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背后的故事

2019-12-23 07:13卓墨佼
教师·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校联合问题学生班主任工作

卓墨佼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而当今的大多数中学生自视甚高,自尊心极强,抗压能力差。在这样的现状下,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的产生,让教师苦不堪言。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善于俯下身子,去倾听他们背后的故事,联合家校,幫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做学生的“同龄人”,做家长们的“一心人”。

关键词:问题学生;班主任工作;学会倾听;家校联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011-02

一、研究背景

当今很多中学生渴望表现自己,但是遇到挫折就妄自菲薄。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却不愿去欣赏与赞美别人,不会与人为善,对别人没有爱心,缺少对别人的理解与宽容。同时遇到问题,不去从自身寻找错误,眼中嘴里都是别人的过错。

在这样的现状下,学校里难免会有几个“问题学生”, 他们常常会扰乱教学秩序, 影响教师的情绪, 阻碍课堂教学进程。他们无视规则, 顽劣暴戾, 更有甚者会打架斗殴。面对这些学生, 教师们常常苦不堪言。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家庭,他们还可能在将来危及社会。因此, 对于“问题学生”, 教育者不能轻言放弃。

二、“问题学生” 背后的故事

小欢同学是一名初一的新生,在初一上半学期短短几个月中,在班中惹出了大大小小几桩“坏事”,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问题学生”。以下是他两桩“坏事”背后的故事分享:

故事一:“问题”来源于学校

在初一军训的第一天,小欢同学因在队列中多次讲话, 被教官请出队伍,他非但不配合,还对教官竖起了中指。作为班主任的笔者,把他喊到一边,本想询问事情的原委,还没等笔者开口,小欢同学痞里痞气地往笔者面前一站,双手插在裤兜里,瞪着挑衅的眼神,流里流气地说:“怎么了?干什么?”此时笔者仿佛从他那全副武装的身躯中,看到了他小学和班主任谈话的样子。随后,笔者对他说了一句:“你小学六年到底是经历了什么,一个刚上初一,才第二天见新班主任的孩子已经竖起了满身的刺,连和班主任老师说话的基本方式和礼仪都不会?今天如果是你的爸爸妈妈在我面前讲话,也不会是这个没有礼貌的样子。你先冷静一下,好好想想,今天午饭后有时间,我不介意听听你小学六年经历了什么。”听笔者说完这几句话,他好像突然被戳中了要害,把手从裤兜里拿了出来,收起他敌视的眼神,低下头不再敢看笔者。

事后,笔者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小欢同学的妈妈。从电话中得知,小欢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经常和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对着干,两个人经常你一句,我一句,班主任也拿他没办法。小欢认为这是一种在同学面前敢于挑战权威的方式,并且引以为荣。他妈妈也觉得,在很多事上,小学班主任处事有失公平,总挑小欢的错。笔者请小欢妈妈举了几个小欢小学时候和班主任对着干的例子。耐心地听他妈妈叙述完后,笔者客观地分析了这几个事件中班主任和小欢两方面的问题,也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其为什么会“总挑小欢的错”。随后,笔者向他妈妈讲述了今天小欢在队伍中捣乱,不服从教官指令,并对班主任毫无礼貌的事情。笔者告诉他妈妈,通过他的叙述,笔者很能理解今天小欢在我面前浑身是刺的表现。笔者表示,小欢身上的问题固然有历史原因,但必须改正,希望争得他妈妈的全力配合,一起帮助小欢改正问题。经过沟通最终得到了他妈妈的支持。

当天午饭后,笔者如约找到了小欢,请他坐下来,讲讲自己小学里的故事。如笔者所料,他虽然没有像早上那样对笔者充满敌意,但并未完全放松对笔者的警惕,关于小学,他并不想说。笔者缓缓地说:“不管你小学经历了什么,但是从你早上对我的态度来看,小学这六年你过得挺辛苦,并不开心,所以才会让你在面对一个完全不熟悉的新老师时,第一时间竖起了浑身的刺。我能理解你。现在你已经换了新环境,初中还有三年时光,老师希望你在这个新环境、新集体中过得开心和愉快。人和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希望你在面对我们班级所有新的任课老师时,收起你浑身的刺,收起你的不礼貌,好好和老师相处。要知道,和老师对着干,并不会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反而会让同学们视你为异类,也会让老师不喜欢你,也连着不爱踏进我们的班级。”听完笔者的话,他眼睛里藏着的好几年的委屈终于化成泪水,顺着脸庞慢慢流下来。

故事二:“问题”来源于家庭

在开学一个月后的一节体育课上,小欢同学和小浩同学因为踢足球发生了争执,小欢同学最终把小浩同学摁在地上狠命地踢打。当天,笔者利用自习课时间,召开了班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请两位当事人阐述了事情的经过,也请所有的目击者一一阐述了他们看到的事情经过,并且规定,在每个学生叙述时,不允许其他学生打断,还请副班主任全程用手机录像。然后,笔者请所有在场旁听而没有目击的学生站起来分享了他们听完事情经过后,对此次打架事件的分析和解决意见。学生很好地还原了事件的原委,并且作出了正确的分析,也提出了良好的解决意见。小欢和小浩各有过错,两位当事人在全班正确舆论的面前,低下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最终,笔者宣布,“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按照校规,两位同学要受到班级警告,公示在班务栏中”,并请家长来校协同处理。笔者希望运用集体的正确舆论导向,公开公正地教育有过错的学生的愿望很好地实现了。

事后,笔者又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小欢妈妈,在电话中向他妈妈叙述了打架事件情况、全班学生的分析及笔者最后宣布的处理方法,并告诉他妈妈全程有录像为证,借此录像,他妈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事件,而不是偏听小欢同学的一面之词。同时希望她妈妈能配合教育,今天放学后来校协同处理。小欢妈妈一听到要处分,在电话里就开始了各种“不情之请”。笔者态度坚决地告诉她妈妈这次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如果对方孩子这次真的被小欢打出问题来了,就不是一张班级警告可以解决的事了”。作为成人,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也不可能一辈子把学生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我们需要给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告诉学生要正面认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明白违反规则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一道理。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问题,不逃避问题,而是努力改正问题,牢记规则,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小欢妈妈听后,很重视此次教育契机,并表示会和他爸爸一起来学校。

放学后,小欢同学听说爸爸妈妈来了学校,非常抵触,觉得丢了他的面子,拖拖拉拉,很不情愿地走进了办公室。这时,爸爸直接开始对儿子训斥。小欢同学当着笔者的面,举起办公室的椅子朝着爸爸大吼道“我揍死你”,顺势要将椅子砸向他爸爸。他爸爸站在那里高声说:“老子就站在这里,看你敢不敢!”小欢妈妈见状,连忙拦在中间,把他爸爸拉出了办公室。小欢一见他爸爸走了,突然开始崩溃地号啕大哭起来。笔者让小欢坐下来,递了张餐巾纸给他,让他冷静下来。笔者问他为什么会有刚才的行为。他哭着说:“从小只要我犯错,爸爸就说要把我揍死,并且真的会狠狠揍我。我感觉我现在长大了,可以和他抗衡了。”笔者问:“你还记得第一次爸爸揍你是为了什么吗?”他想了一下答道:“是我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爸爸要我学写字,字一定要写端正,只要看到我写不端正,爸爸上来就揍。可是那个时候,自己的手根本没有力气长时间地拿住笔,所以写到后面就写不端正了。”这是小欢第一次挨揍的记忆,我想这不一定是他爸爸第一次揍他,只是第一次他觉得他爸爸揍错了他,他非常委屈,一直记到了现在。笔者说:“怪不得,我觉得你的字好好写的话,是男生中比较端正的。”笔者慢慢向他解释了爸爸要揍他的原因,并且后来起到的效果,也和他说,笔者并不认同他爸爸总是用揍人来解决事情,并承诺稍后会和他爸爸提出整改意见。后来,小欢同学的爸爸妈妈十分配合学校的工作,协同一起处理了打架事件,接受了班级警告。笔者也告诉爸爸,“孩子长大了,单纯地以暴制暴是行不通的,需要用正确的方法,配合学校一起帮助孩子改正问题”。小欢同学也通过他人生中的第一张处罚单,意识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学会倾听,对症下药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像小欢同学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会碰到很多很多。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通过以上两则故事的分享,我们不难看出,其实“问题孩子”背后问题的来源,通常是学校和家庭。当我们碰到一个“问题学生”的时候,首先要学会倾听,耐心地听他说,真诚地听家长说。并通过倾听“问题孩子”背后的故事,发现“问题孩子”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很多学生碰到错误,第一时间否认自己,怪罪别人,在家长面前避重就轻,家长也没有好好和教师沟通,偏信孩子,日积月累,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也使得“问题孩子”和家长碰到问题本能地很敏感很抵触。所以在处理“问题孩子”发生的事情时,我们要在公开的场合,公平公正地还原事情的真相。利用集体正能量的舆论来改变“问题孩子”的意识。同时,我们可以用手机录像做好記录工作,和家长第一时间沟通到位,取得家长的理解、信任、支持和配合。

四、结语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助手,是各科教师、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是学生进行业务学习的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对于“问题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以爱为前提,与家长形成合力,家校联合,帮助他们去改变自我。希望在将来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都能对“问题孩子”耐心一点,多花一点时间俯下身子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去了解他们,做学生的“同龄人”。同时,我们也要真诚地站在家长的角度,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改变他们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做家长们的“一心人”。

参考文献:

[1]陈剑华.也谈问题学生转化的爱心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9(2):78-79.

[2]付海莉,樊宏伟.班主任的作用及工作方法[J].石油教育,2002(6)105-106.

[3]赵 玮.成才视角下问题学生探析[J].成才之路,2015(24):80.

猜你喜欢
家校联合问题学生班主任工作
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爱在字里行间
家校联合 共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