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

2019-10-18 06:57田端超
系统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汀类血脂心血管

田端超

山东省禹城市中医医院内三科,山东禹城 250002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心内科是属于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与脑部的表现,临床多以心悸、气短、紧缩性疼痛等为主要症状,严重可导致晕厥、水肿等情况,若早期得不到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极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临床针对心血管疾病通过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来采取药物对症治疗,如他汀类药物以及心血管药物等保守治疗,获得一定临床效果,但预后仍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近两年,据有关临床实验证实,采用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促进预后恢复,预防并发症[1]。为此,该文选自2015年2月—2018年3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0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于在该院接诊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06例纳入到该次实验的有关材料,经与患者和家属双方达成协议后,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均经临床有关检查作出明确后,符合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均排除存在多脏器异常损害及近期有过治疗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53例(心血管药物治疗)和治疗组53例(他丁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4岁;治疗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7岁;10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包括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患者为48例、恶化性心绞痛患者为32例、混合型心绞痛患者为26例。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式

1.2.1 对照组 对该组患者均采取心血管药物盐酸尼卡地平(国药准字号:H32023195,规格:10 mg )进行口服治疗,使用方法:20 mg/次,2~3 次/d,连续治疗 2个月为1个疗程后见疗效[2]。

1.2.2 治疗组 对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合运用辛伐他汀(国药准字号:H20103432,规格:20mg)片进行口服治疗,使用方法:20 mg/次,1次/d,连续治疗2个月后见疗效[3]。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治疗干预后的血脂(TC、TG、HDL-C、LDL-C)的各个指标水平情况;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总有效率情况。

1.4 疗效判定

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标准:有效: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及血脂指标情况及均明显消失或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和血脂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无效:以上达不到任何一项者。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有获取的数据结果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以百分比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s)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结果发现,治疗组经治疗后的相关血脂水平指标情况,则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情况[(±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情况[(±s),mmol/L]

组别 TC TG HDL-C LDL-C治疗组(n=53)对照组(n=53)t值P值4.11±0.51 4.53±0.58 4.263<0.05 1.31±0.16 1.71±0.21 4.251<0.05 2.35±1.01 2.93±1.36 4.845<0.05 2.80±1.20 3.41±1.61 4.326<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情况比较

结果得出,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情况对比

2.3 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更胜一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情况比较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被视为是一种严重危及中老年患者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且具有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极高的特征[4]。其主要临床病因主要由几个方面组成,具体包括: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等因素所致[5];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所致[6];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所致;④白血病、贫血以及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展与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方式等均受到较大程度上的改变,加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促使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每年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该疾病促使患者的机体长时间处于一种缺血缺氧的状态下,造成患者的组织可造成严重损害,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及吞咽障碍等情况发生,严重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造成呼吸衰竭,最终威胁患者生命。临床多以单纯采取心血管药物、他汀类等保守治疗为治疗手段,但效果不为理想,仍有部分患者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事件发生。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降脂药物,主要包括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等[7]。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阻断细胞内经甲戊酸代谢途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进而使得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逐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及活性的增加,进而达到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目的。另外,他汀类药物还具备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的功效,为此,能够进一步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所改善,从中体现了能够保护神经和抵抗炎症的一大特点,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故选择他汀类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佳,获得临床医生及患者选择上的青睐[8-11]。

该次实验研究阐明:治疗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治疗后的 TC、TG、HDL-C、LDL-C, 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7%,对照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总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为22.64%,其中出现4例心律失常、3例心力衰竭、5例心绞痛患者,共出现12例并发症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2%,对照组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35%,这与吾拉木江·阿布来孜[12]在研究报告中治疗组心血管疾病患者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5%,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的77.8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看出,将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进行联合使用来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各个指标水平,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血脂各个指标水平得以控制,与较单纯使用心血管药物相比较,更具有安全性更高,同时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而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佳,不仅能够提高整体的治疗疗效,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的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个血脂指标水平情况,促进预后康复,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汀类血脂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对付心血管病要用好他汀类药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探讨
你了解“血脂”吗
他汀类降脂药致肝损害的诊断研究进展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