、有限与无限、离散与连续等,理清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而且能培养其辩证唯物观,这是数学课程思政最有力的表现形式。通过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不能求解”到“能够求解”,告诉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大问题、复杂问题、困难问题,要学会分割成小问题、简单问题或转化为近似问题进行解决,体现了成功之道。

1.3 培养爱国情怀

极限理论早在我国古代就有非常详尽的论述,比如庄周所著的《庄子》一书就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概念。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割圆术即圆内接正多边形来计算面积,是极限理论在几何学上的应用。在讲授微积分知识时,可以介绍清代数学巨臂李善兰独创的尖锥术。1859年,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了关于微积分的著作《代微积拾级》,李善兰在序中道:“是书先代数,次微分,由易而难,若阶级之渐生,故名拾级。”这就是微积分名称的来源[14]。结合傅立叶级数知识,可以介绍现代数学家陈建功在《三角级数论》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这种授课方式不仅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其对数学的热爱之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入一些优秀数学家的事迹,比如华罗庚开创了国际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十多年,成就了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15]。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都在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顽强拼搏,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通过名人轶事,引导学生勇于奋斗,自强不息,孜孜不倦,战胜困难。

2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课程思政建设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三位一体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将思想政治元素渗透到课程标准和教材中,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本文以定积分概念为例,给出了课上任务教学设计和整体教学模式(见表1、图1)。

图1 定积分概念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表1 定积分概念课上教学任务设计

3 结论

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使医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提高了其数学素养,感悟到医用高等数学蕴涵的德育价值。渗透思政教育的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并指引医学生探索人生的真谛,从而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德。

猜你喜欢
医用医学生育人
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对策研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