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9-11-26 12:55张小青
小学生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师应信息技术数学

⦿张小青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运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具有容量大、效率高、成本低等多种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配合使用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化枯燥为生动,变繁杂为简单,突破教学重难点,真正让数学“课堂”变成“学堂”。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燃机”,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通常以兴趣来左右生活和学习,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动下,会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探索知识,实现高效学习,而没有兴趣支撑下的数学学习是低效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可以配合使用充满趣味的图形、动画等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周长时,考虑到这是抽象的概念教学,学生难以产生兴趣。于是,新课伊始,运用信息技术播放动画,引入新课:一只小蜗牛,沿着一片大树叶爬行一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蜗牛实际上是围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一周”的概念,在此之后,教师让学生到讲台前指一指树叶一周的边线,让学生继续感悟“一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概括“周长”的概念,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的交流中,不断逼近知识的本质,这样的教学,远比教师直接揭示概念的效果要好得多。

上述案例,教师面对抽象的概念教学,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知识也是多彩的、有趣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学习难点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行为,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透彻、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还是比较难的,在头脑中出现了模糊认知,成了他们日后做题题目的诱因,长期以往,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烦心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千方百计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将复杂的数学知识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加快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速度和效率,更好地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完成活力数学课堂的构建。

在教学平移、旋转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征,首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在屏幕上出示了一幅格子图,在格子里面有一只小船,紧接着教师运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小船在方格纸上的运动过程,在形象化的演示中,学生渐渐理解了平移的运动方式,发现小船的位置移动了,而且每次都是直接运动。学生们经历了这样的观察过程后,形成结论:平移时,物体方向不变,位置发生改变。然后,教师出示了这样的几幅图片:电风扇、直升机、钟面,然后让学生用手比划电风扇叶片、直升机螺旋桨、钟面指针是怎样运动的,在此之后,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引入了旋转,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旋转时,物体方向改变,位置不发生改变。

上述案例,教师面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然后再上升为理解认知,使教学难点逐层剥离,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轻松突破。这样有助于实现数学概念教学的动态化,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巩固提升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学生学力、灵动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学反馈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练习的随意性很强,形式比较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在练习中应该获得的乐趣。因此,教师应改变这样的练习现状,丰富练习设计,改变学生对练习的印象,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视觉冲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针对性,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后,教师没有让学生机械地进行读数、写数的练习,而是在屏幕中首先出示了一棵大大的桃树,在桃树的下面放有篮子,桃树的上方出示数字,每个数字都拥有自己的读法和写法,读法、写法都写在桃树上的桃子里,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用鼠标先后正确地点击数的读法、写法,就可以顺利地将2个桃摘到篮子里,如果没有点击鼠标、点错一个、或者两个都点错,桃子无法摘取,在规定的时间内,摘到6个桃子为过关,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关,所用关闯完后,显示总得分。这样的练习形式,大家都觉得十分新颖,自然也感兴趣,就会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来,积极地完成练习任务,在玩中学,加深了对所学新知的理解,学习效果特别好。

在教学完新知后,教师没有进行单一的读写练习,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另辟蹊径,创造性地设计练习,让练习披上了趣味的“外衣”,帮助学生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加快知识体系的建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既有助于教师的“教”,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让学生获得直观感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完美整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猜你喜欢
教师应信息技术数学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