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2019-12-23 07:13宋俊国
教师·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初中运动体育

宋俊国

摘 要:我国教育提倡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即“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其中的“体”是指要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让学生养成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所以提高学生体育积极性,对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尤为重要。文章将从初中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体育积极性的影响因素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0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104-01

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人体来说有很多好处,例如,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同时也是为将来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我国越来越看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现代初中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1]

一、导致初中学生缺乏体育主动参与意识的因素

(一)初中时期学业压力较大

初中是一个敏感又特殊的时期,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有很大的压力,也想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走好每一步。中考主要是对于基础学科,如“语数外、政史地”等学科的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将他们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这样的学科上面了,甚至课余时间也多用于补习功课。这样严峻的学业压力造成了学生精神压力很大,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加体育活动。[2]

(二)学校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

虽然部分学校明白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意义之重大,但面对学业压力、升学压力、高考成绩、家长期盼等,很多学校仍不是非常重视体育活动,学生自身也不是特别愿意参加。在很多初中体育课堂上,体育条件相对简陋,体育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体育课还经常被其他课程所占用,学生的身体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长此以往学校对体育活动愈发忽视,学生也慢慢丧失了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体育课程组织有待完善

每一所初中都设置了体育课程,但是由于没能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以及现行体育教育中还有不足的地方,致使初中体育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比如,体育课程都要为其他“主科”提供方便,导致学校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也没有时间开展各项体育教育课程。

二、在初中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一个学校中,应该有“读书声”,也应该有“跑步声”,全面的素质教育不仅应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加强锻炼。因此学校应加大對体育运动的正能量宣传,让学生了解适量的体育运动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在体育活动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活动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身心愉悦,放松了心情才能放下心理包袱真正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3]例如,在上体育课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做一些小游戏,如“同手同脚”游戏,考验两个人的配合程度和身体协调能力,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提高运动兴趣的同时也能为接下来的运动进行热身。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跟着游戏建立起来,为接下来的体育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构建适合学生的体育教育体系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要设置一些适合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如排球、羽毛球、慢跑、跳绳,这样的运动节奏比较缓慢,学生可以自行调节运动强度。如果在课程中强制设置大强度,或对抗性强的运动,如铅球、铁饼、一千五百米跑这样的运动,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对体育有排斥感,就算勉强完成任务也会造成心理阴影,对学生今后的体育发展不利。设置体育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质和心理诉求,逐渐引导和试探性地增加学生的运动量,使其缓慢养成爱运动的习惯。[4]

总而言之,初中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同时发育和波动的阶段,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要注意体育锻炼,对于影响初中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的因素,我们要根据其现状和心态进行分析和研究,积极调整策略,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拥有一个好身体才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最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本着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理念,探索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相应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阳阳.初中体育教学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22):137.

[2]郭 斌.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J].速读(下旬刊),2019(1):50.

[3]崔云龙.学生主动参与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2):375.

[4]符佑铭.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之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6):107.

猜你喜欢
初中运动体育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疯狂的运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