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人格魅力的育人作用

2019-12-23 07:13彭晶
教师·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格魅力榜样育人

彭晶

摘 要: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要摒持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人格魅力有着良好的育人功能。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人格特质为榜样,管理好自身的情绪,站在家长的角度,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

关键词:育人;人的发展;榜样;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005-02

一、问题的缘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来教育学生,如今已被广大教师奉为圭臬。在“高考”的大环境下,许多教师心中的“以身作则”也不由地倒向了学习这一边,他们在自己学习与工作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班级管理中侧重培养学生学习方面的能力。

诚然,具有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学生很优秀。前段时间,笔者十分有底气地将一个优秀的男孩介绍给笔者老师的女儿,见面两次后,老师和女儿居然坚定地拒绝了他!理由有很多,如近视1000度,唯一兴趣是玩手机,不运动,不会做饭,沉默呆板无趣。听了这些理由,笔者震惊了。

笔者不由得思考: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为师者常常过于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将来走上社會,需要以各种角色去面临自己的人生,而不单单是学习这一个方面的能力。

二、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培育发展型的人

人格是人的认知方式、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态度倾向、道德品质等的综合表现, 是“人的知识、能力、德行、意志、情感、信仰、作风等多因素的共生体”[1]。教师人格指的是教师群体共有的心理特征,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认知风格和行为风范,包括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学术水平等。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兴趣广泛、勤奋刻苦、意志坚强、宽容待人等都属于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的人格特征。在育人过程中,教师不能只侧重培养学生学习方面的能力,还要在生活中“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用自己这些良好的人格特质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让他们走上社会后,能较好地扮演自己人生中的不同角色。

教师以人格魅力育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管理好自身情绪,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和抗挫折能力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影响很大,长期来看,它将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教师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不可太过随性,要时刻提醒自己面对的是学生,要遵循乐观原则:第一,时常面带笑容;第二,及时排解垃圾情绪;第三,心理暗示自己能行。

几年前,笔者的母亲突然中风偏瘫,一夜之间,天崩地裂,卧床的母亲,嗷嗷待哺的女儿,紧张的工作,生活一下子黯淡了。面对如此困境,笔者也曾抑郁过,好在笔者及时排解了这些负面情绪,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于是笔者带着平和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去教室,微笑着与学生分享笔者当时的境况,并给他们推荐《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那一届学生现在居然还记得笔者曾经引用过书中的名言:“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我们班的学生大都乐观开朗,他们虽然也会因为学习或生活中的挫败皱眉或哭泣,但排解过那些不良情绪后,又成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乐天派了。

微笑的教师是最受欢迎的,他们通常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学生,使其也形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站在家长的角度,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如今已不是“唯分数论”的时代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只会读书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就是一个单调乏味的人,说不定找对象都是个难题。有时候,我们不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教育学生,而要用对自己儿女和未来女婿儿媳的要求来培养孩子,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

1.教师要做一个丰富多彩的人

有段时间,班上很多学生把玩手机当成了自己的兴趣,笔者也不直接对他们进行说教,而是和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恋爱故事:“我的爱人喜欢阅读、看电影、打篮球,并以一首温暖的吉他曲打动了我。”笔者问学生,喜欢跟只会玩手机的人交朋友吗?他们低下了头:“当然不!”笔者分明看到了当笔者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时学生的欢呼雀跃,听到了当笔者在专注写书法时学生的声声赞叹。

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有意识的模仿对象,不同教师所带的学生的身上明显有着自己的影子,与其苦口婆心讲大道理,不如以自身行动来感染学生。

2.鼓励学生广泛了解与接触社会,开阔眼界

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活动:书法、音乐、舞蹈、话剧、电脑制作、科学实验、小记者活动等。同时注重与家长沟通,让其抽出时间,带孩子放松一下,如去郊野踏青,去博物馆参观,去品尝特色美食,以激发孩子们在实践中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兴趣。

富有情趣的教师就像一本内容丰富的书,让学生爱不释手,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眼界。

(三)以自身为榜样,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过去,有可能是过多地以抱怨的口吻批评学生勤奋刻苦精神缺乏和意志品质薄弱,也有可能是过多地以说教的方式教导学生要以邱少云、张海迪等为榜样,使学生心中产生了逆反心理,让他们误以为:坚强的意志品质只是属于英雄和榜样人物,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于是,笔者改变策略,跟学生说自己的故事:“我从小就被老师归类为不聪明的学生,我的数学一塌糊涂,高考还落榜复读过。但是复读那一年,我几乎总是班上最早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的。总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最终我凭着这份勤奋刻苦与坚强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当然,认识到勤奋刻苦与坚强意志的重要性还不足以使学生发生质的转变,于是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打卡制度,量化考核

笔者用坚持体育锻炼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每日晨跑800米打卡训练,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笔者还在班上给自己和每位学生要克服的困难量身设置表格,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努力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此外,每两个星期笔者都会评选出班级的“勤奋之星”与“阶段目标胜利之星”。

2.以身作则,抵制诱惑

诱惑是摧毁意志最大的敌人,比如沉迷于手机危害身心,阻碍自我目标的实现。作为班主任,笔者带头“戒”手机,特意带个老年机到学校使用。笔者还呼吁自己的搭档老师戒烟,并在班上建立学生监管制度,举报有奖。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是否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所以要从小培养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为人师者,务必以身作则。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就自然形成了这种优秀品质。

(四)用宽容点亮学生的心灵

1.寬容学生的过失

刚担任班主任的时候,为了镇压住学生,显示自己的威严,笔者向前辈们取经,把“严”字作为管理班级的准则,任何情况下的违规,笔者都铁着面厉声呵斥。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中,学生紧紧张张地学习,畏畏缩缩地生活,唯恐一不小心就越过雷池,遭到老师的训斥。班干部们也战战兢兢地执行老师的“严刑酷法”,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非常紧张。笔者每天因处理一些违规琐事烦躁不已,班级工作犹如一潭死水。笔者无奈地打算“放弃”这群孺子不可教的学生,于是有一次对一个迟到和欠作业的学生,笔者破天荒没有用戒尺打手心,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声:“把作业补上,下次别迟到了。”放学后,出人意料的,这个一向看到笔者就像老鼠见到猫的学生居然主动来到办公室,对着笔者深深一鞠躬:“老师,对不起,早上堵车迟到了,我到您这儿来补完作业再走。我保证下次不再犯了!”笔者太惊讶了,这还是那个熊孩子吗?笔者激动地摸着他的头说:“老师相信你!”从那以后,他真的再也没有迟到、欠作业!

笔者深刻地反思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难道凡事都要遵循“严刑律法”吗?面对学生的过失,了解清楚情况,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任,给他们一分宽容,会收到比训斥、严惩更好的教育效果!

2.宽容学生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暂时困难或者行为一时失常的现象是正常的。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按照教师设置好的轨道去走,教师对待有个性的学生,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简单粗暴地将他们定义为“差生”。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个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可能会比较突出。因此,不能仅凭“分数论”,简单、粗暴地把这些学生与“优生”进行横向对比,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潜能,而要因势利导,将他们的特长优势迁移到其他方面,并做到多鼓励、少责备,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尽量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抓住时机,从正面入手,引导他们成为不同领域的人才。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怀有宽容之心,然而“言传”是抽象的,“身教胜于言传”,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这就是宽容,请向老师看齐!

三、结语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2]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即便在如今“高考”教育的大背景下,为师者也不要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格熏陶与性格养成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有着良好的育人功能,是任何知识都不能替代的。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人格特质去影响学生,培养出发展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轩庄.青少年人格教育对策的优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5-68.

[2]乌申斯基,转引自彼得洛夫.论人民教师的威信[M].上海:作家书屋,1951.

猜你喜欢
人格魅力榜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