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现代主义建筑

2019-11-29 08:49杨於树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

【摘要】1937年,纳粹德国政府在国内进行其所谓的现代艺术改造运动,艺术成为宣扬纳粹德国意图和精神的工具;以此同时,苏联的前卫建筑运动正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代表着两国国家意志的展馆建筑在巴黎世博会不期而遇,在建筑形制上两者都不约而同地将新古典主义建筑进行了现代主义的改造;随后,现代主义在两国的发展轨迹与结果却截然相反。本文力求将这段历史进行还原,从而对那一年世界现代主义运动以及发展做一个较为完整的补充,同时也就其原因为例,对艺术思潮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进行思考。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形制;艺术思潮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一、世博会上的德国馆与苏联馆

1918年前后,德国建筑的发展呈现出以现代主义建筑与表现主义建筑共同发展的特征;1933年纳粹上台执政后,德国的文化自由与社会民主直接终结;纳粹上台伊始德国建筑发展便发生绝对的停滞;包豪斯及现代主义、表现主义都被认为是“堕落的艺术”。阿道夫·希特勒清楚地表达要坚决地铲除“堕落的艺术”,建立起真正的“德意志艺术”。他认为要让德国走出一战战败的民族自卑情结,必须要建设宏伟庞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建筑;施佩尔尽可能地迎合希特勒个人的审美趣味并如愿得到希特勒的赏识,之后便逐渐成为其私人建筑师与亲信。

在1937年的法国巴黎世博会上,施佩尔因为纳粹德国馆获得了该届世博会金奖;其通过建立“崇高”的美学原则,将新古典主义建筑进行了现代主义改造,并将现代主义与历史主义同时混合在了“日耳曼尼亚”当中,使纪念性的建筑与工业和科技的力量结合在了一起,把现代技术神话隐喻为民族复兴,并且在建筑形体上成功地塑造了对观者视觉与精神上的压制,从而打造出此前从未有过的“极权主义建筑”,并使其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政治与工业力量的“神话”符号。

1936年05月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由此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的基础,有了发达的农业、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都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为当时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苏联第一”的思潮与行为开始急速膨胀,那种曾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蔓延而后又被压制的“苏维埃世界共和国”“共产主义中心”等理论和主张又开始统领一切。因此,1937年的博览会上,在与德国馆相邻的情况下,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成为宣扬苏联成功的必要条件。梅尔尼科夫,苏俄前卫建筑运动与现代建筑师联盟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位构成主义建筑设计师建造了世博会苏联馆。

世博会上,苏联馆与德国馆一样获得了金奖;梅尔尼科夫将苏联现代建筑的创新精神、苏俄民族特色与个人独特的设计风格完美结合,不光在国内得到认可,在国际社会上也广受好评。当时,苏联参展委员会如此评价梅尔尼科夫的方案:“反映了作为工人和农民的国家以及各民族联盟——苏联的理想”;霍夫曼认为苏联馆是整个博览会上最杰出的展馆;艺术评论家图根德霍利德称赞苏联馆是“新精神”的象征,“如果勒·柯布西耶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那么梅尔尼科夫的苏联馆就是宣传的机器”。

二、1945年后现代主义在德国与苏联的发展轨迹

战后重建时期的建筑表向为推光式改造与东西方对峙风格的较量。推光式改造是指无论东德还是西德,任何代表国家“历史”并与当前意识形态相悖的建筑,必须全部推倒,并且其效率之高甚至超过了战争时期的轰炸速度,并且轰炸留存的五分之一也被全部拆毁。而东西方对峙其实质为冷战风格。而其表现为:所属美国阵营的西德接受国际式风格,以马歇尔大厦为开端;而东德则是追求苏联社会主义的民族形式,以苏维埃大使馆为开端。

在西德,二战结束之后对纳粹德国的绝对反对体现在了对西方和国际潮流的模仿与创造上;于1953年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则成为继承包豪斯遗产和反法西斯改革的里程碑,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美国的政治援助。而其中包豪斯遺产中最重要的也是在纳粹德国统治期间被称为“堕落的艺术”即德国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仅仅4年后的1957年,在柏林汉萨区由53名来自13个国家的建筑师举办的IBA建筑展览会,让人们看到了包豪斯所代表的现代主义在建筑风格上展现出了二战之前德国应有的平民化、多样化、工业化与标准化,其被后世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完美呈现,他们带来的45栋单体项目设计(设计并最终建成36栋)成为西德当时最成功的国际建筑展演,并为后来的国际式住宅建筑提供了标准范例。

东德这边,斯大林时代的苏联社会现实主义审美则对国际式嗤之以鼻,包豪斯所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罪证,其建筑必须真正达成一种全新的能够代表民族主义的建筑形式;于是,根据莫斯科样板建立的“社会主义内容,民族传统形式”的建筑广为流传,其中代表建筑就是斯大林大街。其结果就是住宅建筑在现代审美体系标准下显得十分呆板丑陋和单调,这种基于最早功能需求和建筑要求的建筑可以体现为现代主义建筑在功能需求上的经典反面教材,可以说绝对地“功能追随形式”。转折发生在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最高意识形态层面对斯大林提出绝对的反对,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现实主义建筑因其高昂的造价成为批评的主要依据;而后,一种新的简洁性诞生,装配式建筑和建筑的标准化得到倡导,舍弃“民族传统形式”,实现预制板装配、工业化建筑模具生产和标准化住宅建筑设计。

三、总结

现代主义在二战之前,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其代表人物与建筑的目的,或是对理论的现实实践、或践行其思想。在希特勒上台与在斯大林掌舵之前,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想只是在艺术方面有所发展,例如,德国包豪斯与苏联前卫建筑运动,两者都对国内建筑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以理解为设计师对于社会进步与需求所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理论。但是在二战爆发以后,现代主义先是在德国被禁止,在苏联演变成为民族性的社会现实主义,由政治体制(一般体现为最高领导人个人喜好)决定了现实主义是否存在、如何存在以及如何服务国家;而在二战之后,由于意识形态竞争,更是成为了美、苏两个乃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个阵营在艺术思想领域交手的武器与战场。

1957年,位于西柏林的IBA建筑展览会其实质是对于同时期东德东柏林建设斯大林大街项目的反击,其平民化、多样化、工业化与标准化是西方认为对苏联追求的传统民族性和壮丽想法最有力的回应。东德追求高效与廉价且形式单一化的预制建筑对于西德的国际式充满了分歧,但是在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东德所代表的苏联却剧烈的变化为向西方靠拢甚至于有些同化,这个对于其是否真的理解并支持现代主义是值得怀疑的,难道是因为对于斯大林时期其思想的绝对反对需要?这对于苏联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思想混乱,因此哪怕是到了90年代两德统一之后,德国艺术思想与建筑风格仍然趋于保守,并没有原生出前卫与激进的艺术家、艺术运动、艺术思想,更多的是对其他国家的模仿。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狭义上来讲,现代主义作为由建筑师与艺术家共同推动的思想内涵与实质,在1922年(纳粹在德国上台担任独裁政府与苏联在苏共一大上成立)就已经开始逐步变质,经历了1937年在德国的“死亡”以及苏联的社会现实主义改造,就已经是另外一种主义,而在1945年之后更是由美、苏两个阵营在各自扩充并冠以“現代主义”的另一种艺术意识形态宣传口号呢?而广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现代主义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丰富积累并发展出了繁多的理论,例如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极大地拓展了应用的维度并拥有极大的思想活跃性。

参考文献:

[1]曹洁.世博会展馆建筑的实验性探索[D].北京:清华大学,2005:24-26.

[2]高原.现代主义设计在纳粹德国时期的境遇兼论包豪斯师生在纳粹德国的设计实践[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5:64-66.

[3][英]玛丽·弗尔布鲁克,著,卿文辉,译.德国史:1918-2008[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李黎阳.德国现代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5]侯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现代主义城市乌托邦——对20世纪上半叶苏联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历史的反思[J].城市规划学刊,2008(1):109.

[6]徐旸.二十世纪初苏俄前卫建筑运动及其传承与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48-51.

[7]刘诗晴.秩序与反秩序:德奥当代建筑审美比较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2014:28-36.

作者简介:杨於树(1995-),男,浙江杭州人,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哈代悲剧小说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现代主义视野中老舍笔下的小人物悲剧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艾略特《情歌》的现代性简析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现代性特色
由《原野》浅谈文学创作中的人性发掘
现代主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