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建设和准入制度初探

2020-01-10 02:22陈红丽南文滨郝永伟万国运井长勤
科教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生物医学课程体系实验室

陈红丽 南文滨 郝永伟 万国运 井长勤

(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生物医学专业方向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内容不仅涉及常规实验室的消防安全,设备安全,水电路安全,危险废气废液处理及环境安全等,且涉及生物安全,化学安全,辐射安全等特殊专业规范,因此,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将安全培训建设成完善系统的安全课程体系,纳入教学计划,并且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1 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

1.1 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必要性

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多停留在常规消防安全常识和事故案例分析,多以不定期的讲座,宣传展示等形式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和教材缺乏,更未形成系统的课程教育体系。生物医学实验室涉及化学及生物试剂,生物样本,病原微生物等,分析测试仪器设备贵重,可能造成一些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部分工作人员和学生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安全意识淡薄,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始终心存侥幸。此外,高校实验室除了承担常规教学实验,更多是前沿科学和探索性研究,在安全方面存在未知和不确定性,轻视安全预案的制定和评估,成为实验室安全隐患。

生物医学实验室定期开展专业的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系统的安全课程与应急培训体系,根据工作内容和专业方向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预案,尤其是在面对意外火灾、中毒,机械损伤,生物样本泄漏等安全事故后,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预防和主动寻求安全措施,安全事故能处置应对和报告,并能开展现场应急处理和自救方法,学会应急措施和现场应急处理和自救方法,可以把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1.2 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形式

安全讲座和宣传教育等形式不系统,内容针对性不强,因而学生培养安全意识和实践中应急处理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多媒体信息化及大数据管理成为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

很多高校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警示宣传和考核考试系统网络平台。例如目前新兴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进行实验室安全设备使用方法、化学撒漏处理、危险源识别等安全教育训练,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培训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

对于生物医学专业,完全脱离课堂实践教学而开展网上安全教育,对于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实践技能和突发事故处理能力势必收效甚微。系统专业的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不仅采纳传统意义上的消防安全常识和事故案例分析,吸收警示作用的优点,更要作为安全常识教育。通过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不仅作为开展实验和科研训练的基础技能培训,更是激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途径,在安全课程中的所学提升技能,对实验中的失败失误特别是突发事件能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是减少甚至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必要措施。线上虚拟的课程学习和线下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教育成效达到最大化。

1.3 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内容

实验室安全知识内容多,涉及专业层次面广,系统专业的实验室安全课程内容不仅采纳传统意义上的消防安全常识和事故案例分析,对常见的火灾爆炸、中毒、触电、机械伤、化学灼伤、环境污染等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病原微生物等特殊样品及危险源及引起的危险事故掌握预防措施和应急现场处置方案。很多高校针对实验室的管理缺少安全事故应急应对机制,即使已经建立了应急管理机制,但是缺少对应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习,或以规章管理制度作为应急预案。而很多危险事故均由应急现场处理不利导致事态恶化,因而针对安全事故应急演习也应作为安全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例如将规范操作贯穿授课内容中;针对细节如应急药箱的摆放位置和药品作用和使用方法,不同灭火器用法,突发事故的处理及自我保护,疏散路线作为实践教学内容;病原微生物样本污染泄漏的突发事件报告、控制、隔离和急救演练,这些更应是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课程重点。

2 实验室准入制度构建

2.1 安全准入制度实施途径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为保障安全课程的教育质量和效果,有必要建立并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已经开展的机构表明:显著的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实验室安全隐患问题,达到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目的。例如美国高校及科研机构较早建立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通过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可获得实验室“准入权限”,严格的实验室出入使用记录制度可在出现安全隐患和事故后,有效追溯人员责任。我国并未普及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准入制度,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成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更多的学校的安全准入制度尚处于探索构建过程中。清华大学在2004年开设“实验室安全学”课程,规定未达到考核标准的学生不得进入实验室。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建设在线学习和考试系统,配合智能门禁等硬件设施,构建了“公开培训→在线自学→网络考试→准入授权”的高校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我院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课程的基础上,考核方式也采取了线上安全知识考试,线下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特色的特殊安全知识和技能考核形式。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申请并通过考试,书面签订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协议,方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探索的学习和工作。学院及各级实验室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组,定期检查培训、考核安全工作。并就安全隐患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充实完善已有的安全教育课程和考核内容,实时更新,保证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能常态化、动态性和实效性的实施。

2.2 安全准入制度管理长效机制

实验室安全是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永恒的主题。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落实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依据,目前我国还未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也并未完善和落实,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亟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校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广,涉及部门多,建立切实可行的多部门协作共同管理是有效保障,根据学校学院及不同专业方向特点,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职责界限清晰、组织体系条理,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贯彻执行得以保障。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执行应该由高校、学院、实验室分层次管理,针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分阶段即启动相应的学习和考核,并做到覆盖教学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加强和规范实验室安全硬件和软件条件的建设,各层单位设立实验室安全工作专项工作经费。此外,加强安全管理的行政监督,建立实验室安全考核制度,不仅对人员考核,更应对实验室考核,安全运行优秀的实验室及人员给予奖励,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指标,达到激励及长效目的。

2.3 安全准入制度的意义

欧美及日本一些国家较早开展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理论研究,并普遍实施安全准入制度。我国并未在高校和研究机构推广普及。实验室安全直接关系师生生命和健康安全,因此通过系统的安全课程学习并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成为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部分高校对准入制度的探索及执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院近三年对新入实验室的学生实行安全准入制度以来,认为在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安全环保意识,自救保护技能和社会责任感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实施和长效运行有着深远的意义,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推广普及工作势在必行。

3 结语

实验室安全课程和准入制度,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系统工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纳入生物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建设灵活多样、学科交叉、内容丰富的安全课程和实验室准入制度,为“以人为本,健康安全”的校园和实验室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和条件。但是实验室安全培训是全程化、长期系统的教育,教育资源和人力物力投入不足,我国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仍然与世界一流大学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并未跟上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建设和准入制度成为实验室组织管理工作的热点,并加大了探索与实践的力度。希望将成熟有效的安全课程体系和准入制度推广普及,为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安全,为师生健康安全,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生物医学课程体系实验室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蝾螈的皮肤受伤后可快速愈合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