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对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策略研究

2019-12-27 01:49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防御机制合理化心理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1 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行为主要的驱动力是减少紧张,而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焦虑。当焦虑发生时,大脑的第一反应是增加解决问题的思维,寻求合理的摆脱困境的方法。如果没有效果,则可能会触发一系列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有两个共同的特性,首先它们常常是无意识地出现;其次它们倾向于扭曲、改变或以其他方式歪曲现实。在扭曲的现实中,感知的变化能减少焦虑,相应地减少紧张感,从而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协调自我与现实的关系。所以,防御机制被不同的个体用来应对现实和维持自我形象(Vaillant, 1977)。

Andrews(1993)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确定的20种防御机制分为 4种成熟的、4种神经症性的和12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被假设为压力-疾病关系中的一组中介(Flannery,1987)。Vaillant提出的防御层次理论认为,成熟的防御机制与更好的适应功能和健康相关,而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适应功能呈负相关。

2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现状

心理防御机制是大学生应对挫折、缓解焦虑的手段之一,在维持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有些大学生喜欢偷偷学习,不愿让他人知道,其主要原因是心理防御。成功了是因为他们能力强,失败了却是因为外部因素(没怎么学习)的阻碍作用,从而将失败的原因客观化,减少自尊的伤害(别人觉得其智力和能力有问题的可能),这对他们接下来面对困难有积极意义。

据调查,现今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方式总体来说趋于成熟。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环境、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均对其防御机制的选择有显著影响。[1-5]正常大学生较多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如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倾向、自杀意念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6-8]而不成熟防御机制的过多使用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9-10]另外,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普遍存在,而三种防御机制都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存在显著相关,与人际信任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11]教师干预的目的是通过将学生的无意识行为转化为意识,帮助他们理解行为的原因,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洞察力,并最终鼓励大学生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排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3 教师应对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策略

3.1 建立信任关系

不同的人因其健康与成熟程度的不同,采用的防御机制也不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防御机制处于什么水平。

防御机制代表着人的尊严,在新的防御机制就位之前,教师不应该轻易地打击学生的防御机制。学生可能会试图用冷漠和不合逻辑的方式来处理情感上的困难,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无法处理当时的情感。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给他们一些空间,让学生保持尊严。这是因为当教师试图挑战一个正在理智化或合理化的学生时,他们可能会反击或转向其他形式的防御机制,造成可能的伤害。教师可以选择在一个更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中去挑战他们。

对于心理防御机制强的学生,教师若强行劝导,也许反而会让对方更加抵触。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先要慢慢理解对方,接纳对方,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建立和谐关系,让对方感觉安全,那么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会自动降级,会慢慢听取教师的意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苦恼源于不合理的认知,改变消极观念及处事方法,建立更加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

3.2 谨防合理化

当某件我们发现很难接受的事情发生时,一般会编造一个合乎逻辑的理由来解释它为什么会发生。合理化是源于我们需要解释发生了什么,并保持行动和思想之间的一致性。而我们对自尊的需求也会使我们对他人进行合理化。即我们不仅给自己找借口,也对他人甚至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进行合理化。我们不仅使自己的行为和所做的事情合理化,也为自己的信念、模式、价值观和其他内在结构和思想找到理由。例如在校园中,欺凌者和受害者会被合理化。恃强凌弱者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称受害者“罪有应得”。有时受害者也会这么想。再例如高外显自尊的学生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服务偏向。即当事情顺利时,他们会觉得是自己能干,而不顺时则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

合理化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掩饰错误,减免焦虑,维护自尊。但如果过度使用,可能会引发强迫、幻想等各种心理问题。所以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教师和学生都要注意自己的合理化。如果你能对自己和他人诚实,你的勇气和正直就会赢得尊重。在说服过程中,给人们提供合理的理由,让他们可以用这些理由来合理地遵守你的论点。有时候人们不同意你的观点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想同意你的观点,比如学生和老师之间,青少年和父母之间,或者可能不喜欢被说服。所以给他们理由,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上,而不去计较说服者是谁。

3.3 应对退行症状

所谓退行是指当人们处于挫折、不安、压力等状态时,容易放弃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用原始、幼稚的方法应对目前的状况,以降低自己的焦虑。退行是一种撤退的形式,回到个人觉得更安全、所面临的压力不为人知、或者会把他们带走的时代。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有退行的可能。短期的、暂时性的退行现象,是正常且必要的。但经常利用自己的退化行为来争取他人的同情与照顾,放弃努力,逃避成人的责任,逃离现实的问题与痛苦,其退行就是一种心理症状。退行通常是对压力情况的反应,压力越大,退行行为就越明显。

退化行为可能是简单无害的,例如有的大学生喜欢吸笔(弗洛伊德所说的口欲期的固着和退行),有的大学生小心翼翼地带着他们的泰迪熊(抱着它睡觉)等。也可能是更不正常的,比如哭泣或暴躁易怒。如果学生出现退行性症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他们的儿童状态作出反应,包括采取家长的权威立场(培养或控制)或加入到他们的儿童立场中去(从而建立一致性)。退行的实质是面对新的问题没有建立起新的行为反应模式,而退回到儿时的行为方式。所以关键就是要教会学生一步步学会用新的方式对待新的问题,把他从自我退缩的循环中拉出来。教师要循序渐进,逐步鼓励,使其一点点地得到认可,这样才可能让他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3.4 转化冲动或攻击行为

升华是将不受欢迎的冲动转化为危害较小的东西,它可能只是一个精力的分散和释放,也可能是一个有建设性和有价值的工作。当面对不安的想法带来的不和谐时,我们创造了心理能量,这些心理能量必须要得到释放。升华将这种能量从破坏性行为转移到社会可接受或有建设性的事情上。升华可能是最有用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消耗了一些潜在的有害物质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做一些有益和有用的事情。

研究表明,防御机制对大学生攻击行为有影响,降低大学生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程度能减少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12]对于那些容易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的学生,教师要更专注于帮助他们,而不是惩罚他们。例如通过他们的性侵犯或攻击性的爆发,把他们的精力重新引导到更有建设性的活动中去。许多运动和游戏都是攻击性冲动的升华,因为我们将战斗的欲望升华为正式比赛的仪式性活动。但是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包括自己)小心边界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升华的能量可能会转化为不受欢迎的、反社会的行为或其他不太有建设性的应对机制。

3.5 审视学生的压抑

当发生的事情现在无法处理时,我们会把它们推开,或者计划在其他时间再去处理它们,或者希望它们会自动消失。压抑就是把不舒服的想法放在潜意识中相对难以接近的区域。压抑是无意识的。压抑中的“遗忘”程度可能不同,从暂时消除不舒服的想法到高度失忆,导致焦虑的事件被埋藏得很深。压抑也不全是坏事。如果所有不舒服的记忆都能轻易地回忆起来,就会面临不断重温它们的痛苦。但压抑的记忆不会消失,它们会产生累积效应,并以不可归因的焦虑或功能障碍行为重新出现。高水平的压抑或某个特别的创伤性事件的压抑会导致高水平的焦虑或功能障碍。压抑的记忆可能通过潜意识的方式,并以改变后的形式出现,如梦或口误(“弗洛伊德口误”,即无意识的说错话)。例如,一个幼时被父母虐待的孩子后来对这些事件没有记忆,但在建立关系上有困难。对弗洛伊德来说,治疗的目的,即精神分析,是把被压抑的记忆、恐惧和思想带回到意识层面。

压抑(有时称为动机性遗忘)是一种主要的自我防御机制,因为它经常同其他自我机制一起使用。因此,防御常常是“压抑+……”。当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处于防御状态时,教师要考虑可能是他们问题根源所在的压抑所致。同时教师要留意来自潜意识的口误和其他信号。教师甚至可以和学生开始一段关于最近奇怪梦境的对话,然后倾听更多的信号。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原始记忆,帮助学生从压抑带来的不适和功能障碍中恢复过来。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正视过去的伤痛,勇敢接受它,才能真正走出内心的困境。

3.6 提供强有力的人际关系支持

心理防御过重,没有安全感的最大原因是缺乏自信,所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简单的劝导无益于让其建立自信心。建立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行为过程,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投入到一些成功的案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兴趣诱导学生实现兴趣中的某些实例,提高他们的主观行动的成功率。其次要教会学生能对结果进行预判,承受落差。最后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找到自信和做事的动力,进而增强自信心。学生建立了合理并且不盲目的自信心后,自然可以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安全感也会显著提升。

一般来说,低年级大学生的防御机制相对不成熟。新生入学,初来乍到,会面临很多适应性问题,对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挑战。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他们遭遇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加以积极指导,促使他们尽快成熟。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自我防御能力有明显提高。[13-14]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快投入到大学生活之中,构建新的人际关系,并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入学生社团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大学里的归属感和心理健康。同样,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情绪,保持健康,同时帮助建立社交网络。

另外,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频度也可能明显增多。[15-16]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大学生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如论文答辩等学业问题、择业就业问题、经济问题和情感问题等。因此,教师若能提早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应对能力,培养他们对成熟防御机制选择的技巧,就能切实地帮助他们应对毕业前可能遇到的各种生活应激,缓解他们的焦虑和困扰。

4 结 论

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大学生采用积极的防御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进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提升生活质量。处理大学生的防御机制很棘手,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学生,也涉及到教师。虽然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防御机制方面负有更广泛的责任,但他们也可能成为同样的受害者。因此,要充分应对学生的防御机制,需要教师加强学习研究。

猜你喜欢
防御机制合理化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合理化建议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合理化建议活动在高扬烟草的创新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