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2019-10-07 14:59梁振奇
新一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初中数学

梁振奇

摘 要: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我一直在想如何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数学联系起来,在数学教育中做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数学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就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命题。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初中数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而对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青少年一代。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深感自己有义务,也有责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应用到中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这既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丰富数学学科内容的内在要求。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数学价值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

一、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数学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后,可出示例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提问:“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的意思是什么?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老师说明该问题是一千五百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漂洋过海传到日本等国,对中国古文明史的传播起很大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題的好奇心。这样,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数学知识,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

在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应用时,引用明朝程大位的著作《算法統宗》裏有一道“蕩秋千”的趣題,是用詩歌的形式的:

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離地;

送行二步與人齊,五尺人高曾記。

仕女佳人爭蹴,終朝笑語歡嬉;

良工高士好奇,算出索長有幾?

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有一架秋千,当静止时其踏板离地1尺;将它向前推两步(一步指“双步”,即左右脚各迈一步,一步为5尺)并使秋千的绳索拉直,其踏板离地5尺.求绳索的长.

在讲解最短路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数学中这道数学题,有一棵枯树直立在地上,树高2丈,粗3尺,有一根藤条从树根处缠绕而上到达树顶,请问这根藤条有多长?同学们为解决问题会将大树展开成平面图在利用学过的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学生不仅学会在平面的基础上计算最短路径,又认识到立体图形上最短路径问题要转化为平面图形上的最短路径去计算,又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根据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介绍不同层次的相关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渗透数学名人成长历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

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与推导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他在《周髀算经》书中补充的“勾股圆方图及注”和“日高图及注”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文献。在“勾股圆方图及注”中他提出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和解勾股形的五个公式;在“日高图及注”中,他用图形面积证明汉代普遍应用的重差公式,赵爽的工作是带有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讲解“圆的周长”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祖冲之的小故事;在进行“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可以先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在学习“倍数和因数”时可以介绍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和付出的辛苦卓绝的劳动;介绍古代和现代数学家成长的励志故事等等。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爱钻研敢钻研,不怕困难和挫折,更不怕失败,向他们学习,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三、利用数学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数学活动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我国古代人民对数学的发展做出过许多杰出贡献,蕴藏着许多丰富的数学活动资源,可以在数学活动中加以运用。

著名的“九宫算”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图形填数,我国古代称为“九宫算”“纵横图”,国外叫作幻方。“九宫图”就是将1~9共9个数填在3×3的小格内,它是一个三阶幻方。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洛水中浮出一只神龟,龟背上驮了一个“洛书”图。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运算后,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在9个格内,分别填入-2,-1,0,1,2,3,4,5,6,横竖相加得数一致。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熟练掌握有理数加减运算。

“石头、剪子、布”,也就“猜拳”,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按照明朝人谢肇浙所写的《五杂俎》,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在学习“概率”相关内容时,让学生进行“石头、剪子、布”游戏,使学生对概率的内容有了亲身的体验。同时,在游戏前,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起源和发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结合中国的时代特色,让传统戏曲、国画、书法、中医、武术、太极、对联、诗词等进校园、进课堂,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很好的沃土、氛围,传授中国故事,在讲授知识中传承传统文化,将历史的经典、时代的方向播种到未成年人心中,传播社会正能量,助力青少年实现人生大梦想,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黄荣.《中国传数学》

[2]丁飞.《中国数学名人》

[3]郭开泉.《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实施策略与方法》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初中数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