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实施腹腔镜与开腹切除术临床对比分析

2019-10-18 06:57蒋悫
系统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开腹

蒋悫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普外科,江苏南通 226001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性腹症,患者出现阑尾穿孔后,会导致术后切口感染以及粘连性肠梗阻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增加[1]。阑尾炎患者传统开腹术切除有一定效果,但带来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2],腹腔镜作为目前常见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很多领域应用广泛,其具有很多优势[3]。为了探讨这两种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该文以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6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3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并与其他43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作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临床研究对象共计86例,均为作者所在医院所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经过临床症状体征观察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阑尾炎,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行手术治疗。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女为23/20,年龄26~75岁,中位年龄52.8岁;病理类型单纯性型 29 例(67.44%,29/43),化脓性阑尾炎10例(23.26%,10/43)、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4 例(9.30%,4/43);对照组男女为 24/19,年龄 23~80分,中位年龄53.4岁;病理类型单纯性型30例(69.77%,30/43),化脓性阑尾炎 8(18.60%,8/43)、坏疽穿孔性阑尾炎5例(11.63%,5/43);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 采取的手术方式为开腹放阑尾切除术,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切口选择:在右下腹McBumey点取2.5~7 cm长的斜向切口,常规探查腹部后对阑尾进行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1.2.2 观察组 手术方式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气管插管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采用三孔(脐部、右下腹、左下腹)法置入Trocar,找到阑尾后,用电钩对系膜进行分离,并用可吸收套扎线对阑尾根部进行结扎,Hem-lock夹或丝线结扎阑尾系膜及血管,阑尾残端粘膜电凝烧灼进行处理,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溶液反复冲洗。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及术后指标(肛门排气时间、疼痛评分、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后并发症(切口渗血、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粘连)及止痛药使用。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7.34±10.08)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6.28±4.03)h、疼痛评分(2.32±1.55)分、体温恢复正常(50.27±8.37)h、住院时间(5.01±1.38)d 低于对照组的(90.37±14.27)mL、(28.89±6.48)h、(4.53±2.33)分、(71.22±9.26)h、(7.31±1.55)d(t=9.36、5.02、6.24、4.86、 3.54,P<0.05);两组手术时间(41.11±4.22)min-VS(43.29±5.03)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4,P>0.05),见表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2例(4.65%)、止痛药使用3例(6.98%)低于对照组的7例(16.28%)及19 例(44.19%)(χ2=4.13、9.45,P<0.05)。

3 讨论

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阑尾炎性病变,为胃肠系统常见疾病,若临床治疗方法不当,会导致患者出现化脓性静脉炎、慢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可危及患者生命,传统开腹手术方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认同,所以一直沿用到现在[4],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部分阑尾寻找比较困难,尤其是肥胖患者,术中常须延长切口寻找阑尾,增加了术后切口疝、肠粘连发生机率[5]。

在医学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上来,和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虽然价格相对昂贵,但具有下列优点为:①微创性。其手术切口小,创伤较小,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7.34±10.08)mL 低于对照组的(90.37±14.27)mL(P<0.05);创伤较小降低手术疼痛程度,观察组疼痛评分(2.32±1.55)分、止痛药使用 6.98%低于对照组的(4.53±2.33)分、44.19%(P<0.05);实施无需剖腹,也无需缝合伤口,无明显瘢痕,患者接受度高[6]。②安全性高。腹腔镜切除术均为器械操作,手术部未接触腹腔脏器,可避免细菌感染,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和肠粘连发生率[7]。③视野清晰。腹腔镜下视野广,可探查范围大,可弥补开腹放手术视野受限的局限性[8],腹腔镜具有放大效应,视野清晰,且可在腹腔内翻动、牵拉腹腔内脏器,直视下分离、切割组织,这比开腹手术操作方便,尤其对于异位阑尾,更有开腹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9]。④兼备诊断功能。腹腔镜能探查腹腔脏器,能比较清楚地了解患者腹腔的整体情况,防止漏诊误诊[10]。⑤手术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手术时间(41.11±4.22)min,开腹手术组(43.29±5.0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05),手术时间长短与手术医生的熟练程度相关[11],该科自开腹展腹腔镜手术以来,手术例数不多,相信随着实践次数增多,手术时间也将缩短。⑥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16.28±4.03)h、体温恢复正常(50.27±8.37)h、住院时间(5.01±1.38)d 低于对照组的 (28.89±6.48)h、(71.22±9.26)h、(7.31±1.55)d(P<0.05);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相应较低[1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4.65%低于对照组的16.28%(P<0.05)。与刘钟华[13-15]报道的急性阑尾炎经腹腔镜手术排气时间(25.01±2.61)h、住院时间(6.02±1.21)d、出血量(8.13±1.32)mL 优于以往的开腹术式的(36.15±3.57)h、(8.13±2.59)d、(26.6±2.51)mL 一致。

表1 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不同手术模式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不同手术模式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肛门排气时间(h)疼痛评分(分)41.11±4.22 43.29±5.03 0.34>0.05 47.34±10.08 90.37±14.27 9.36<0.05 16.28±4.03 28.89±6.48 5.02<0.05 2.32±1.55 4.53±2.33 6.24<0.05体温恢复正常(h)50.27±8.37 71.22±9.26 4.86<0.05住院时间(d)5.01±1.38 7.31±1.55 3.54<0.05

综上所述,将腹腔镜置入患者体内,能够精准诊断患者病情,找准阑尾具体所在位置,并给予切除治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法相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法,患者切口小、伤口恢复周期短,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用也存在局限性,并不难完全替代传统开腹手术,在遇到肠管损伤、阑尾发生动脉出血难以控制、坏疽性阑尾残端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妊娠型阑尾炎均等需要中途转为开腹手术。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开腹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