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放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疗效分析

2019-10-18 06:57黄培过雪丹孙春花赵帆
系统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放化疗肺癌量表

黄培,过雪丹,孙春花,赵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肿瘤科,江苏无锡 214002

肺癌为临床一种十分多见的恶性肿瘤[1],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据恶性肿瘤首位,仅有20%或者30%左右的患者在病症确诊期间可以治疗[2],而多数都均为晚期或者存在肿瘤转移情况。作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同步放化疗的应用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但是治疗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会对患者的躯体、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产生多方面影响[3]。通过于此,文章以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行同步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进行分析,评定同步放化疗期间肺癌患者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行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入选原则:①年龄区间在18~74岁;②病理诊断确诊,其中腺癌46例,鳞癌24例;③进行同步放化疗(紫杉醇、紫杉醇联合顺铂、培美曲塞二钠以及顺铂等);④仔细阅读并理解知情同意书,同时签署。70例患者中,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54.2±2.3)岁;⑤采用6MV X射线调强适形放疗,2 Gy/次,5次/周,中位放射剂量60 Gy。该次研究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时研究征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该次数据通过横断面描述性研究,应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患者予以同步放化疗前1 d、治疗结束时3 d内以及治疗结束30 d的记录。

对入选患者讲明该次研究的最终目的和选取意义,征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治疗开始前1 d内、治疗结束时3 d内以及治疗结束30 d时予以问卷记录[4]。问卷完成后,研究人员将问卷收取同时检查,发放问卷70份,回收率100%。

患者基础资料收取:参考文献基础上进行设计,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等。

应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 (EORTC: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a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颁布的EORTC QLQ-C30[5](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此量表包含五大功能评分,分别为躯体评分、角色评分、情绪评分、认知评分和社会评分。

1.3 统计方法

70例患者临床数据检验测定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70例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功能领域得分变化分析、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症状领域得分变化分析对比用(±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70例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功能领域得分变化分析

通过表1可知,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治疗完成30 d时的总体健康得分情况和治疗前对比显著降低,治疗结束30 d时虽然有一定程度恢复,但是未达到治疗前水平,对比t检验结果证实,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前、治疗结束30 d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症状领域得分变化分析

通过表2可知,患者进行治疗前相关症状积分最高的为经济紧张,其次为气短、失眠以及疲累,腹泻指标、恶心以及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症状较轻,治疗完成时,相关症状得分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提升,其中疲累、疼痛以及食欲降低得分上升,治疗结束30 d时,症状得分降低,但是>治疗前的状态,经过t检验证实,经济困难和腹泻在3个时间内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累以及疼痛和食欲降低在3个时间段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研究发现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但对于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影响研究相对较少[5-7]。

该次研究结果说明,同步放化疗前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优,其中认知功能(89.64±19.33)分以及躯体功能得分(89.59±14.65)分情况较高,其次则为情绪功能(80.67±15.47)分,得分最差为角色功能(71.20±28.27)分和社会功能评分(69.69±25.63)分。在李媛媛[7]专家的研究中,对两组治疗前后功能量表和症状量表评分进行对比,两组功能量表均有提高,其中A组治疗后 30 d 评分(14.4±3.5)分和 B 组(16.8±8.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70例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功能领域得分分析[(±s),分]

表1 70例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功能领域得分分析[(±s),分]

注:* 为与治疗前相比,P<0.05。

指标躯体评分角色评分情绪评分认知评分社会评分治疗前 治疗结束时89.59±14.65 71.20±28.27 80.67±15.47 89.64±19.33 69.69±25.63(75.55±22.28)*(52.31±32.03)*(76.00±11.4)*(80.62±17.2)*(59.59±32.42)*治疗结束30 d时(83.40±19.12)*(65.90±29.01)*(81.17±17.76)*(87.10±18.38)*(70.69±30.77)*

表2 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症状领域得分变化分析[(±s),分]

表2 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症状领域得分变化分析[(±s),分]

指标疲累恶心呕吐疼痛气短失眠食欲降低便秘腹泻经济困难治疗前15.65±8.48 4.03±9.71 7.57±12.81 18.17±25.51 16.66±25.64 9.08±18.88 7.06±18.95 2.52±8.88 42.92±33.46治疗结束时37.36±25.75 15.90±19.28 28.02±25.17 27.26±25.42 30.29±30.23 33.32±32.55 16.66±23.56 6.05±14.20 46.96±34.57治疗结束30 d时30.47±23.89 10.34±17.47 16.40±20.35 22.21±22.13 23.22±28.62 19.69±26.12 12.12±19.06 5.55±13.81 45.95±35.44

这一因素说明在进行同步放化疗前肺癌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依然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情绪领域方面,因病症的困扰和折磨,患者本身存在心理负担[8]。角色评分以及社会评分反应的是患者在社会中发挥的社会角色功能和程度能力,包含生活基本能力、和人交往的能力、环境适应情况以及社会生活的认可。患者的角色评分以及社会评分较低原因在于患者患病后社会活动暂停[9]。

同时根据该次研究结果证实,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领域分数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升高,疲累、疼痛、食欲降低得分上升明显[10]。放化疗在杀掉肿瘤细胞过程中,机体常规组织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伤害,如消化道黏膜反应骨髓抑制等,所以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临床不良反应[11],导致患者出现了食欲降低、恶心以及呕吐等反应,这些反应的加剧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躯体活动能力[12]。

综上所述,同步放化疗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但是下降的状态可以逆转。治疗过程中,医师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应对情况和适应能力进行评定,告知患者放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进行处理。

猜你喜欢
放化疗肺癌量表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