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

2019-12-23 07:13伏桂芳
教师·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记叙文绘制导图

伏桂芳

摘 要:记叙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写作体裁。学生虽然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训练,但很多作文仍然没有中心,结构混乱、条理不清、平铺直叙。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解决写作中诸多问题。

关键词:思维导图;记叙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039-02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又叫作心智导图、思维地图或者树状图,是把“中心主题”作为中央核心部位,然后以辐射的形式向四周发散有代表的想法、任务等关联的一种图解方式。它可以将抽象思维具体化,利用记忆、阅读、思维规律,发挥左右脑的机能,充分挖掘大脑无限的潜能。在记叙文写作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以下功能。

(一)丰富想象、拓宽视野

一图胜千言。学生在平时写作时,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写作。即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搜集与题目要求相关的素材,整理素材并着手写作,要求在思考的同时列提纲理清写作思路。但这样写作思路较为狭窄,缺少创意,素材如果提取有偏差,所列提纲还得从头再来。因此,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写作,先发散题目,在纸张中心写上题目后向周围联想发散词汇,广开思路,无所拘束;再根据所发散的词汇重新整理与题目要求相关联并且新颖的内容。这样的训练过程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开想象空间的机会。

(二)内容完整、中心突出

抓住“六要素”是一篇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作文要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作文写的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主人做了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又有怎样动人的经过,最终出现了怎样的结果,学生绘制出的思维导图都要简单地体现这一系列要求。思维导图最中央位置就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所散发的主题要能体现这“六要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完整、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的记叙文。

(三)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写作时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以后,就要对这件事仔细地进行回忆,细心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趣味点和闪光点,并从中升华蕴含的思想。思维导图中的二级主题、三级主题都会将这些闪光点充分展现出来,作者写作时按照列出的级别顺序,有层次地紧扣作文内容,展现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按照思维导图列出的顺序,学生写出的文章条理清楚、井然有序。当然,在写作中还可以恰当安排顺叙、倒叙、插敘等写作顺序。

(四)行文流畅、描写生动

思维导图是作文的一个框架,犹如“骨架”,基本的模型确定了,接下来主要就是要添肉加血。写作过程中离不开对肖像、环境、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否则写出的作文没有任何形象生动可言。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要思考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描写方式才能做基本构设,在写作过程中增添怎样的描写方式,才能使作文变得生动感人。这样可以避免作文行文不畅,或者出现“流水账”,索然无味。

二、绘制思维导图

据调查,好多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思维导图”,更不知道该如何绘制思维导图,没有这样的基础,绘制思维导图就无从谈起。所以,先要从零开始,学会绘制思维导图的一般方法,夯实最基础的环节,然后再绘制记叙文写作思维导图,提高记叙文写作能力。

为了能专心快速绘制思维导图,要准备好若干纸张、一套彩笔、钢笔这几样基本工具。

绘制步骤如下:

首先,将纸张横着置于桌面,以保证足够大的空间。中心位置绘制椭圆形或者其他图形,里面写上中心词语,也就是这幅图的主题。

其次,在中心主题周围写上许多一级主题,再用线条将这些一级主题与中心主题连接起来,每个主题使用一种颜色或者每一级主题使用一种颜色,代表沿着主题想到的内容。

再次,由中心发散的线条算是一级主题,接着由一级发散出二级,二级发散三级,以此类推。每一级主题可以按照自己预设的次序分别标上序号,在每一级里面还可以分别标注序号。

总体要求如下:

第一,开始练习绘制时,教师要采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每一级发散的内容不限。学生要展开丰富想象,放开手脚束缚,由此联想到的都可以写,随着练习的深入,再逐渐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其可以在总的要求下不拘一格,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二,可以灵活放置思维导图的分支,除了理清思路,还要考虑合理布局、美观大方。在具体绘制时,分支内容的布局为内容多的线条和内容少的线条相互交叉,这样可以体现出整幅图的美观布局。思维导图除了遵循以上要求,也可以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特风格。

第三,线条要有层次感。纸张中央是这幅图的核心内容,线条应该粗一点,深一点,字体应该大一点,凸显其核心位置。越往外线条应该越细,字体越来越小。另外,思维导图的线条是相互连接起来的,线条上的关键词之间也应该是隶属关系。

三、运用思维导图构架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大致可以分为写人、写事、写物、写景几类。要想写一篇有质量的记叙文,除了明确交代“六要素”,还要完整地构建文章框架,恰当地安排写作顺序,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以达到深化主题、引人入胜的目的。运用思维导图构架记叙文需要四大步:首先,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主题,并把它写在纸张中央;其次,根据中心主题构建所要写作的一级主题,即从哪些方面来构思这篇作文;再次,在一级主题之后,将本篇所要表达的“六要素”具体化,包括在哪个环节要运用哪种描写方法以及修辞手法等;最后,再次理清思路、修改完善,并按照设计好的作文思维导图进行写作。下面就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的一篇习作为例,具体说一说怎样根据作文要求绘制思维导图,并最终完成一篇优秀习作。

习作内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习作要求:①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这种动物;②写出这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③回忆自己跟动物的生活点滴事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其中一名学生最终整理完成了这样一幅思维导圖及习作(摘录)。

该生刚开始绘制思维导图时,根据写作要求想到了狮子、白兔、金鱼、乌龟等很多喜欢的动物,但他注意到很多动物离自己生活太远,没办法观察,也没有什么趣事可说,最终就确定以自己养的小乌龟为主题,制作完成作文思维导图。当然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己再次联想到的内容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和完善。

该生在描写乌龟外形时,分别从大小、眼睛、尾巴、爪子进行了简单描写,写出了自己对乌龟的喜爱之情。如文章开头,他写道:小乌龟有我的小手掌大,全身灰绿色,身披铠甲,不时挥动着有力的四个爪子和三角形的头,黑溜溜的眼睛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再加上短短的小尾巴可爱极了!但有时它可真叫人哭笑不得。

该生在文章中间部分,选取了生活中观察到的几件小事,刻画出了小乌龟可爱、淘气的特点。如中间一部分这样写:以前,我把小肉块放进鱼缸,它开始小心翼翼地爬过去,仔细地观察周围动静,觉得安全了才去闻一闻肉的味道,嚼嚼才会一口一口吃下去;现在,我只要把肉放进去,它会迅速游到跟前,一下子将肉咬住直吞下去。两只眼睛望了望我,好像在说:“谢谢你,小主人!”说完又钻入水里。

写作过程中很多地方虽然没有按照以前设想的写,但整体框架完整,行文流畅,条理清楚。在训练熟悉以后,学生可以直接用钢笔快速绘制出简明扼要的思维导图,以便快速写出记叙文。

四、实践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学生不敢展开想象

由于受作文要求的限制,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后急于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好像已经想好了要写什么,怎样写。其实,他们是受思维定式的限制,不会想象也不敢想象,顺着既定的惯性思维想到什么画什么,画到哪就写到哪。可以说,这样的思维导图对写作记叙文没有太大帮助。

因此,学生看到题目要求后,应先在一张纸的中心位置写出作文要求关键词,然后想到什么就在中央图形周围写什么,与作文无关也行,只要想到就动笔往上写。然后根据作文题目要求进行筛选,再重新绘制思维导图,构架作文框架。

(二)思维导图中图画过于复杂

思维导图中的图画本来是为了改变图形、色彩单一的局面,图像丰富有利于拓展学生想象思维,激发学生写作灵感。但有的学生过于追求图画,在图画上下了功夫,而联想的内容却很少,关键词不突出,内容轻重失衡。这样就失去了思维导图在作文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如一学生本来喜欢画画,在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时,一张纸上用彩笔画了许多动物,这就成了一幅很好的图画而不是作文思维导图。

因此在训练时,要将图形与内容的轻重加以区分,学生在具体绘制时教师应加以指导。

(三)思维导图僵化

作文思维导图是构架这篇文章的一个骨架,在这个大骨架中可以添加小部件,以变得更加具体形象,而且有的顺序随着文章的需要可以改变,有的部件还可以增减,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思维导图本来设想的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作,但作者灵感突然涌上心头,发现采用倒叙的方法制造悬念会更加吸引读者,此时可以及时修改思维导图中的布置顺序。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记叙文写作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构建文章蓝图、搭建文章框架、丰富想象思维、突出文章中心、理清脉络层次、提高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姜小云.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9(28):122.

[2]黄 丹.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J].名师在线,2019(1):44-45.

猜你喜欢
记叙文绘制导图
Art on coffee cups
记叙文阅读专练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放学后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