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缩宫素联合前列腺素类药物对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

2019-10-18 06:57苏燕敏
系统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苏燕敏

泗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泗水 273200

作为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一种并发症,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产妇出现合并巨大儿、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等因素时,就很容易出现产后出血,极大的威胁产妇的生命健康,为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率[1]。通过积极有效的早期防治措施可以极大的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概率,并且对产后出血的状况进行改善,保证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为了对小剂量缩宫素联合前列腺素类药物对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进行分析和介绍,该文选择该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实施剖宫产手术的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50例实施剖宫产手术的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历单双号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该次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年龄在 22~3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19±3.75)岁,孕周在 36~40 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5.01±3.73)周;观察组年龄在 23~3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88±3.91)岁,孕周在 35~40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5.18±3.02)周。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产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采用缩宫素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在产妇产出胎儿之后,采用10 U缩宫素(国药准字 H51021982;剂量:1 mL:5单位)对产妇进行静脉滴注,同时将10 U缩宫素通过肌内注射的方式注射到产妇宫体[3]。

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国药准字H20094183;剂量:1 mL:250 μg)联合缩宫素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在产妇产出胎儿之后,采用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通过肌内注射的方式注射到产妇宫体,同时采用10 U缩宫素对产妇进行静脉滴注[4-5]。

在给药之后,如果两组产妇的宫缩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善,在超过800 mL出血量的情况下就要对其实施其他有效的止血措施,比如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切除术、宫腔填塞或者促子宫收缩药物等[6]。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对两组产妇在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进行比较;对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与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产妇中共计有19例产后出血,达到了25.3%的出血率,观察组产妇中共计有4例产后出血,达到了5.3%的出血率。在出血率方面两组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产妇的出血量比较

对照组产妇产后2 h达到了 (351.2±54.7)mL的出血量,产后24 h达到了 (491.8±54.8)mL的出血量,观察组产妇产后2 h达到了(198.5±27.3)mL的出血量,产后24 h达到了 (288.4±40.7)mL的出血量。在产后2 h、产后24 h方面两组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产妇的出血量比较[(±s),mL]

表2 两组产妇的出血量比较[(±s),mL]

组别 产后2 h出血量 产后24 h出血量对照组(n=75)观察组(n=75)t值P值351.2±54.7 198.5±27.3 9.588<0.05 491.8±54.8 288.4±40.7 11.792<0.05

2.3 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产妇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中有2例腹泻,2例发热和1例恶心呕吐,占6.7%,观察组中有2例皮疹,1例心跳加速和2例恶心呕吐,占6.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0,P>0.05)。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均在不久后消失。

3 讨论

现在临床上产妇出血的预防关键就是对产妇使用宫缩剂,特别是在产后2 h内及时使用宫缩剂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8]。缩宫素是一种常见的宫缩剂,其能够结合缩宫素受体,从而对产妇的宫缩产生促进作用,但是其中的氮气只能够对产妇子宫上段收缩进行有效刺激,就由较短的半衰期,一旦受体位点出现饱和,就算加大药物剂量仍然没有太多作用,甚至还会造成水中毒。相对于传统前列腺素类的药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和更长的半衰期,其不仅用药量更少,而且还能够降低产妇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可以持久的刺激子宫平滑肌,促进其收缩,并且能够对宫颈起到很好的软化作用,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该次研究中,对照组产妇中共计有19例产后出血,达到了25.3%的出血率,观察组产妇中共计有4例产后出血,达到了5.3%的出血率。在出血率方面两组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2 h达到了(351.2±54.7)mL的出血量,产后24 h达到了(491.8±54.8)mL的出血量,观察组产妇产后2 h达到了(198.5±27.3)mL的出血量,产后24 h达到了(288.4±40.7)mL的出血量。在产后2 h、产后24 h方面两组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为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均在不久后消失。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石红青等人[9]在研究中发现,使用缩宫素治疗的高危产妇(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例(25.00%),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的高危产妇(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例(7.50%),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该结果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就可以极大的降低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而且安全性很高,值得在临床上予以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