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分析

2019-10-18 06:57孙学文
系统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多索氨茶碱茶碱

孙学文

尹山湖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肺部疾病,患者发病时呼吸会变得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病不是某个瞬间就可能会患上的疾病,而是长期对肺部造成严重损害的结果,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要容易患上这种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恶化。

据相关资料表明,慢阻肺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主要临床特征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若不能及时采取治疗方案,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对其日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既往的治疗以茶碱类药物为主,比较常应用的茶碱类的治疗药物为氨茶碱,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的呼吸肌功能也可以有效缓解。但是,部分患者予以氨茶碱药物治疗后,会存在多种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体现为恶心呕吐以及心悸等。近年来,药物种类趋于多样化发展,多索茶碱凭借诸多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其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症状有效改善,其平喘效果也较为显著。另外,其安全性比氨茶碱更高,可见该药物的优势更为明显。该次研究对慢阻肺疾病应用多索茶碱治疗的临床可行性进行研究,抽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被确诊的慢阻肺患者6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抽取的慢阻肺疾病60例,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并将对激素具有依赖性的患者进行排除,将存在严重的心、肾、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排除,将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排除,将哺乳期妇女和孕妇进行排除,将对该研究中所使用的药物过敏的患者进行排除。分组方法依据患者就诊时间进行合理划分,分为研究及参照两组患者,每组30例。研究组,由17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区间分布在63~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73.25±4.65)岁。参照组患者中,由18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区间分布在62~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25±4.70)岁。统计工具对慢阻肺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性增强显著。

1.2 方法

患者进入医院后,主治医师需事先给予对症治疗,具体内容以吸氧和祛痰为主,同时配合抗感染。参照组30例慢阻肺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氨茶碱,初次剂量需维持在250 mg,随后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相配合,混匀后,1次/d,进行5~10 d的持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采用多索茶碱,药物的使用剂量为300 mg,将其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匀,1次/d,进行5~10 d的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研究组及参照组予以不用药物,观察用药后引发的不良反应症状,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为:显效: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咳嗽、喘息、呼吸相关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或者完全消失,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没有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哮鸣音症状改善较为良好,血样脉氧饱和度恢复情况与正常范围相接近。好转: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咳嗽、喘息、呼吸相关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的哮鸣音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脉氧饱和度为80%。无效: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咳嗽、喘息、呼吸相关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或者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哮鸣音未出现明显减少或者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血脉氧饱和度为60%~80%。

1.4 统计方法

相关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统计,计量资料(±s)实施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该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为百分率(%)、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索茶碱和氨茶碱的治疗效果评估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经计算后分别为96.67%、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比较

2.2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经多索茶碱和氨茶碱治疗,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计算后为16.7%,后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计算后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9,P=0.012)。 见表 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组进行性肺病。最常见的是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大多数患者均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患者在发病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从咳嗽和呼吸急促开始,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患者胸部出现喘息和紧绷感。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因素是吸烟,其次长期接触化学刺激物、呼吸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缺乏一种名为α-1-抗胰蛋白酶的蛋白质。这种缺乏会导致肺部恶化,也会影响肝脏。可能还有其他遗传因素在起作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会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并降低患者抵抗感染的能力。目前临床尚未有治愈的方法,但通过多种药物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并降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其他疾病的风险,如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

吸烟是导致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去除病因,单凭药物治疗难以取得疗效。因此,阻止COPD发生和进展的关键是戒烟。同时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粉尘的人群;并在生活上做一些改变,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戒烟提高一些相关的建议,如口香糖、吸入器、药片、贴片或鼻喷雾剂等辅助手段的尼古丁替代疗法,以降低食欲;服用安非他酮、强力霉素或可乐定。有助于治疗尼古丁戒断症状,并进行咨询或团体治疗。经常锻炼对整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都有好处。它还能帮助保持体力和耐力。在饮食上减少脂肪的摄入,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吃肉、鱼、鸡蛋等食物;也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和补充剂可能是获得所需营养的途径。并告知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方式增强自身体重;COPD患者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使患者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呼吸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患者可通过做呼吸瑜珈、呼吸操、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锻炼、唱歌、吹口哨、吹笛子等进行肺功能锻炼。并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情将有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加治疗的顺从性,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将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氨茶碱属于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不过,氨茶碱得在代谢方面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临床既往首选氨茶碱药物,该药物不仅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同时会直接影响其自身机体,具有一定的限制性[2]。茶碱类药物的治疗较为狭窄,若静脉使用茶碱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对曾长期口服缓释茶碱的患者危险系数更高;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以改善健康状态。支气管扩张剂是临床常用药物其包含3种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和甲基黄嘌呤,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以改善健康状态。吸入治疗为首选,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各种吸入器,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效果,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

多索茶碱属于全新的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可松弛患者支气管平滑肌,其作用效果要比氨茶碱明显更强,药效作用时间也更长[3]。可对炎症递质、细胞因子的分泌和气道炎症反应进行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气道相关高反应性有效减少[4]。多索茶碱是替代氨茶碱的一种更具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通过多种途径达到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接触呼吸道痉挛的效果。在治疗中起效快,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同期功能,将有利于患者氧的摄取及二氧化碳排除,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多索茶碱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炎症相关症状以及通气功能等可明显改善效果,其作用效果明显优于氨茶碱[5]。就钙拮抗剂受体而言,其自身不会与多索茶碱药物出现竞争,因此,该药物在慢阻肺治疗中,可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安全性同氨茶碱比较明显较高,更具显著优势[6]。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COPD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为提高患者疗效,临床常采用茶碱类药物进行治疗,且无论是氨茶碱还是多索茶碱,均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得以改善[7]。苟鑫[8]在对60例COPD患者研究中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且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而该研究中,从两组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可以发现,予以多索茶碱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较比氨茶碱治疗的 76.67%明显较高(χ2=5.192,P=0.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从两组慢阻肺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研究组16.7%较比参照组的46.67%更低(χ2=6.239,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多索茶碱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更高,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慢阻肺疾病采用多索茶碱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尤其在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方面上较为突出,另外,从该药物的安全性来看,多索茶碱也明显高于氨茶碱,鉴于多索茶碱的临床优势,可进一步在临床上普及和实践。

猜你喜欢
多索氨茶碱茶碱
多索茶碱辅助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研究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多索茶碱的临床观察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二羟丙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0例
发烧的病人别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