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19-11-26 12:55朱金艳
小学生 2019年9期
关键词:分组数学知识情境

⦿朱金艳

“分组”是课堂学习中一种常见模式,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给学生一个“缓冲期”,让学生在这个期间梳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目的。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学习模式,其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合理分组,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和对话沟通中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点。尤其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对学科学习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出分组学习的重要作用,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导入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学习模式就成为教学中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之一。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有趣的课堂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也能让学生在情境中突破解题的瓶颈,顺利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要明确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对数学学科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巧设情境化枯燥的课堂为有趣的课堂,就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导入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学习模式的时候,通过提出合理的问题创造出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发散思维、认真联想,把解决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这也就更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找规律”章节教学为例,本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够巧妙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对数学知识的积累,设置有趣的数学情境,课前教师即可让学生玩手指加棒的游戏。具体游戏流程为:教师提前准备小棒发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铅笔等学习用品,然后由教师做示范,用手指夹住小棒或铅笔,在一只手夹满小棒的时候就可以提问:“同学们,我们一只手有几根手指啊?”、“那为什么只夹住了四根小棒呢?”“小棒之间是怎么排列的呢?”等等。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教学主题,同时在这个简单且有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中,吸引学生真正沉浸到游戏,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由于学生可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困惑,在这种适合就可以发挥出分组学习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自由组合快速对问题进行简单交流,在这种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下很容易削弱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紧张感,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后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分组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同时充分体现优势互补的原则,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他同学的观点分享中查漏补缺,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重要目的。反思以往数学课堂中分组学习的效果也可以看出,分组随意性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后续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所以,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学习模式,其重点还是要明确分组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这样的模式促使学生注意力始终集中于数学课堂。

再以“找规律”章节教学为例,本章节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主要就是“间隔排列”的规律。基于此,针对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课堂活跃度,秉承就近原因,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提出分组探讨的问题“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观察学生分组交流的情况,有小组学生在对话讨论的时候提出,把电线杆用直线表示在纸上画出来,同时也有学生提出反驳意见,觉得这样的方法浪费时间,且提出质疑“如果数量很大的时候怎么画?”针对对话中出现的问题,小组学生激烈讨论,最后与章节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自然顺利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插手学生的交流讨论,完全由学生自主主导的小组对话学习模式,通过思维的碰撞不断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自然而然可以达到小组学习和对话交流的重要目的。

三、合作交流,小组展示

对学习成果的展示,一方面促使学习过程更加完整,引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重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也可以保证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学习模式,更需要注重分组学习成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敷衍了事。所以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分组对话学习中,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后,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再以“找规律”章节教学为例,在小组对话环节学生围绕数学问题展开了相关对话,且每个学生也对数学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学生觉得用具象化表现形式将其呈现在纸上能够更准确的得知答案,也有学生觉得要事半功倍得到迅速答案就需要巧用数学规律。在小组展示环节,就可以让每个小组对自己的讨论观点和成果进行展示,同时再由教师针对学生分享的学习成果进行引导性发掘,促使学生自己从学习成果中找不足,从而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之,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学习模式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思维碰撞和对话讨论中产生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分组教学的重要目标。

猜你喜欢
分组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