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

2020-01-10 02:22张轶岭赵国栋
科教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建构教学活动

张轶岭 赵国栋

([1]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8;[2]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江苏·镇江 212018)

信息技术在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高校课程教学的改革。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确保合作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融合,即在生物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为其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全面践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举措。

1 信息技术与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切入点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促进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高校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借助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确保互联网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信息技术为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变革可能,通过依托于互联网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建构新型的数字化教学系统。[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能推动教育公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的融合,可以密切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要找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点,搜集丰富的课程资源,保证后续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其次,教师在生物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价值,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平台,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2 信息技术与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为高校生物教学提供了契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鉴于此,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工作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2]信息技术为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契机,高校要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开展立体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生物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高校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应用能力,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信息技术为高校生物教学提供了动力。生物课程教学内容的涉及范围较广,包括自然、化学、生理等知识,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与此同时,有些高校的实验条件较差,难以将所有知识都展示给学生,导致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不够完整。[3]高校生物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生物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当前大多学校都建构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这要求高校教师要在日常生物教学中科学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重视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其后续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4]

3 信息技术与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

(1)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高校生物教学课堂。传统生物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突出知识的系统性,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传统生物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培养。[5]鉴于此,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引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高校生物专业教材中,虽然对生物知识体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层,难以开展深入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入挖掘生物教学资源,拓展生物教学内容,从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6]

(2)建构立体化生物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现代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便利,推动课堂教学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背景下,突出多方互动,旨在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作为生物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媒介,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7]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整合学科知识,建构立体化的生物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信息技术与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信息技术与生物专业课程教学整合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生物学习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8]高校生物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要求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性实验,强化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有些高校由于自身实验条件的局限性,导致生物教师难以深入分析知识体系,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对教学知识实施数字化处理,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立体化生物知识体系的建构。[9]

(3)创新教学模式,建构真实的生物教学情境。伴随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要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找准自身的课堂定位。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注重生物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互联网时代下,教育领域中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的广泛应用,导致教学理念、教师发展等发生了重要转变,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养,确保信息化生物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10]依托于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活动的融合,建构真实的教学情境,提升合作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在生物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生物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生物实验课程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助于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挑选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资源,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能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以此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视频、动画、声音等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教学是高校生物专业课程中的关键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其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知识分析能力。但在实际活动中,有些实验因材料稀缺而难以开展,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关课件,让学生掌握实验流程,这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与动力,真正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形势背景下,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其充分参与到生物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升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建构教学活动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