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轮复习中科学理解“时空观念”类型
——以2019 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为例

2019-11-20 02:43江苏杨德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6期
关键词:历史事实时空观念课程标准

江苏 于 丹 杨德志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出现、杰出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过程的发生都离不开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空,其是建构史实、价值研判、理解与解释历史的认知依托,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是当前实施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了迎接高考改革的挑战,让备考师生在一轮复习中全面理解与把握“时空观念”类型,笔者试以2019 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为例,予以分类论析。

一、科学理解历史时间类型

一轮复习是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阐释的是人类的纵向历史进程,涉及节点历史事实较多,记忆与理解成为复习的基本内容之一。众所周知,历史是关于时间中人类群体及个体命运的故事,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历史时间则是人类社会、文化流变的节奏,贯穿着人类过去、现在与未来,具有一维性、历时性、两间性、共时性等特点。基于此内涵与本质,教师可以把历史时间类型具体划分为三种,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理解:

(一)历史物理时间

历史物理时间也称客观性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间,流逝是匀速的,长短是固定不变的,具有单向性与不可变性等特点。它具体地记录与描述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杰出历史人物,尽量再现历史真面目,但没有历史解释与价值研判的认识功能,如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临时约法》颁布等以“某年某月某日”的形式表示的时间。因此,《课程标准》要求历史学习与研究者要关注和记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实的节点时间,探究节点时间上的历史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节点事实的本来面貌。2019 年高考选择题大多体现了该内容,如:

例1.(2019·全国卷Ⅱ·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此题突出了“1919 年11 月”这一历史节点时间,中国在当时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五四”爱国运动,与材料反映的信息“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相一致,因此答案是B 项,A,C,D 项内容与时间不符。此题反映出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历史的时序性,通过绘制历史数轴或大事年表等方式记住和理解重大节点历史事实。

(二)历史学时间

历史学时间也称概念时间,是历史研究内容划分的单位,是历史研究者为了研究的方便与需要,对人类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段,对历史发展特征进行概括,设定出具体阶段历史时间,具有主观性与工具性特点,包含历史理解与价值研判的认识环节,如夏朝、商朝、王安石变法时期、古代、近代、现代等。因此,《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认知与研究者要在特定历史时段中构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相互关系,能理解特定历史阶段特征的具体内涵,能把历史事实放在不同时间段中进行合理解释,能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能把相同或不同历史时段内发生的同一性质或不同性质的历史事实进行比较,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趋势与规律。2019 年高考选择题中体现了历史学时间的特质,如:

例2.(2019·天津卷·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此试题以“文艺复兴时期”这一历史学时间作为命题切入点,文艺复兴是14—17 世纪欧洲发生的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主要通过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方式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材料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物质追求,故A 项符合当时史实,是正确选项;B 项内容材料无法体现,C 项与事实相反,D 项属于中国古代文人画特征,故B,C,D 项错误。此题反映出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特定历史学时间的特征,理解时段的内涵和本质,可以通过数轴和表格等方式对时段内、外史实进行纵横比较,运用“历史缩放法”,进一步提升学生认识历史的学科能力。

(三)历史范式时间

历史范式时间也称为历史方法论时间,它是历史研究者为了加深对历史事实的解释和价值评价所需的新工具,是历史研究的特定手段和方法。如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的“时段论”,把历史时间区分为三种时段,“长时段”以百年为计算单位,重视地理、气候、生产和交换方式、文化心态等对历史进程起决定或根本作用因素的研究;“中时段”以十年、二十年或半个世纪为单位,主要研究价格浮动、人口增减、工资变动、利率升降等对历史进程起直接或重要作用的问题;“短时段”即具体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发生的时间,对历史发展影响较小。《课程标准》要求历史学习者学会运用多种历史范式及理论,对同一或多种历史事实进行多角度因果解释和价值评判,挖掘历史事实存在的意义,提升历史学科的认识能力。2019 年高考选择题中也体现了此时间特点,如:

例3.(2019·全国卷Ⅱ·33)图1 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图1 15 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此题以“15 世纪”作为时间单位,材料涉及15 世纪欧洲城市中印书坊的发展概况,反映此时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变迁,进一步说明欧洲的历史进步,显然与“长时段”方法论相符,即研究文化心态因素。15 世纪时,“文艺复兴”正在开展,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大发展,故A 项正确。欧洲政治变革加速是在17—18 世纪,市民阶级出现是在14—15 世纪的意大利地区,新教传播广泛是在16—17 世纪,故B,C,D项错误。此题暗示师生在一轮复习中,对节点历史事实的认识要有正确的方法论,科学掌握“时段论”的基本方法,实现对历史事实的多角度理解与价值研判。

二、科学理解历史空间类型

在一轮复习中,形成正确的历史空间观念,有利于加深对历史事实的全面认知,提升历史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是指宇宙间一切存在物的总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文化等,它既有物质的,又有虚拟的。而历史空间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的场所和舞台,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发生的地点、区域、范围等。教师可据此内涵及历史学科人文性特点,把历史空间分为如下类型,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理解:

(一)历史地理空间

历史地理空间是指人类历史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或活动的具体区域的自然地理空间,是地域性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特殊性,其范围是固定的,通常是由区域、地形、土质、气候、生物、文化习俗等组成,无意识形态色彩,如镐京、长安、日本、英国、欧洲、美洲等。《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记忆和理解特定区域空间里发生的具体历史事实,探究区域地理空间对历史变迁产生的影响。2019 年高考选择题也比较多地呈现了此空间特点,如:

例4.(2019·全国卷Ⅲ·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此题的历史地理空间是古代新疆、甘肃和洛阳地区,以佛教造像前后变化为切入口,早期大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这是外来原始佛教精神的基本体现,洛阳是古代中国中原文化中心,中国主流文化是儒家思想,造像“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显然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故答案是D 项。此题反映出一轮复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掌握不同历史地理空间区域的特殊性,理解历史事实发展变迁及其产生的影响与历史地理空间的密切关系,尊重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二)历史社会空间

历史社会空间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或生活的特定的阶级社会里的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人身空间,由一个社会的政治空间、经济空间、文化空间等综合组成,空间范围是动态的、延续的、发展的,具有多样性和普遍性等特点,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法国大革命社会、美国独立战争社会、“冷战”社会、美苏争霸社会等。《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和研究者要把历史事实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进行合理解释,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空间条件下进行考查,挖掘历史事实发生的根源,阐释历史存在的意义,能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益建议和方案。2019 年高考选择题大多体现了此空间的特质,如:

例5.(2019·全国卷Ⅲ·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此题的历史社会空间是1947—1948 年的美国社会,此时美国的社会空间主要体现为“冷战”社会,材料中反映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但因为有人指控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所以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显然与美国当时存在的冷战社会空间相一致,因此B 项正确,A,C,D 项与史实及材料主旨不符。此题反映出一轮复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历史认知中,把历史事实放在特定历史社会空间框架下,综合、全面地进行理解、解释和价值评价。

(三)历史心理空间

历史心理空间是指历史学习和研究者为了加深对特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全面理解与解释,通过心理主观虚设的历史活动空间。该空间具有主观性、虚拟性、多样性等特点,如历史认知中的反事实想象、时空移情、历史体验、绘制漫画等。《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与研究者能深入理解和感悟历史事实,阐释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历史认识,能进行正确的价值评判。2019 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再现了此空间的历史认识功能,如:

例6.(2019·江苏卷·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图2),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图2

A.夫唱妇随赴战场

B.抗战流血不流泪

C.国共北伐齐协力

D.解甲归田喜而泣

此题漫画是心理虚拟历史空间,反映的不是社会某一具体的、真实的、客观的历史事实,但通过主观心理虚设历史人物活动空间,可再现1940 年中国的时代主题,即中华民族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漫画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故B 项正确;材料“不许戎衣有泪痕”中“戎衣”是男子的军服,故A 项错误;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7 年,故C 项错误;D 项与漫画时间对应的事实不符,故错误。此题采用历史心理空间命题,反映出一轮复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揭示历史、感悟历史。

总之,时空观念素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分值比重很大,希望教师可以重视起来。以上所提见解,愿能为一轮复习的师生提供一些备考启示。

猜你喜欢
历史事实时空观念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论历史事实与文学表达的关联性
“历史理解”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有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